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陰曆的六月初六,也是曆史上的天贶(kuang)節,曬經節等。
還有種說法,六月初六是龍王曬龍袍的日子。民間有種說法:六月初六曬龍衣,濕了龍衣不收米。或者說“五月十三磨刀雨不下,六月初六龍衣曬不幹”。
是什麼意思呢?六月初六晴天好,還是下雨好呢?
1·六月初六是啥節
在古代六月初六是個大日子。
天贶節:天贶的意思是上天賞賜,這個節源于宋真宗趙恒。
他說在這天,上天賜給他一部天書,于是就定這天為“天贶節”,還在泰山建造了一座天贶殿。
曬衣節:民間有“六月六曬龍袍”的說法,傳說乾隆皇帝下揚州時遇上大雨,衣服淋濕了又不好意思借衣服替換,隻得等天晴曬衣服。
這天剛好是六月初六,也就有了“曬龍袍”的說法,民間也紛紛在此日把衣服拿出來曬。
曬經節:六月初六還是唐僧曬經的日子。據說當年玄奘取經回來,不小心把經書掉進了海裡,隻得一本本拿出來晾曬。各寺廟為感念他取經辛苦,也免得成果白費,就選這天把寺裡典藏經書拿出來翻曬。
有種說法是,六月初六曬過的衣服和書,不會發黴,不會被蟲蛀。
姑姑節:六月初六也是傳統的姑姑節,也就是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的節日。
2·六月六的天氣
從古代人對這個節日的期許,大概就能看出,人們是希望六月初六是個大晴天的。
因為六月初六已是夏季,雨水比較充沛,真正晴好的天氣不是太多。連續的陰雨容易使家中的被褥、衣服、書籍和糧食等受潮發黴、生蟲。
如果是晴天,在夏天的烈日、高溫之下,家裡的東西都能保存更長時間;那如果是陰天或者下雨,可能就會導緻黴壞。
關于六月初六的民諺也有很多,比如:六月六,日頭紅,曬曬衣服不生蟲;六月六日晴,牛草吃不赢;六月初六晴,大米白如銀等。
都是說,天晴的話,那接下來都是好天氣,很利于田中植物的生長,稻谷也會生長得很好,秋季基本就是個豐收的好年景了。
還有就是:六月初六曬龍衣,龍衣曬不幹,連陰帶下四十五天;六月初六雨,稻谷不結籽;雨打六月六,災荒遍地有;雨落六月六,田裡爛谷萖。等等。
都在說如果初六天氣不好,那可能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天氣都不會多好。這不但會使家中的東西容易發黴變質,更會使田裡的稻谷産量減少,影響收成。
不過,據說這些諺語也是有地域限制的,并不是哪裡都通用。
3·六月六的小講究
在傳統文化裡,萬物都是要陰陽,端午節的月和日都是單數,就代表着“重午”“雙陽”;而六月初六的月和日都是雙數,也就是“重陰”。
這天有些小講究:
夜不出門:
在一些地方,六月初六這天也是“祖先挑瓜節”,意思是過世的祖先們會在這天回來挑瓜。
據說這種說法源于唐代,有個地方的漁民跟着相士的指點去下網,幾乎把魚打盡。龍王心疼子孫,就去找相士打賭,為了赢他竟然改變當地雨量。
打賭赢了,龍王卻觸犯了天條,上天就派人曹官魏征斬龍王。龍王來找唐王求救,唐王答應救他,卻沒想到魏征睡夢斬龍王。龍王不服,魂魄就把唐王告上了天庭。
為了安撫龍王,唐王隻得以“可以挑瓜”為交換。地*府也改以往抓人挑瓜,改為自己“上來”挑。
所以,六月初六這天晚上盡量不要出門,早點休息。
不勞作:
古代的六月初六這天,是不能幹活的。
因為這天也被認為是“半年節”,是和“小年”一樣過的。百姓們要做“五色飯”來祭祀,可以“嘗新”米,新糖來犒勞自己。
多吃多休息,不幹活就好。
不動土、不砍樹:
六月初六這天是戊日,道家主張“六戊不動響,不動土,不砍伐”。所以這天在道觀之中也是比較清淨的一天。
三哥說:
總結來說,六月初六晴天是比較好的,大家可以把家中的被褥等拿出來翻曬一下,适當做些好吃的便宜歡聚一下;如果你那裡下雨了,那就要準備好雨具,因為接下來的雨水可能挺多。
六月初六适合休息,适合吃好吃的,晚上少出門,早點睡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