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衆朋友,你好。
相信你也有這樣的經曆:走在街上,每到一個路口都要掏出手機,緊盯導航界面,确認自己應該直行還是轉彎;找不到目的地,拿着手機原地轉圈,希望借此校準導航軟件的坐标……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手機中的導航軟件。我們用導航軟件估算通勤時間,選擇交通方式,尋找哪怕是住所方圓兩公裡之内的餐廳。有人覺得,導航的普及,拯救了全天下所有的“路癡”。但也有人認為,正是因為導航的存在,才讓更多人變成了“路癡”。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圖源網絡
在手機導航普及之前的漫長時間裡,找路都是人們面臨的一大問題。古人要想不迷路,或是依靠做好的标記,或是展開簡單的地圖,或是要向陌生人問路。正所謂“十裡一置,五裡一堠”,早在東漢,中國人就開始用土堆标記道路裡程。“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也是一幅問路場景的簡筆畫。無論是标記還是問路,在準确性、便捷性和體驗感上都與手機導航難以企及。《桃花源記》中的武陵漁人,雖然處處标記,仍然在第二次探訪桃花源時“不複得路”。而孔子這樣的大家,在向長沮、桀溺兩個隐士問路之時,不僅沒問明白渡口怎麼走,還遭到了奚落,亦可見古人問路之難。即便進入現代社會,但在信息技術普及之前,路标、地圖,以及詢問,仍是找路“三大件”。
時至今日,曾經認路的諸多困難早已不複存在。2020年,我國就已經建成了北鬥三号衛星導航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太空中,52顆北鬥導航衛星日夜不停地運轉,向無數終端發送位置信息。地面上,無論是開車、騎行還是走路,人們隻需要打開手機導航軟件,便可以按照語音提示到達目的地;目前的飛機、高鐵等交通工具,也都離不開導航技術的應用。随着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推進,導航技術的普及,進一步解除了空間對人的限制,幫助人們探索更多的未知地點,也讓流動的中國更加生機勃勃。
然而,也有科學研究顯示,當人過度依賴導航軟件,可能導緻大腦減少與周圍環境的互動。長此以往,大腦中負責處理位置信息的器官就會逐步萎縮,使人們的空間能力出現下降。從這個角度講,導航軟件确實可能使人變成“路癡”。實際上,導航在為我們提供位置信息的同時,也在時刻影響着我們的路線決策,塑造着我們對空間和時間的思維觀念。比如,目的地搜索功能,讓我們不用在電子地圖上尋找特定位置,目的地就能自動彈出;路線推薦功能,我們不再需要依據經驗選擇路線。導航軟件,讓我們以最少的時間,跨越特定的空間,達成了時空轉換的效率最大化。
圖源網絡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移動的效率對每個個體都十分重要。但是,在追求效率的同時,我們如何豐富地感知到周圍,理解我們自身與廣大世界之間的關系?曾經,謝亮老人為他人義務指路16年,讓很多初到北京的人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暖意;現如今,一部手機在手,我們再也不想問路。曾經,在認路時,城市的建築物、街道以及花草樹木都悄然進入到我們的記憶中;現如今,不少人記得最清楚的步行路線,就是居所到地鐵站或公交車站的那一小段路。隻關注導航軟件中點對點的連線和精确計算的距離數字,我們很容易脫離具體環境的曆史、文化和人情味,淡化了與大地的聯系,弱化了對世界的感知,也可能在急匆匆的趕路中,丢失了“在路上”的樂趣。
無論如何,導航軟件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的必備。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讓技術更好地融入我們的生活。導航讓我們能快起來,我們也不要放棄慢下來的能力;導航讓我們去往遠方,我們也不要放棄對附近的感受力;導航給我們帶來确定性,我們也要随時準備擁抱偶然與巧遇。也許我們可以走出屋門,在自己的社區裡漫步一個下午。在菜市場逛逛瓜果蔬菜,在書店翻翻上架的新書,在小飯館嘗嘗特色的小吃。你會發現,“路癡”也能認點路,導航的便利與城市的煙火氣并不矛盾。
這正是:
導航添幫助,周遭卻不熟。
漫步街巷間,路癡也認路。
(文 | 孟繁哲)
| 薦書 |
★ ☆ ★
《與世界談談心——睡前聊一會兒》
★ ☆ ★
丨簡介丨
繼《與時代談談心》後,人民日報評論部的“睡前聊一會兒”欄目再推系列讀物之《與世界談談心》。本書系統梳理了這兩年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新聞熱點,分為都市、生活、藝文、校園、新知、科技、心理、食飲、光影、風尚10個部分,給讀者一個觸摸時間、觀察世界的窗口。
這個世界的豐富性,遠超出我們的想象。這本書所收錄的,也隻是我們這個宏大時代的吉光片羽。但這些文化現象、社會風尚、思想觀念,就像風與水之于大地,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不知不覺中刻畫着我們的時代。我們嘗試從中看到水的走向、聽到風的聲音,去發現、接受和推動改變。我們希望,瞬間的積澱不要流淌,歲月的饋贈别被消磨,而是在時間的河床上凝聚起沉潛的力量。我們希望,能與讀者一道觀察、思考,發現更廣闊的時代,與社會一起向陽生長。
— “與時代談談心 與世界談談心”套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