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蘋果将要發布iPhone 12系列之前,初看了網上的爆料,5G的加持還有熟悉的直角邊框,我就認定了這是今年必買的驅動。發布之後一開始對顔色難以抉擇,但在體驗店上手藍色後讓我一眼心動,所以最終還是選擇了藍色。
iPhone 12已經發售半個月了,作為首批用戶我選擇了一款藍色版,我想就我半個月的體驗,來分享一下對這款iPhone 12的看法。首先是外觀上,我上面提到的讓人記憶猶新的直角邊框設計,這是很多蘋果老粉絲最不能忘懷的設計,從iPhone 6開始便消失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回歸直角邊框設計的iPhone 12,并不是對iPhone 4、iPhone 5簡單的複刻,屏幕和邊框之間完全齊平,不僅看起來更加整體耐看,同時當年的“割手”問題也不複存在了,更為關鍵的是回歸了久違的輕薄手感,相比上代iPhone 11,輕了32克。
關于相機,其實從iPhone 4s到後來的每一代産品,iPhone的相機都是非常出色的,可能和國産手機對比,像素差了不止一點,或者功能方面也沒有國産更完善,但每一代iPhone相機大體都是夠用,而且簡便、均衡。
這一次iPhone 12在相機的硬件上并沒有做出明顯升級,主要是後置廣角鏡頭改為七鏡式鏡頭、光圈從ƒ/1.8 增加到ƒ/1.6,但就實際的體驗來說,還是能夠發現有很大不同的,細節上有一定的變化。
在日常的拍攝中,iPhone 12能夠發揮出主流旗艦的水準,銳度、色彩和明暗光影都能夠做到極好的還原,同時高光控制也非常的自然,而廣角鏡頭的升級也方便拍攝風光照有更好的取景範圍。
續航也許是很多意向用戶非常關心的一點,畢竟iPhone 12的電池容量相比上代是真的有一定縮水,從而換來了久違的輕薄感受。對于2815mAh的電池容量,放在安卓陣營确實不值一提,那麼iPhone 12的續航究竟如何呢?
為此我進行了一整天的電量追蹤,從早上起來100%滿電狀态,中途不進行任何充電行為,直到徹底沒電,結果是意料之中的難以維持一整天,對于絕大部分用戶來說,一天兩充肯定是很有必要的,除非是那種超輕度使用的用戶。
在一天的正常使用中,上午看了一下消息,有郵件也有短信和消息,所以這一過程中會頻繁地打開關閉屏幕,一整個上午消耗了近40%的電量。到了中午就是重度用手機的階段了,畢竟是午間休息時間,這時候看看資訊新聞,很快電量就低于50%了。
大概下午三點左右,電池掉到了30%,于是開啟了省電模式,這時候即便是高頻使用,電量也不會掉得那麼厲害,最後小心翼翼的讓手機待機到了晚上七點,最後電量被放完自動關機。需要注意的是整個過程我都沒有開5G,一直處于4G待機過程,如果是5G的話,估計時間要縮短不少。
當然這隻是我的使用場景,隻能作為參考,因為在某些情況下的續航并非一成不變,比如使用導航、經常通話或者把iPhone 12當作遊戲主力機使用,這些都會嚴重影響最終的續航表現。
我想說的是,iPhone 12絕對不是一款續航優秀的産品,何況作為一部新手機都是這樣,使用幾個月後随身充電寶可能就必不可少了。當然面對iPhone 12續航差的問題,也是有個解決方案的,那就是盡量少玩手機,但誰能做得到呢?
充電是iPhone 12很有創新的一項設計,加入了全新的Megasafe功能,這種磁吸的玩法其實是從MacBook上傳承下來的,為了體驗這項功能,我選擇了個第三方的Megasafe充電器,由于蘋果遵循了PD充電的協議,所以第三方也能夠發揮出該有的作用。
但在實際體驗Megasafe之後,我發現這項功能的實際體驗并沒有宣傳中的那樣迷人,15W的無線充電對比身邊那些用上30W甚至50W無線充電的朋友,蘋果的這個龜速充電體驗簡直弱爆了,所以讓我最終選擇退掉了Megasafe充電器。
寫在最後
從選擇到購買,iPhone 12終究還是吸引了我。通過兩周時間的體驗,我發現這款手機有着衆多的優點,比如吹爆的直角邊框設計,還有相對更好的信号、出色的手感以及更強大的影像系統等,都是果粉們可以選擇換代的理由。
但抛開情懷不說,我認為iPhone 12依然還是蘋果“死性不改”的堅持,優點隻有那麼幾個,缺點卻有一大堆,續航很弱、快充很慢, 6.1英寸的劉海屏幕,這些都是影響消費者選擇的關鍵所在。看完這篇體驗報告後,你會選擇iPhone 12嗎?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