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買了兩隻小烏龜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孩子。孩子愛不釋手,在家裡走到哪都帶着,白天上網課把烏龜放在書桌邊,晚上睡覺把烏龜放床頭櫃上。
一隻可愛的小烏龜
烏龜在家生活了兩天,第三天其中一隻小烏龜就不慎意外墜樓,我們住在8樓、樓下還有架空層,墜落垂直高度達30米。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孩子原本是把烏龜放在書房外的安全護欄上曬太陽,可是沒想到盛放小烏龜的塑料容器沒有擱置好。我不在現場,孩子在書房上課也沒看到經過,他向我描述:想必是小烏龜太調皮,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沒料到塑料盒側翻,自個就掉出去了。
情急之下,我問他:“為什麼要放到護欄網上?”孩子誠實的回答讓我原本那顆怒火中燒的心猛地一怔,他說:“媽媽,我隻是想讓烏龜曬曬太陽。我并沒有料到他會掉下去……”
孩子描述他對這個事情的經過,當時故作輕松的态度,着實讓我驚訝。而分明,我看到了他眼裡的慌張與無措,還有幾絲遺憾與後悔。
“哦,這樣啊……”我的簡單回複,讓孩子似乎陷入了更複雜的情感。孩子竟安慰我,“媽媽,沒關系,掉下去就掉下去了,我不會去想它了。”
就是這句話,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心愛的小烏龜生死未蔔,而孩子卻選擇了不去面對。想必,孩子幼小的心靈已經受到了巨大的創傷!孩爸趕緊去樓下尋找小烏龜,打電話來告訴我,小烏龜受傷了但仍然活着。當我和孩子看到外殼上血糊糊的縮頭烏龜時,孩子愣住了,一句話都不說。
作為一枚深谙兒童心理學的老母親,深知小烏龜的不慎墜樓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創傷性事件,這些創傷不論從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如何讓孩子從創傷性事件中走出來,成為一個勇敢的“幸存者”,對于他今後成長路上面對類似事件意義重大。
一、什麼是創傷性事件和創傷後成長?
在心理學上,創傷性事件是指與(實際的或威脅性的)死亡或嚴重傷害相關的事件,暴露在這樣的事件中會使人感到害怕、恐怖、無助的情緒。創傷性事件更容易讓兒童脆弱,如果兒童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的心理建設,會對兒童的心理發展埋下陰影。
創傷性事件
而每個人都有“反脆弱”的本能,在經曆重大打擊之後,人的思維、情緒、認知大都會出現顯著的成長,還會有很大比例的人在此之後出現一些積極的反應,這種積極的反應就被稱為“創傷後成長”。心理學家稱那些經曆過長期羞辱或虐待、至親離世等創傷性事件,反而從這些經曆中獲得了積極的個人成長的人為“幸存者”。
當然,不是每個經曆過創傷的人,都會發生“創傷後成長”。促成創傷後成長最關鍵的因素并不是創傷本身,而是幸存的過程。嘗試與創傷抗争、最終走出創傷陰影的過程,決定了受創傷者能在多大程度上獲得成長。
盡管,“反脆弱”的本能是天生的,但并不強大,就像肌肉一樣需要有意識地鍛煉才能逐漸強大起來,要用科學的方法指導。而兒童一旦遇到創傷性事件後,更加需要成人或者是身邊的養育人第一時間給予支持,幫助他從悲傷、失落、恐懼、自責、不安等情緒打擊中積極走出來。
這要克服一些不利的情緒因素的影響,就像美國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的“三個P理論”中說要警惕的三種錯誤認知,“自我化(personalization)”、“普遍化(pervasiveness)”和“永久化(permanence)”。
為了讓孩子從這次烏龜墜樓事件中獲得創傷後成長,老母親在事發後的三天内從容地做了三件事。
二、如何促進孩子在創傷後成長?
①幫助孩子積極接納烏龜墜樓帶來的一切負面情緒
烏龜墜樓受傷,孩子除了傷心焦急之外還有深深的自責與恐懼。他一直耷拉着腦袋,唉聲歎氣的說,“都是我的錯,要是不讓它曬太陽就好了。”他甚至都不敢正式大人的眼睛,也許是擔心被父母責罵和訓斥,所以較長一段時間内一直壓抑着内心的種種複雜情緒。如何來處理這些情緒呢?
接納孩子的一切情緒
其實,看着血漬斑斑的小烏龜,我的内心也翻江倒海的難受。畢竟這是一條剛剛進家的鮮活的生命。當爸爸提出說要把烏龜放在陽台上,“誰也不要動它了,讓它先靜養一天。”孩子不說話。我一把攬他入懷說:“烏龜受傷了,你很難受吧。”突然,孩子像洩了閘門的洪水一樣,失聲痛哭起來,一邊抽泣的說:“媽媽,我不想它死掉!”
我緊緊的抱住他,撫摸着他的後背,任由孩子哭泣。我的眼淚也止不住流下來。孩子壓抑的心情得到了釋放,他也感受到我不會責備他,在我的擁抱與撫摸中孩子感受到了愛與諒解。第一天孩子仍然時不時就跑到陽台去看看,每次他靠近的時候我都提醒他不要去動小烏龜。孩子很委屈的說,“媽媽,我隻是怕他孤單,我在唱歌給它聽。”
幫助孩子管理創傷性事件帶來的悲痛、恐懼、自責、不安等不良情緒,父母無條件的接納這些情緒,讓孩子将這些感受完全釋放出來,而不是壓抑在心底,這能幫助孩子較快走出自我責備的深淵。我給予被痛苦包圍的孩子莫大支持,他那些被哀痛與自責籠罩的内心區域漸漸布滿陽光,被溫暖,從而也能在将來的某一刻去溫暖别人。
②和孩子一起關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啟發他進行理性思考
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赫爾曼(Judith Herman)在《創傷與複原》中談到,面對創傷的并經過程,有兩個艱難的部份:一個是了解我們永遠不可能得到補償;另一個是複原的時間沒有日程表。
關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傷,也是一樣,我們需要放下得到“施害者”補償的心态,才可能真正從這件事中走出來。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是能夠促進創傷後成長的一項重要策略。
于是,我和孩子不再沉浸在為烏龜的受傷而悲痛,而是抱着一定要積極拯救它的念頭,嘗試從醫學上來為它療傷。賣烏龜的老闆建議我們買紅黴素來為外表傷口消毒。消毒的時候,我和孩子進行了深度交談:從這個事件中學到了什麼?還有哪些情況将來是要規避的?
孩子在這個理性思考過程中,學會了立體的、多維的分析一個事件。他說:做一個事情不能太魯莽,要多思考、觀察周圍的環境,三思而後行;他還說:安全護欄真的不是足夠安全的,以後再也不站到窗台邊玩耍,從8樓摔下去真的會有生命危險;他也懂得了:生命是很脆弱的,所以我們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兩面性,這未嘗不是一次很好的生命教育與安全教育。
③用書寫的方式複盤,從而進行心靈療愈
馬丁·塞利格曼說過:“你無法控制你的經曆,但你可以控制你的解釋。我和孩子所經曆的,讓我們深深的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時光無法重返,我們無法去控制已經發生的的事兒。”
寫下這些負面情緒
研究表明,用文字記錄的方式把負面情緒寫下來,可以幫助我們正視問題,提高對情緒的控制力,從而更快地走出悲傷。通過書寫,讓孩子對自我産生積極的認知評價。
第二天,孩子觀察到烏龜還能主動探出頭喝水。他煞時覺得烏龜一定能活下來,心情非常的愉悅。我帶着孩子一起梳理對整個經曆進行複盤,我們繪制了時間軸思維導圖。每一環節,我都會刻意詢問孩子,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有什麼想法。第三天下午,我陪着孩子寫“小烏龜曆險記”的日記。最後,我對孩子說:如果我們沒辦法将烏龜救活,怎麼辦?孩子沉默片刻說:那也隻能選擇接受。
所以,很重要的就是,我們不隻是回頭感受自身,還要讓悲傷流出去。正是因為不存在複原的特效藥,我們隻能盡可能利用各種方法去化解我們的負面感受,從而形成積極的認知評價。
在針對創傷人群的研究中發現,如果個體具有較強的意義感(覺得世界是有意義的,正面和負面的經曆都是有意義的,并且願意去追求意義,認為具有挑戰性的情形也值得為之投入),那麼他們就會更好地獲得創傷性成長。
三、結語
在人一生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經曆特别心愛的玩具破損、心愛的小寵物喪生、親近的長輩戚朋病逝或者其他嚴重傷害性的事件。并不是所有的成長都需要創傷,但創傷後的成長卻更加深刻。促成創傷後成長的關鍵因素并不是創傷本身,而是你試着與創傷去抗争,最終獲得勝利的過程,這個過程決定了一個人成長的高度和速度。
成長的快樂
在這次烏龜墜樓事件中,我對孩子的共情與無條件接納、關注于解決問題的建設性方案和理性思考、寫日記療愈這三大陪伴,不僅提升了孩子的認知水平,也提高了孩子應對複雜事物的能力和處理困難問題的水平,同時也會增加他對他人的感知能力,因為相同的遭遇會産生近似的感受,這樣在與他人的連接中會更加自信。
最後的結果是,墜樓後的第三天,小烏龜還是走了。這三天,我們全家都盡力去搶救,及時的療傷、溫暖的陪伴、細心的呵護,還是沒能抵過30米高墜地帶來的緻命性創傷。小烏龜走了,孩子平靜的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但這次他說:“媽媽,我不哭了,下次我會更好的照顧他們!現在我覺得把大烏龜照顧好就是對小烏龜最好的回報。”給自己和孩子更多時間去忘卻。
最後,借用尼采說過的一句話: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這可能是對創傷後成長最好的總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