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打壓,打亂了華為開發操作系統的步伐,原本與谷歌的fuchsia對标的鴻蒙倉促應戰,這一點從鴻蒙商标的注冊時間就可以看出。
因此,很多人懷疑華為的能力,但是奇怪的是,質疑華為能力的聲音,多數來自于國内,在國外卻鮮有耳聞。國内的部分用戶不自信不了解可能是産生這一現象的原因。
從華為注冊了鴻蒙商标開始,對鴻蒙的質疑聲就沒有停止。
一開始說鴻蒙就是套殼的安卓,有人拿出智慧屏上的鴻蒙1.0截圖為證,華為沒有回應。又說既然有了鴻蒙操作系統,怎麼連個SDK都沒有,華為還是沒有回應。鴻蒙在一片“哄蒙”聲中不斷地成長。
9月10日鴻蒙2.0正式亮相,發布模拟器、SDK包以及IDE工具包以後,這些“技術小牛”們又懂了,他們用鴻蒙跑了個“hello world”!跑通後,就興奮地迫不及待地發不了一個結論:“對Android開發的小夥伴來說,從IDE到項目的創建及項目的編譯安裝簡直是一模一樣呀”。華為依然沒有回應。
不過,很多人還是選擇相信華為,畢竟鴻蒙已經成為華為活下來的關鍵,成為後續發展的底座,誰也不會拿性命攸關的事情開玩笑。就算一開始倉促應戰,也是有儲備基礎才有應戰的可能,如今2.0版發布,說明鴻蒙已經走上正軌了。
對于那些盯着鴻蒙的“技術小牛”,隻能說,他們一輩子也就隻能敲敲代碼了。他們不懂得做事有兩個層次,一是完成,一是做好。同樣開發軟件也有兩個層次,一個是敲代碼,一個是做好程序。
事有輕重緩急,有始有終,有節點有節奏,有起有伏,有虛有實。過程中需要配置資源,把握節奏,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收益,合理配置資源集中火力攻克最關鍵的部分。
創新也是在現有基礎上的創新。就像一把椅子,用途是坐。市面上有幾十種椅子,而流行的款式也就兩種,大家坐得非常舒服,用得也最多。而這時候,有人決定做一款新型的椅子,不僅能坐,還能躺,便于工作之餘休息,使用場景更廣。當然,這款新型椅子的目标用戶基本沒變,所以外形不能變化太大,讓人一眼就能識别出來這還是一把椅子,同樣,坐的功能也不能去掉,隻能在坐的基礎上增添新功能。這樣,新椅子在外形和功能上必須繼承目前流行款式的大部分,隻有接受了外形,用戶才能體驗到增加的功能部分。
難啊,做得像說是抄襲,做得不像,沒人接受。所以在做的過程中,形似而神不似成為新款椅子的标準。不僅神不似,還要超越當前的流行款式,才能打開更大的市場。
完成與做好是做事的兩個層次。
為了達到目标,純技術會從頭再來。搞技術的,成于認真,敗在過于認真,他們不明白,研發産品需要照顧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一大部分不能單純靠技術解決。當他們吭哧吭哧地敲完代碼,黃花菜早就涼了。
非常階段,就需要用非常規的方法,所幸的是,華為有基礎有儲備有人才有積累,能在倉促應戰的起點上,做出鴻蒙2.0,基本上站穩了腳跟,開始正式的生态建設,那些邊邊角角的所謂漏洞并不影響開發進程,做好軟件生态才是華為的最終目的。
要知道,谷歌也在開發fuchsia,蘋果也在開發下一代操作系統。馬上就會有兩款新椅子取代老款椅子,他們都看到了物聯網時代更大的場景。華為的介入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總之,一個對标fuchsia的harmanyos出現了,并且在快速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