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是一個硝煙彌漫的時期,湧現出了許多能征善戰的将軍,代表人物吳起、白起、李牧、王翦、廉頗等。但是戰術如果不以戰略為根本,那将可能毫無意義,甚至起負面影響。“遠交近攻”戰略的提出,無疑對秦國乃至後世都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個策略是後來任秦昭王宰相的範睢首先提出來的。
飾演的秦昭王劇照
《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遠攻,不亦缪乎?且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裡,趙獨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則天下莫能害。今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王若欲霸,必親中國而以為天下樞,以威楚、趙。趙強則楚附,楚強則趙附,楚、趙附則齊必懼,懼,必卑辭重弊以事秦,齊附,而韓、魏可虛也。”
在範睢看來,秦國最近幾年對外戰争就是為了滿足個别人的欲望,毫無戰略可言。要想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必須親近韓國和魏國,以此來威懾楚國和趙國。如果趙國強大了,則拉攏楚國,楚國強大了,就拉攏趙國,楚國和趙國都依附秦國的時候,那麼齊國必然害怕,還會巴結秦國,到時候,韓國和魏國就是秦國的了。範睢對當時的天下大勢看的非常清楚,秦國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但是并不具備同時攻打六個國家的實力,于是範睢讓秦昭王抓住眼前的利益,對已經衰落的魏國和相對弱小的韓國下手,得到一寸的韓魏土地就是一寸的利益,同時盡量減少與其它四國的摩擦,争取相對和平的外在環境。其中關鍵就是控制韓魏,範睢在後來的具體闡述中也提到,為了控制住韓魏,可以采取三各辦法:第一,說好話,送厚禮;第二,割讓土地給韓魏;第三;尋機攻打韓魏。秦昭王對魏國實施的是第三個辦法,派五大夫绾帶兵攻打魏國,拿下了懷邑。兩年後,又奪取了邢丘。對韓國則采取了外交手段和軍事手段。
大秦帝國之崛起劇照
遠交近攻策略的運用其實由來已久,秦國之前已經運用很多次,也不乏非常成功的案例。但是範睢為秦國量身定做的這一策略,并把它理論化和具體化,無疑使秦國可以公式化的套用這一戰略,用起來更加快捷方便。
範睢曰:“大王之國,北有甘泉、谷口,南帶泾、渭,右隴、蜀,左關、阪,戰車千乘,奮擊百萬,以秦卒之勇,車騎之多,以當諸侯,譬若馳韓盧而逐蹇兔也,霸王之業可緻。
秦昭王打服魏國以後,就對韓國下手了,眼看韓國快撐不住了,卻發生了著名的馮亭獻上黨郡給趙國的事件,引發了長平之戰,最終秦國取得了長平之戰的慘勝。可以看出秦國的攻伐步驟是符合遠交近攻策略的,依次是魏韓趙。在打長平之戰的時候,秦國和楚國也是有盟約的,雖然後來楚國有幫助趙國的迹象,但是也說明秦國采取了拉攏楚國的的做法,隻是戰場瞬息萬變,意想不到的事随時都有可能發生。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采取的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再一次提出遠交近攻,而且也确實是在這一策略指導下進行的,可見遠交近攻是被秦國牢牢利用的。
秦始皇滅六國圖
範睢的“遠交近攻”策略是拉攏較遠諸侯國,最終控制或者占有韓魏,并沒有一統天下的說法,可能是時代的局限性所緻。
遠交近攻的策略為秦國後期對外戰争指明了方向,在它的指導下,秦國打通了東進的道路,加快了掃清六合,一統天下的步伐,并最終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大秦帝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