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出遊或回家,又到了坐高鐵的時候了。
那大家有沒有發現,高鐵座位有A、B、C、D、F,卻沒有E?!
E慘遭“抛棄”,是和英語數字13(thirteen)一樣,有什麼忌諱嗎?
其實,央視新聞官微曾做過一次科普,就介紹到這是一個簡單的布局學問。
火車也好,高鐵也好,座位都是延續了飛機艙位的設置。
而早期的飛機多是單通道的,一般每排有6個座椅,分别是A、B、C、D、E、F。如下圖所示,這樣的布局就形成了:A、F靠窗;C、D靠過道;B、E是中間位置。
久而久之,A-F這六個字母就不再單純隻表示順序,還各自含有區分靠窗、過道與中間座的意思,成了一種慣例。
中國高鐵作為後來者,每排的座椅一般也不會超過6個,于是就延續了這種所謂的“國際慣例”。
以目前的高鐵二等座為例,采取的都是“3 2”的座椅排列,也就是有2個靠窗,2個過道、1個中間座,所以自然就去掉了“E”,隻有A、B、C、D、F。
高鐵一等座,采取的是“2 2”座椅排列,2個靠窗、2個過道,也因此隻剩下A、C、D、F了,沒有代表中間座的“B”和“E”。
高鐵商務座,采取的“2 1”座椅排列,2個靠窗、1個過道,也就用了A、C、F表示。
當然了,不管基于何種緣由,這樣的排列最終是方便了乘客的。因為當我們拿到票,一看座位号就知道,到底座位是靠窗、靠過道,還是中間位置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