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平泉市發展改革

平泉市發展改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6 11:06:01

平泉縣縣城全景。

平泉市發展改革(打造貧困山區城鄉統籌新樣闆)1

平泉新城遠眺。

平泉市發展改革(打造貧困山區城鄉統籌新樣闆)2

平泉縣北城新區一角。

平泉市發展改革(打造貧困山區城鄉統籌新樣闆)3

平泉發展現代農業為農村社區建設奠定産業支撐。

平泉市發展改革(打造貧困山區城鄉統籌新樣闆)4

山溝中建起新型農村社區。圖為平泉縣桲椤樹社區遠眺圖。

平泉市發展改革(打造貧困山區城鄉統籌新樣闆)5

平泉加快打造有曆史記憶、地域特征、山清水秀、宜居宜業的美麗縣城,中等城市雛形初步顯現。

閱讀提示:作為我省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和城鄉統籌發展試點縣,平泉縣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格局,依托契丹文化、生态産業等獨特優勢,以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為主線、以提升縣城建設質量和水平為重點,圍繞科技型生态城市、通用航空産業特色新城、冀遼蒙交界區域中心城市和現代物流中心“三城一中心”的發展定位,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優化城鄉發展布局,提升城鄉生态環境,破解體制機制難題,為貧困山區城鄉統籌發展樹立了“平泉樣闆”。

“契丹祖源、聖地平泉”。平泉地處河北省東北部,冀、遼、蒙三省區交界處,是契丹始祖發祥地,因清康熙帝見平地湧泉興贊“聖地平泉”而得名,曆史上曾設置過八溝廳、建制市,素有“京冀門楣、通衢遼蒙、雞鳴三省”之稱,縣域總面積3296平方公裡,轄19個鄉(鎮)1個城區街道。

2014年,全縣總人口48萬人,常住人口18.3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0.5%。2015年,常住人口20.3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02%,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到17.2平方公裡。随着新型城鎮化戰略推進,在平泉這片綠色的土地上,百姓正實實在在地感受着城鎮化帶來的變化,帶出的生活新希望。

三年攻堅,打造冀遼蒙交界區域中心城市

“平泉作為一個典型山區縣,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縣城擴容提質無疑是關鍵。”平泉縣委書記董正國提出。為此,該縣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格局,以建設“冀遼蒙三省區交界區域中心城市”為核心目标,着力強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公共服務布局,加強城市容貌綜合整治,科學構建城市生态空間,推進縣域曆史風貌特色打造,加速園區産業要素整合,推進智慧城市、海綿城市建設。決定于2016-2018年在全縣開展縣城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力争通過三年努力,基本達到縣城市政基礎設施主要指标良好,公共服務供給準确有效,城市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城市空間組織有序,曆史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和充分利用,城市設計規劃全過程覆蓋,城市現代氣息與曆史文脈和諧共生,打造具有曆史記憶、地域特征、山清水秀、宜居宜業的美麗縣城。

實施規劃提升專項行動,以發展眼光抓規劃,實現以城帶鄉。按照“全域規劃”理念,本着“30年超前、50年不落後”的原則,先後投資3000餘萬元高标準編制了《平泉縣城鄉總體規劃(2013-2030)》,高鐵新區城市設計等規劃,以及19個鄉鎮總體規劃和42個中心村規劃,實現城鄉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态環境保護修複規劃“多規合一”,加快建設京承軸線上的“微中心”。

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行動,以質量意識抓建設,打造建築精品。按照大手筆投入、高标準建設的原則,累計投資26.5億元實施京沈客專(平泉段)、國道101線城區改線等城建項目36個,建設雨污管網80餘公裡,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2%,縣城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特别是投資1.5億元,以“酒樽”“酒觞”為原型,建成了中國皇家酒文化博物館、酒文化廣場,成為全省的标志性建築組合。

實施園林城市創建專項行動,以生态理念抓綠化,創建森林城市。投資6.5億元,建設總占地22.4公頃的澤州園、北城區森林公園等公益性公園10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9.5平方米;投資2億元,建成北城新區健康步道、濱河景觀帶等綠化景觀3處,綠道綠廊22.4公裡;投資3.3億元,實施縣城北水源等項目6個,給城市增添了靈氣、秀氣和人氣。

推行全過程城市設計,着力推進曆史文化、自然生态與現代文明的有機融合,提升“契丹祖源、聖地平泉”的品牌影響力。将契丹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推進曆史文化與現代文明有機融合,打造城市不可複制的特色魅力。投資1.3億元建成契丹博物館,契丹飲食文化一條街成為全省特色街區,平泉契丹小鎮已報省審核。

以科技手段抓管理,打造智慧城市。深入實施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處罰權,在全省率先實施數字城市化管理模式,并将數字化城管平台與公安視頻同步接入。同時,逐步整合城市管理、社會治安、自然災害應急處理等智慧化信息系統,提高城市文化、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智慧化應用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管理規範化、精細化、智慧化水平。

今年,共計劃實施縣城建設工程72項,其中:城市規劃設計工程13項,基礎設施及社會服務設施15項、生态環境工程23項,房地産開發工程13項、民心工程6項,目前已開工或組織編制28項。已開工建設契丹水洞、中華菌文化博覽中心遷建、中國活性炭科技創意城等項目,确保契丹元素符号雕塑群竣工,建成省級文化與科技融合示範基地1家。

城鄉統籌,79個村變身42個農村社區

家住河北省平泉縣卧龍鎮八家社區的42歲農民許秀煥,像往常一樣騎着電動車到離家一裡遠的花卉園區打工,這已是第四個年頭了。“在家門口不但常年有活兒幹,還能照顧家,收入也不錯,一年能收入一萬多塊。”許秀煥快言快語。

2012年以前,許秀煥一家六口住在卧龍鎮史家溝村的大山坳裡,出行、孩子上學都極為不便。她和丈夫種着4畝多山坡地,偶爾打點零工,供兩個孩子上學,除去全家的日常開銷,日子過得緊巴巴。如今,許秀煥的丈夫劉忠富在八家社區一家活性炭企業上班,一年收入5萬多元,小兒子在社區的中心小學就讀。

許秀煥的幸福得益于該縣中心村建設的推進。八家社區位于距離縣城中心6公裡的北城區,由八家村和史家溝村合并而成,總面積21.38平方公裡,耕地面積8400畝,有8個自然村莊,21個居民小組,1108戶,3270口人。按照全縣中心村建設統一規劃,2011年啟動了中心村建設。堅持規劃先行,産業先置,實行村莊建設規劃、産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三規同步”,推進社區與園區“兩區同建”,實現人口、公共服務、産業三個聚集。

農村社區建設(中心村建設)是城鄉統籌最好的切入點,站在“抓根本、打基礎、利長遠”的高度,2011年,平泉在河北省率先探索實施了中心村建設,從尊重民意、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入手,開啟了以“合并行政村、發展中心村、搬遷偏遠村、治理空心村”為中心的農村改革創新,探索出了欠發達山區縣加快城鄉統籌的“平泉樣本”。

目前,八家社區“一校兩院三中心”齊備。即:一所标準幼兒園和完全小學,一所高标準社區衛生院和一所适度規模養老院,村民活動中心、服務中心、商貿中心建設齊全;社區内有物流園區、活性炭産業園、食用菌加工廠等企業10餘家;流轉土地建設了500畝食用菌園區、1200畝綠化育苗園區、200畝設施菜園區、130畝花卉園區等農業園區。居民通過農業種植、土地對外承租、園區打工、企業務工、運輸和服務業增加收入,村集體年收入25萬元,人均年收入達到1.2萬元以上。

“農村社區化是農民生産、生活方式的改革,通過實現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兩個轉變,加速城鄉一體化的融合進程。”董正國說。

平泉縣以破解土地問題來推動城鎮化。通過利用閑置建設用地、工礦廢棄地複墾調整指标、争取建設用地計劃指标等多種措施解決中心村用地問題,同時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鈎政策,努力破解“新農村建設缺錢和城鎮建設缺地”兩大難題,并對節約出來的土地進行重新規劃整合。目前,共謀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鈎項目申報區5個,可節餘近千畝的用地指标。

以合村為基礎,撤并行政村,組建農村社區,将多個行政村實質性合并為一個行政村,打破體制上的壁壘。同時,以新民居為載體,實行“四統一”或“三統一分”模式(統一規劃、統一占地、統一管理、統一施工或分戶施工),采取村民聯建、村企共建、委托代建、市場化運作等多種形式,采取重點扶持、試點示範的方式,分期分批推進,進行高标準建設。

在完善社區基礎設施上,平泉不吝投入。全面整合涉農政策、資金和項目,集中打捆投向中心村。加大縣本級财政資金支持力度,每年從預算資金中安排3000萬元用于中心村建設獎補資金。同時,吸引社會資本介入投資。三年來,累計整合各類涉農資金約6億元,用于完善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讓農民享受到和城裡人一樣的福利待遇。

截至目前,全縣79個村“瘦身”成42個農村社區;建設新民居9100套,面積達100萬平方米;改擴建社區道路108公裡;在富餘出來的600畝土地上,47家重點企業、220個農業園區紛紛築巢創業,為農民提供就業崗位1.4萬個;社區内新擴建小學和幼兒園85所、衛生院(所)56個、養老院9所,每個社區都設立了“幸福互助院”、文化活動中心、便民服務中心和購物中心。單杖子村等7個省級中心村示範點有序推進,平泉縣被評為全省推進中心村建設示範縣。桲椤樹社區被授予全國文明村鎮稱号。

産城融合,實現城市、産業、園區良性互動

“城鎮化不能孤軍深入,沒有産業支撐,城鎮化就難以持續健康發展。”平泉縣縣長曹佐金說。該縣以産業為支撐力促新型城鎮化發展,按照“産業園區化、園區城鎮化、産城教一體化”的思路,圍繞“三城一中心”發展定位,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培育發展新興産業,推動産業升級,堅持圍繞縣城周邊擺布項目,以平泉經濟開發區、會州經濟開發區為載體,大力發展優勢産業和勞動密集型産業,不斷提升城市對生産要素的集聚和供給功能。

按照“産業園區化”的思路,該縣統籌謀劃産業、園區和城鎮發展,優化整合園區,推動産業向園區聚集。三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入駐企業166家,平泉經濟開發區、平泉會州經濟開發區跻身省級開發區,遼河源現代農業産業園區被省政府授予“首批省級現代農業園區”。

按照“園區城鎮化”模式,推進園區建設力度,實施南城區路網、汽車産業園區、油畫産業園等9項園區設施建設工程,同時加大了園區用地指标供給,落實産業集群發展用地197.75畝、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用地34.56畝,促進優質要素向園區聚集,實現産業、園區與城市的互動融合發展。

同時,把發展産業作為中心村建設的重要支撐,堅持把産業發展與中心村建設同規劃、同實施,通過産業規劃和政策引導,加快土地流轉,引導勞動密集型産業、食用菌等農業特色産業向中心村布局,通過建園區、上項目,調整種植結構,最大程度讓土裡刨食的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向産業工人過渡。2012年以來,該縣實施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106個農業産業化項目,有79個布局在中心村或農村社區。

推進産城教融合發展。全縣堅持以産興城、以城帶産、産城教融合,開工建設一中遷址新建,改造老校區基礎配套設施,推動教育資源向縣城聚集。2016年要在4個省級園區的基礎上力争升級國家級園區,逐步将高中和職業教育集中到縣城發展。今年,該縣繼續大力推動平泉經濟開發區、會州經濟開發區、承德華北物流産業聚集區、遼河源現代農業産業園4個省級園區擴容升級,轉型省級食品加工、裝備制造、精細化工等傳統優勢産業,持續發展活性炭、食用菌、設施蔬菜、林果業等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等現代服務業,壯大航空科技、新能源、生物科技等三大戰略新興産業,年内落地産業配套項目10個以上。

新型城鎮化建設,平泉打造出貧困山區群衆生活的新希望!

(陳彥華、李建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