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如何寫規範的學位論文

如何寫規範的學位論文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3 15:46:48

如何寫規範的學位論文?不再 “寬出” 學位論文要求“步步高” 研究生培養還需回歸學術能力,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如何寫規範的學位論文?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如何寫規範的學位論文(不再寬出)1

如何寫規範的學位論文

不再 “寬出”! 學位論文要求“步步高” 研究生培養還需回歸學術能力

長期以來,“嚴進寬出”是人們印象中中國高等教育的“特點”。然而近年來,高校研究生畢業已不再“寬出”,較直觀的表現是,教育部、各高校不斷提高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重視程度,要求提高論文質量。當提高學位論文的标準成為中國研究生教育人才培養的既定趨勢,這意味着什麼?面對逐漸拔高的畢業門檻,研究生們該如何面對?學校、導師又該如何幫助學生提高學術能力?

感受

新增預審 标準嚴格

學位論文不容易“混過去”

“有時候盯着那個審查系統,腦子就會一片空白,既想盲審結果趕緊出來,又害怕不通過。”黃霖是暨南大學的碩士應屆畢業生,在她看來,寫學位論文就如同過關斬将,從确定選題、開題答辯、寫完初稿、預答辯、預查重、正式查重、專家盲審,再到最後的正式答辯,每一關都要用盡全身力氣去面對。

2019年,教育部發布《關于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着重強調要狠抓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管理,重點抓住學位論文開題、中期考核、評閱、答辯、學位評定等關鍵環節,嚴格執行學位授予權方位全流程管理。随即,許多高校提高了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審查标準,壓低學位論文的查重率,嚴格執行校審、盲審等制度,加強對抄襲現象的排查。

上海交通大學應屆碩士畢業生黃同學感受到了學校加強審查後的壓力與焦慮:“前幾年對于學位論文預答辯比較輕松就能‘混過去’。今年預答辯數量增加了,從一輪變成兩輪,如果第一輪沒有通過的話,就得接着參加第二輪,如果還是沒有通過,會被取消最終畢業論文答辯資格。”據他了解,參加第一輪預答辯有近100人,大約1/10的同學被刷下來:“每組三位老師負責,三位都表示不同意,第一輪預答辯就會被刷,而那麼多同學沒有通過,說明學校對大家的論文真的非常嚴格。”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專業的碩士生章浩告訴記者:“學校今年新增了預審環節,在正式提交論文之前要由導師之外的幾位老師先行審查,通過之後才能進入查重和盲審。我擔心論文還沒提交系統就‘夭折’,所以在截止日期前一直在修修改改。”

研究生學位論文不僅加緊了對碩士生的約束,對已經長期進行科研和學術訓練的博士生,要求隻會更加嚴格。

廣州某高校博士生陳星表示,雖然并非今年畢業,但他已經感受到論文審查的威力:“我有幾個朋友,他們的論文都在盲審中‘挂掉’了。學院裡有位學長已經延畢好多年,今年兩次盲審還沒通過,如果最後一次再失敗的話,可能就拿不到學位了。”

中山大學博士畢業生趙軒今年親身體驗了學校嚴格要求帶來的緊迫感:“論文寫作過程中導師會開組會,讓大家讨論論文是否科學和規範,導師甚至還會請相關研究領域裡的老師幫忙指出問題,糾正方向。初稿寫完之後要面對學院的預答辯,接受其他教授對論文選題、論證、研究工作量等多方面的提前審查。總的來說,學校對學位論文要求較高,審查也是多方面進行,不斷督促我們提高論文的質量。”

現狀

投入時間少 學術規範差

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難提高

提高學位論文的質量為何就那麼難?

今年1月,廣東省學位委員會發布《關于2021年度碩士學位論文抽檢工作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全省共有36470篇碩士學位論文參加抽檢,在最終送審的1340篇學位論文中,有7篇論文被認定為“存在問題學位論文”,占送審總數的0.52%;另外54篇論文,各有1位專家評議意見為“不合格”。這些學位論文的共性問題包括:論文規範性不夠,結構松散,文字表達與編排問題較多;科研能力與基礎知識不夠紮實,部分論文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缺乏可行性;選題創新性不足,部分論文未凝練出重點研究解決的科學問題。

暨南大學博士生導師劉濤教授多年以來指導過許多本科生、碩士和博士,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寫作感觸良多:“學位論文一般就是研究生幾年下來學術研究的集大成者,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其學習成果和學術研究水平。特别是對于博士,學位論文可以說是以後研究繼續之路的‘敲門磚’。但現在很多研究生學術目标不夠明确,學術訓練跟不上,論文基礎很不紮實,導緻學位論文質量難以提高。”

當學位論文碰上實習、畢業作品設計等時,部分研究生的時間精力更是難以分配。

黃霖自認直到開始準備學位論文時才接觸“學術”:“在碩士期間,我整體好像按下了‘加速鍵’,上課、實習、課外活動等充斥了我的研究生生活,感覺并沒有沉下心去好好安排和掌握我的學術。”匆匆忙忙開始的學位論文之旅中,她頻繁遭遇挫折,選題、研究方法、論文規範等問題都困擾着她。黃霖用“天昏地暗”去形容寫論文的那段時期:“白天被實習單位的工作折磨,晚上回宿舍還要繼續熬夜寫論文,有時候寫到眼睛都模糊了,完全不清楚自己在寫什麼。”

藝術類專業的丁丁也表示自己并沒有很多時間可以花費在論文寫作上:“版畫專業主要看碩士三年的專業能力,而專業能力主要體現在畢業創作,所以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畢設作品上。雖說學位論文能夠結合自己的作品,在尋找靈感的時候也能為論文積累一些學術素材,但當投入到作品創作之後,就有點無暇顧及學位論文了,到後期才開始真正動筆。”

要産出一篇優秀的論文,從提出選題到最終定稿、提交,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精打細磨,這不僅需要寫作過程中投入足夠時間,還需要平時不斷的學術積累和基礎理論學習。部分研究生在學習期間沒有做到專注于學術研究,導緻最終的學位論文産出困難。

辦法

導師引導 學生自主

厚積薄發才能收獲碩果

學位論文質量是衡量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重要标準之一。對學生而言,學位論文代表自身學術水平,對導師和學校而言,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質量體現的一種方式。

在暨南大學碩士生導師李志敏看來,審查标準本就應該嚴格,雖然一開始會給學生帶來壓力,但引起學校和學生的重視後,可以促進論文整體質量的提高。要真正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不僅要對論文結果進行監測,還要在培養過程中加大學術訓練,讓學生做到“厚積薄發”,回歸到學術能力的培養。

劉濤認為,在研究生的培養上,導師首先要承擔起責任,既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學術研究,還要對研究成果進行嚴格把關:“在沒有培養起學生足夠的基礎研究能力和專業素養之前,導師盡量不要讓學生過度參與到科研項目中,要負起針對性指導的責任,不能将學生放養。”

為加強和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相關部門加強了對導師與論文的第三方“監管”。比如暨南大學在2021年發布關于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評議結果的處理方法,其中提到若是指導的學位論文“存在問題”,導師會被全校通報甚至取消導師資格。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了導師壓力。

教學相長、亦師亦友,這是劉濤心中導師和研究生之間最好的相處模式。“在自己研究的領域裡深耕、掌握,然後用心把自己所學教給學生,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形成對問題的認識路徑。”在他看來,如果導師自己不努力研究,不用心教導,會給學生的畢業帶來很大的阻礙,“學術的世界裡沒有等級,學生與導師的一切對話都基于知識的探索與研究,在平等交流中才能促進學生學術能力的進步。”

其次,劉濤認為研究生的課程設置應該與學科專業知識密切結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讓研究生在課上能夠真正學到學科專業知識:“優秀的教師也應該多參與研究生教學,不能僅依賴導師一人,而是要讓學生從不同老師身上學到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和科研經驗,拓寬學生的學術眼界,這樣有助于學生學術能力的提高。”

此外,端正學術态度也是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重要舉措。據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22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近六成的學生明确表示考研是為了增加就業競争力,僅有三成表示想在學術上深造。當“就業”與“學術研究”的目的錯位,很大程度導緻了部分研究生學術熱情不高,對學術研究沒有正确的認識,隻為求得高學曆,進而造成了學位論文質量難以提高的局面。

對此,劉濤認為,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進行學術研究,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正确對待學術研究,努力喚起學生對學術的興趣和自身學術榮譽感:“學術研究本就是一件有難度的事情,如果沒有坐‘冷闆凳’的精神,沒有足夠的熱情做支撐,不能堅持慢慢‘熬’的話,很難做出優秀的成果。”

(應采訪對象要求,部分人名為化名)

借鑒

細化培養要求

把控論文質量

國外高校同樣嚴格

在西方發達國家,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想要順利通過學位論文,也絕非易事。

在論文的評閱和答辯過程中,國外不少高校充分相信導師的監督作用,充分重視指導教師的意見。在美國,學校裡系指導委員會同意受理論文審查後,會指定校内二至三名評閱人對論文進行評閱,其中導師為主評閱人。評閱人須向系指導委員會提交對論文的評閱意見,經委員會認可後方可進行答辯。

許多高校對評審專家的選擇也有嚴格的要求。比如,澳大利亞高校規定評審專家必須來自校外,每篇論文由2到3名專家進行評審,而且還鼓勵國際評審,評審專家中至少有1位國際評審。評審專家在論文評審中,不僅關注論文的研究水平和質量,還要關注論文選題的挑戰性和工作量。

英國格林威治大學商學院布魯斯·庫洛甯教授和埃德娜·所羅門副教授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英國高校對于博士學位論文的審查标準非常嚴格,以格林威治大學為例,博士生提交學位論文後,會面臨内外審考官的答辯挑戰。答辯後,審考官要各自撰寫答辯報告。博士生需按照内外審意見修改後才是終稿。

兩位教授認為,研究生學位論文在學生學術生涯中扮演的角色是就像“考一本駕照”,通過了才有資格進一步做學術研究。他們認為,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學位論文需要學生有創造力,對知識有所貢獻,要在學習期間找到合适的研究辦法解決問題,并且非常清楚地理解所獲得的研究成果。

他們表示,一些同學可能面臨各種困難,包括時間上的消耗,研究分析撰寫需要花費的精力,海外留學生還要面臨語言帶來的挑戰。因此,“研究生需要對待學術要充滿熱情,對待知識要抱有興趣,清楚地了解自己,知道怎麼改善自己。”

在平時的培養過程中,導師也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和研究狀态。“在英國讀博士,并非到了‘該畢業’的時候就能畢業,學校導師在平時會非常關注你的論文進展。當某一階段陷入瓶頸或無法繼續進行下去時,導師甚至會勸你退學或者中斷研究。” 英國格林威治大學應屆博士畢業生張騰飛說。

“學校對于博士論文非常重視數據來源、格式規範、校對等,也重視學生在幾年之間的發展過程。平時上過的課、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與反饋、參加學術會議後做出的報告等,最終都要納入一個表格裡,清晰展現你的學習成長過程。導師每個月都會給我們開會,聊進展、找問題、提建議。博士論文不改個幾十遍很難通過。”張騰飛認為,學校對學生日常學習和研究的關注,督促着他不斷進行學術上的積累。

羊城晚報記者 孫唯 實習生 邱家達 洪羽忻 湯君妍

來源: 羊城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