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而今,多少名家先賢以切身之經驗,勸子孫、學生或門徒勤勉向學,講讀書之大義,博學之妙處,勸學亦成為家教的重要内容沿襲至今,影響了多少讀書人通過讀書改變家國和自己的命運。暫且不說培根最有名的那一句“知識就是力量”,今天就給大家整理一些中國古代的名言好句,既引導少年勤學惜光陰,也激勵我們這些中年人活到老,學到老,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習慣,悅納身心,開闊視野。
學無止境。(荀子)
玩物喪志。(書經)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禮記)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志)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劉彜)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積财千萬,無過讀書。(南北朝顔之推)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宋蘇轼)
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
千裡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勸學)
學然後知不足。(禮記)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宋·羅大京)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轼)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禮記》)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南朝劉勰)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轼)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論語》)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論語》)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随。(韓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杜荀鶴)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白居易)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遊)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韓愈)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遊)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轼)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管子》)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顔真卿)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彭端叔)
時光一去不複返,想想,多少人曾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又有多少人書到用時方恨少,白發方悔讀書遲。以上推薦的這些詞句隻是萬千古代勸學言論中的滄海一粟,曾經伴青春年少的我一路成長,而今回味起來,仍是深深被震撼着,多想抓住這有限的光陰,晴耕雨讀,自在逍遙度餘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