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興豔在軍民村夜校課堂上核對桑園冬季管理流程。新華社記者徐漢攝
新華社西安1月7日電(記者徐漢、孫正好、周永穗)臨近春節,家住陝西省安康市石泉縣中池鎮軍民村的何興豔,正計劃着開春買蠶種繼續養蠶的事。
“大家注意啦,今天下午6點,夜校要講桑園冬季管理第八講,地點還在村委會會議室,有興趣的别忘來!”村民微信群裡的這條通知,讓她抓緊趁下午把手頭的活幹完,給參加夜校空出時間。
何興豔今年47歲,去年她在家養了6張蠶(商品蠶卵普遍粘在同樣大小的紙上售賣,一張紙上可附35000粒蠶卵),光蠶蛹這一項就獲利一萬兩千餘元。“今年我想擴大點規模,養8張蠶,就是怕自己家桑園的桑葉不夠蠶吃。”何興豔擔心地說。
石泉已有2000多年興桑養蠶的曆史,在此出土的漢代文物“鎏金銅蠶”正是石泉蠶桑業悠久曆史的見證。何興豔所在的軍民村是石泉養蠶大村之一,全村2018年養蠶1000餘張,村民獲利約200萬元。
“桑樹冬管管什麼?修枝和防蟲防病!”軍民村“土專家”、軍民蠶桑合作社負責人馮尚平在當天的課堂上說。在石泉縣蠶桑服務中心進修後,他在村裡成立了軍民蠶桑合作社,也擔負起夜校“教師”的職責。
“咱們都養了很多年蠶,都知道修枝、翻土、打藥。但是修枝标準是什麼?翻多深的土?打什麼藥?”馮尚平邊說邊拿出一段桑樹杈,現場開始展示修枝的技巧。
“修枝要注意刀口的位置、刀口的角度。剪好了,一杈才能開春後變兩杈,桑葉才能供應上。”他說。
馮尚平在軍民村夜校課堂上進行桑樹修枝教學。新華社記者徐漢攝
何興豔邊聽邊仔細核對自己進行桑園冬季管理的流程。她對夜校的這種信任并不是偶然。2017年,何興豔在家裡養了2張蠶,但由于養蠶時溫度濕度沒控制好,有一半的蠶蟲在快結繭時僵死,損失慘重。
“後來夜校的技術員建議我修一個标準化蠶室,還教了消毒、防病、飼養等配套技術。我就花了3萬多塊錢修了個60多平的标準化蠶室,還真有效!這才敢慢慢擴大規模,兩三年就把養蠶室成本收回來了。”她說。
在離軍民村不遠的迎豐鎮廟梁村,一間農舍裡爐火正旺、茶壺正響,廟梁村魔芋種植大戶譚明才正在和十幾位老鄉交流魔芋的冬季管理。
“魔芋很難伺候,喜水又怕澇,喜陰又得見陽,冬天還得挖出來保暖儲存過冬。各家現在挖得差不多了吧?咱們今天講講冬季集中儲存魔芋的注意事項,準備好開春給它埋回去,這樣才能把它越挖越大,才能養大了賣個好價錢……”
軍民村村民在夜校上課。新華社記者徐漢攝
近年來,石泉縣以村為單位,在村委會會議室、種養殖車間、甚至是田間地頭等場所,組織開展種養殖技術、法律、防詐騙等夜校課程。
“關心農民最關心的身邊事,夜校才辦得下去。村裡正在發展什麼産業、村民想聽什麼,我們就請縣裡、市裡、省裡的專業人員,或者村裡有經驗的‘土專家’來講,每個月至少有一次。”中池鎮黨委副書記張會軍說。
他告訴記者,之前各類培訓也做過,但時間和形式總和農民生活習慣對不上,夜校相對來說時間機動、氛圍輕松,群衆湊一塊還能互相聊一聊,交流經驗,興頭很足,“夏天有一次來了一百來号人,會議室都坐不下,索性就在村頭廣場上的課。”
學技術、聊産業、拉家常,農民夜校也成為石泉縣農村新風貌的彙聚點。“鄉村能不能振興,得看人的精氣神能不能振興。你看,來夜校的哪一個沒有想幹事、想緻富的精氣神呢?”張會軍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