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語大詞典》,為11世紀新疆喀喇汗王朝維吾爾族伊斯蘭學者馬哈茂德·喀什噶裡編寫。于1071~1073年(伊斯蘭教曆464~466年)在巴格達用阿拉伯文寫成,1074年經修訂後獻給阿拔斯王朝第二十七任哈裡發穆克太迪(1075~1094在位)。全書用阿拉伯字母标音,用阿拉伯文注釋,共收詞7000多條,按詞的語言結構分為8卷,每卷分靜詞和動詞兩部分。該書通過豐富的語言材料,廣泛地介紹了喀喇汗王朝時代維吾爾和突厥語系各民族政治、經濟、曆史、地理、文化、宗教、哲學、倫理方面的知識和風土人情。序言概述了突厥語的重要性、編纂該書的目的、資料來源、體例、突厥語的構詞法、回鹘字母、突厥各族的語言特點。該書标明了喀喇汗王朝的疆域,記述了相鄰突厥語系各民族以及鄰國的地理名稱,詳細記載了較大的城市、村鎮、交通樞紐、山川河流,并附有突厥語系各民族分布地區的圓形地圖。
在條目釋文中,除關于語音、詞義的演變、語法結構及例句外,還收入了大量成語、諺語、民歌、詩歌、格言、哲理警句、轶聞掌故等,包含有豐富的哲學思想内容,體現了維吾爾和突厥語系各族人民對宇宙飛人生、宗教、社會道德準則等問題的見解。該書還将突厥語語言學、語法學、詞彙學及方言學的材料,同阿拉伯語、波斯語進行了比較說明,開創了古代比較語言學研究的新方法。全書條理清晰,結構完整,所記載的史料可從中國漢文史書及有關東方學家的著作中得到印證,堪稱是一部當時最完備的簡明百科全書式的巨著。該書不僅對突厥語的研究極為重要,而且是研究喀喇汗王朝的曆史、地理、民族、宗教、民俗和社會情況的珍貴文獻,是反映喀喇汗王朝伊斯蘭文化興盛時期的代表作。該書原稿失傳,現存唯一手抄本是1256年由穆罕默德·伊本·艾布·巴克爾抄寫的,藏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民族圖書館。
這部著作的編寫意圖,自然是為适應喀喇汗朝的當政者和當時在塞爾柱帝國内舉足輕重的喀喇汗王族的政治需要,是為了幫助阿拉伯人學習突厥語。
麻赫穆德·喀什噶裡是個融會古今,兼通阿拉伯語和突厥語的淵博學者。1914年,在伊斯坦布爾,有一位出身于奧斯曼帝國大臣納吉布·貝伊家族的婦女,迫于窮困,把一部《突厥語大詞典》的抄本通過書商賣給了一個名阿裡·埃米裡的人。這個抄本是現今世界上僅存的唯一抄本,現珍藏于伊斯坦布爾圖書館,它是在詞典纂成190年之後,根據作者的手稿繕就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