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鋒 x 澎湃問吧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評估,從6月13日開始至今的區域性高溫熱浪事件綜合強度目前已位列1961年以來第3強,僅次于2013年和2017年。而夏季的另一副面孔則是持續性降雨災害,在全球變暖、極端天氣頻發多發的背景下,怎樣幫助城市和農村提高巨災風險防範能力,成為一大難題。
幹旱與高溫、暴雨與洪水,極端天氣為何逐年頻發?氣候變化将如何影響人類安全?澎湃問吧邀請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教授孔鋒,聊聊城市如何應對極端天氣。
“火爐模式”與全球變暖
@子非魚啊:為什麼今年全球極端高熱?
孔鋒:與氣候變暖有關系。科學研究發現當全球變暖後極端事件就會增加(包括極端冷事件和極端暖事件)。一個很形象的例子就是:我們用鍋煮水,當加熱時水溫升高,水面沸騰,甚至會有水滴跳起來。今年全球極端高溫既有人類排放溫室氣體導緻的變暖影響,也有氣候環流的影響,在中國就是受副熱帶高壓的影響。同時全球城市區域,甚至鄉村區域的不透水面越來越多,城市熱島效應也加劇了高溫熱浪。
@泫幻冰雪:極端天氣在未來會更頻繁地出現嗎?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還是地球自身的調節?
孔鋒:是的。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未來全球變暖會進一步發展,極端天氣事件也會進一步加劇。這主要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排放溫室氣溫導緻的。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表明,人類通過燃燒化石燃料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了全球變暖問題。目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處于至少200萬年來的最高點;北極海冰面積是至少過去1000年來最低值;升溫的速度是至少過去200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海平面上升幅度是至少過去300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
2022年6月1日-8月2日全國高溫日數距平(單位:天)
@柒星:如果關閉大量空調,城市能降溫嗎?人類會适應這種氣候嗎?
孔鋒:城市高溫熱浪是城市特殊的景觀、人類活動和極端氣候共同導緻的。空調的使用在一定程度加劇了戶外溫度,但是高溫熱浪更多的還是受到極端氣候和城市大環境的影響。因此,關閉大量空調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人類正在采取相關的措施适應氣候,例如植樹造林、碳中和措施等等。适應和減緩是人類當前應對氣候變化的兩種主要方式。未來碳中和會催生一大批新的業态和技術出現,相信未來科技減災會更好,人類的明天也會更好,可持續發展是我們共同的目标。
暴雨洪澇能預防嗎
@澎湃網友UvYbqu:一般汛期在每年的幾月份?今年是否還未到?
孔鋒:不同地區不太一樣。我們國家一般是在5到10月。南方地方比如華南前汛期一般也會在4月下旬開始。2022年華南前汛期提前了很多。北方地區一般會說主汛期,我們經常說七下八上的主汛期,就是7月15日-8月15日之間。
@Frajka:當洪澇來臨時,城市有哪些應急性的排水手段?會增加排水口嗎?
孔鋒:結合國際上的一些實踐經驗來看,主要的排水手段有:城市管道排水(小排水系統)、河道排水、大排水系統(我們國家目前較少,日本較多)、下沉式基礎設施儲水(下沉式廣場、停車場)等。還有就是在低窪地區或下沉式立交橋配備的抽水設備。
@Aquirus小瓶子:現在大多有極端暴雨預警,但為什麼城市内澇還是沒法避免?
孔鋒:暴雨預警是防範暴雨洪澇的一種手段,但是目前來看,我們國家多數地區的排水标準不夠。我們國家把24小時降雨50mm以上稱為暴雨。但50mm水量在24小時内平均地下下來,和一小時内下下來,兩者強度是完全不一樣的,對排水的壓力也不一樣。我們的排水設施很多都于上個世紀完成,目前氣候雖然變化,但很多地方依然延續舊的标準,沒有配套改進措施,就容易内澇。
2022年6月10日,南甯遭遇強降雨,市民駕車從清川立交橋底的積水路段經過。人民視覺 圖
@神雕俠侶小機靈:南方城市是不是相對而言,比北方城市在應對氣候風險方面更從容?
孔鋒:這也不一定。因為氣候風險具有多樣性特征。南方地區在應對暴雨洪澇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一方面南方城市遭受台風暴雨和其他類型暴雨的頻率多,且南方暴雨頻次更多,因此南方在防範暴雨洪澇災害方面的基礎建設相對好一點,比如排水設施的建設。另一方面,南方經濟較為發達,為其應對氣候風險也提供了較好的資金支撐。北方城市暴雨的脾氣更“暴”,下的集中且強度大。但北方在抗禦寒潮冰凍等災害方面具有經驗,南方則少。
@YixiuWu:如果未來的城市面臨越來越頻繁的洪水暴雨的話,我們在設計和規劃新的城市項目的時候,應該怎樣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呢?
孔鋒 :我們可能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好防禦工作:一是規劃中要評估風險,對于高風險區要規避建設或生産活動。二是對于已經在高風險區的要加強設防,強制購買保險。
@澎湃網友UvYbqu:山村地區怎樣避免暴雨導緻的山體滑坡、泥石流?
孔鋒:山村地形特殊,孕災環境複雜且不穩定性突出,山洪和崩滑流災害突出。應對這些災害首先要加強監測,國家應布局災害監測設備。其次要退出高風險區的生産活動和建設。再次要加強加強群防群策機制,發揮群衆的災害上報。最後要加強基層村級的減災應對管理措施。
全球性氣候危機何解
@薄荷蛋殼:中國算是受氣候變暖影響較大的國家嗎?還有哪些國家,這幾年極端氣候更為明顯?
孔鋒:是的,我國是全球氣候變暖的敏感區。這些年美國、澳大利亞、歐洲等,幾乎所有的地區都受到了氣候變化的影響。尤其是季風影響的地區和熱帶比較顯著。海洋小島國家面臨生存危機。
@柒星:人類會逐漸适應極端氣候嗎?
孔鋒:人類正在采取相關的措施适應氣候,例如植樹造林、碳中和措施等等。适應和減緩是人類當前應對氣候變化的兩種主要方式。未來碳中和會催生一大批新的業态和技術出現,相信未來科技減災會更好,人類的明天也會更好,可持續發展是我們共同的目标。
@澎湃網友7RvQnm:我理解的人類發展與氣候變化,一直是矛與盾的關系。核心就是保持這種關系的平衡。而現在我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對維持這個關系平衡所付出的代價,會不會因為其他國家的不負責任或能力所限,從而導緻付出沒有回報或回報不對等的狀況?
孔鋒:這個問題很好,而且是全世界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面臨的難題。有的國家願意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多付出,例如海洋小島國家與中國。有的國家可能因氣候變化會獲得一定的好處。所以我們說氣候變化具有多樣性,但是從長期來看氣候變化帶來的是消極的影響,甚至會對當前的生産格局、制度系統産生巨大影響。
我們目前還未得到全世界的共識。氣候談判就是談大家如何承擔減排任務,大家如何出資應對,大家如何制定應對路線圖。包括誰承擔得多、誰承擔得少,這也是世界各國争論的主要問題之一。
責任編輯:鞠文韬
校對:劉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