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郊外,有一個地方,常年吸引着驢友和徒步愛好者,被奉為濟南家門口的“張家界”,這裡究竟隐藏着哪些不被外界知曉的秘密?讓我們一起去經曆一次神秘之旅。
龍洞山下神秘景那天,是從龍鼎大道盡頭的龍洞村,開啟了這次激動人心的行程。沿着列石,越過龍洞河,西岸邊上就是著名的龍井泉。龍洞河,也就是地圖上标注的大辛河。龍井泉水質清冽,前來汲水的居民,絡繹不絕,站在泉邊,低頭可見井裡晃動的天光,擡頭望見的便是龍洞山。
△//雨季的藏龍澗,更加清新涼爽
龍洞山,也叫做禹登山,相傳大禹治水,降妖除魔、追殺惡龍到此,龍興法術,穿山而逃,形成龍洞。龍洞整體呈東西走向,高約2.7米,寬約1.3米,長約500米。
△//面對險阻,依然充滿自信
龍洞東西貫通,西口兩側有對聯:真氣森噴薄,神功接混茫。東口附近,有一上行洞穴,被稱作朝天洞,也叫做天坑。裡面地形複雜,有蛇和蝙蝠出沒,陰森恐怖,十分險要,不過,叫做天坑,有點兒誇張的意思。
△//看到這情形,腦海裡隻有一句話:然後天梯石棧相勾連
洞内穹窿石室,有東魏天平四年(公元537年)石刻造像8尊,其中3尊大佛,高約4米,法相莊嚴,寬衣博帶,結無畏印,神韻煥發,十分罕見。洞外石壁及附近崖壁上,有隋唐以後曆代摩崖造像50餘尊。
△//艱難險阻,亦是樂在其中
龍洞山,山勢峭拔,松柏潑綠,亂石疊障,周邊溝壑毗連,煙雲缭繞,兼具南方丘陵的溫婉秀潤和北方山巒的奇絕雄偉。龍洞山主峰是白雲山,與老君崖、鳳凰台形成環拱犄角之勢,險峻壯闊,而不失俊俏秀麗之美。龍洞山東南方向是佛峪,南望可見黑峪,西行可達龍洞。
△//俯瞰藏龍澗
若是遇上特殊天氣,你會覺得滿世界的風,都朝這裡擁擠,為的就是攪和一場天翻地覆般的熱鬧。無論峰巒,還是溝壑,一片龍吟虎嘯之聲,森林狂野得眼看着整座山峰都要飛起來似的。由于衆所周知的原因,龍洞過去曾經開放過,現在則很難抵達,一睹其真容。
藏龍澗中奇景多龍洞山北坡斷崖之下,便是藏龍澗,是龍洞風景區的“景眼”,是自然造化恩賜給濟南的地質奇葩。這一帶,深澗蜿蜒,形成一道峽谷,兩側峭壁淩空,如斧劈刀削,有一處天險屏障,堪稱巨幅山水畫,是藏龍澗的景中之景,被稱為“錦屏春曉”,名列濟南八景之一。
△//像是使命的召喚,像是奔赴一場神聖的儀式
景區内險峰絕壑,明通暗連,舉目四顧,壁立千仞,呈現出溶岩型喀斯特地貌的顯著特征。無論仰望還是俯瞰,全都令人唏噓震撼,這裡峰巒疊起,險象環生;森林茂盛,野徑幽邃。真是步步有懸疑,處處可獵奇,在這裡探險,遊客的精神始終處于亢奮狀态,無論驚喜還是疑惑,一切全都是未知的。
△//人生就像登山,緊要處隻有幾步
這就讓遊客時刻處于深度好奇之中,滿心都是對于未知世界揭秘般的驚喜和期待。藏龍澗裡植被茂密,色彩斑斓。
△//聽着鳥鳴,穿行峽谷
青檀、桑樹、構樹居多,還有許多藤蔓植物,披挂成簾,相互纏繞,為整個峽谷穿上一件生機盎然、香氣馥郁的迷彩盛裝。從澗底仰望,可見兩道澗壁勾畫出的一線天日,在樹蔭中曲折蜿蜒,若隐若現。空中雲團悠遊,稍縱即逝,你會覺得,要是站在山頂上,伸手就能抓住。
△//無限風光在險峰,小報恩塔裡隐藏着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雲端盤旋着三三兩兩的白頸烏鴉,不時發出清脆響亮的鳴叫,回蕩于空谷絕壁之間,和許多耳熟能詳或者聞所未聞的鳥鳴混雜在一起。讓遊客突然感到,鳥鳴也和綠色的光影一樣,可以浸潤肌膚,能夠把遊客覆蓋到完全與自然融為一體。突然,噪鵑的鳴叫,連聲疊起,揪心裂肺般地的灌滿整個峽谷,所有的鳥鳴,戛然而止。
△//先行者的力量,不容低估,堅持就是勝利
行人全都止步,頓時感到有一陣緊張的感覺,據說,噪鵑是冤魂的化身,來到世上,就是為了一吐胸中怨憤。所以,它們每天除了覓食,就是夫唱婦随地大呼大叫,每一聲都凄慘得讓人心神不安。
誰在這裡開鑿了岩洞誰在這裡開鑿了岩洞?自峽谷的東口進入藏龍澗,沿途你會見到一些大小、深淺不同的岩洞,從内壁上的鑿痕可以看出,屬于人力所為,有些地方還保留着電鑽的孔洞。
△//危崖聳峙,洞藏詭秘
空空的岩洞,裝滿了不為人知的秘密。既然是濟南人的門戶,到底是誰在這裡鑽窟窿打洞,他們究竟幹了些什麼?我們在黑峪休息的時候,那裡的主婦石大娘說,聽她爺爺講,二戰時期,侵華日軍來到濟南,他們潛伏在藏龍澗裡,時常出來襲擾百姓,那些山洞,是他們開鑿的廚房和彈藥庫。
△//老當益壯,滿眼都是驚喜和期待
對于更多處在峭壁之上的洞穴,遊客隻能去猜測,做合理的想象與推理。陽光篩落澗底,綠意氤氲,清爽宜人,許多遊客坐在洞口下面平坦的地方,長久注視着高處,仿佛随時就會發現意想不到的奇迹。
△//趁着大人小憩,探索與發現,其樂無窮
也有遊客幹脆鋪上外套或者被單,躺在光滑的石闆上,望着天空小憩。那份舒适和惬意,沒有經過長途跋涉的人,實在難以想象。
龍洞寺的前世今生沿龍洞山西行,至藏龍澗南側,臨澗俯瞰,怪石嶙峋,峭壁如斧劈刀削。大凡遊人至此,若正當午時,豔陽直下,澗底的植被,五顔六色,一覽無餘。
△//奇峰自有坦途,年老豈能服輸
向西眺望,危崖之上,淩空矗立着一座唐式石塔。這就是始建于宋代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的報恩塔。報恩塔凜然高聳于鹫栖岩上,寶相端莊,化解了此地空茫冷峻的自然景色,已經與周圍環境十分和諧地融為一體。報恩塔塔身7級,通高12米,因外形與西安大雁塔相似,素有濟南大雁塔之稱。
△//900多個春秋,報恩塔有多少見聞和故事
據《報恩塔記》碑文記載,此塔為僧人宗義出資建造,意為“崇禮佛教,回向報恩”。報恩塔屹立至今,已逾九百個春秋。報恩塔下的叢林之中,飛檐翹首,瓦舍毗連,這就是著名的龍洞壽聖院。
△//新建的寺院,傳遞着遠古的經聲佛号
史書上說,龍洞寺又名靈虛宮,據司馬光《稽古錄》記載,宋治平四年正月,也就是公元1067年,诏民間造寺觀,悉存之,賜名“壽聖”。另據乾隆版《曆城縣志》記載,錦屏岩北石壁上的“敕龍洞壽聖院”幾個大字,是蘇轼于熙甯十年(公元1077年)書寫,附近還有唐代到明清刻字和造像十餘處。這就是說,壽聖院始建于公元1067年,距今950多年了,老寺已經頹廢,僅存兩株銀杏樹,栉風沐雨,堅守不渝,見證着過往的世事雲煙。
△//兩塔遙望,恩德相依
與報恩塔遙遙相望的小報恩塔,也叫舍利塔,因為地勢奇險無比,很少有人上去。相傳住寺和尚宗義,搭救了趕考途中遇難的秀才,秀才金榜題名,趕來答謝恩人。不幸宗義和尚已經圓寂。秀才造塔,安葬宗義舍利子,藉此彪炳樂善好施的美德。
觀景台上好乘涼沿禹登山西行,來到一處山頂高地,這就是著名的觀景台。觀景台處在一線天頂端的右側,是一個300多平米的不規則平台,周圍排列着一塊塊平面巨石,邊緣地帶呈階梯式分布。
△//景觀台,右側和正前方都是斷崖,給人神秘的想象
令人費解的是,即便是能工巧匠,也無法成就這樣一處景觀奇迹。真是不得不佩服自然造化的妙絕。石闆之間的夾縫中,三三兩兩的柏樹,錯落有緻,像一把把别緻的遮陽傘,形成疏密相宜的林蔭。既可供遊人乘涼,又不遮攔觀景視線,山風悠遊,讓你的目光都充滿了酥軟的柔情,極目之處,就是一幅幅活生生的水墨山水畫。
△//裝上扶手,驚險和刺激打了幾分折扣,遊客安全多了
無論從哪個方向走來的遊客,能遇到這樣一處天造地設的歇腳之地,除了驚歎,也還是驚歎。觀景台,到底是如何形成的?難道是外星人所為?它有什麼作用呢,天文台,還是升天台?觀景台旁邊,就是一線天,這裡是一個十分罕見的地質斷裂帶,原本立陡的崖壁上,鬼斧神工般地形成寬度一到兩米,長約五六十米的狹窄裂縫,直通澗底。
△//看景不如聽景?其實,聽景,不如身臨其境
裂縫的鐵鏽色石壁上,有彩帶一樣美妙的水刷痕,煞是好看。走一線天,擡頭看見的,豈止是一線天光?對于更多初次經過的遊客來說,是天旋地轉般的眩暈和心驚膽顫的恐懼。小心翼翼的從一線天下來,左拐下行便是藏龍澗。
那裡是野生植物的天堂龍洞風景區裡以松柏居多,平緩地帶,喬木灌木間雜相生。大凡緩坡地帶,青檀、黃栌、楮桃、桑葚、筷子木、琉璃枝間雜相生,澗底以楊柳居多,而且挺拔繁茂。
△//柳暗花明,驚喜就在前面
無論羊腸小路還是驢道,皆荊棘載途,荒草過人。春天來臨,松柏首先從無精打采的灰色變得青蔥翠綠,接着,白頭翁、矮莖鸢尾和小藥巴旦子,相繼在春寒料峭中,綻放出紫色的花朵。随後,連翹肆意妄為般地揮灑着嬌豔的黃色,漫山架嶺,全都顯示出精神抖擻的貴族氣質。
△//楮桃青澀的果實,甜蜜還在季節深處
至于炎炎盛夏,無論是山上的墨綠,還是崖壁間披挂的鵝黃,無論是天空的白雲,還是澗底透着綠意的陽光,都在涼風美景中,讓你感覺到爽心悅目的快意。時令擦過秋分,這裡的火炬樹、藥樹、黃栌,還有許多藤蔓植物的葉子,紛紛呈現出深深淺淺的黃色和紅色,整座山嶺一片熱火朝天的喧鬧景象。
△//一隻蟲卵,像是花朵又像是果實
枯燥的隆冬季節,在凝重蕭殺的松濤聲中,賞雪景、看冰挂和霧凇,自有一番情趣在心頭。在龍洞景區,分布着許多珍貴的野生中草藥,比如丹參、蘆筍、仙靈脾、仙鶴草、白頭翁、連翹、柴胡、細辛、漏蘆、天南星、透骨草、溲疏、荜菝,木香、黃葛、山桃、狐尾草、麝幹、苦參、山桃仁、蒲黃、薤白……
△//他們究竟有了什麼新的發現,破解自然之謎的金鑰匙,也許藏在石頭裡?
旅途中,還時常能夠遇見的諸如大蛱蝶、麝鳳蝶、蜂鳥鷹蛾這樣的珍稀物種。在報恩塔附近,翻越一道崖壁,幽邃陰森的小道上,有人還看到了疑似果子狸的糞便,這裡到底生活着一種什麼動物呢?更為神奇的是,我們在小狸貓山上,遭遇了一個化石群,仔細察看,原來,全是海蛎子化石。
△//時間,到底在這裡停留了幾億年?
這些神奇的密碼,不禁讓我們驚歎:禹除妖龍,水落見山之後,這兒比大海竟然高出了五百多米!
黑峪大飯店史話豐富進入藏龍澗的遊客,都願意爬上一道大約一公裡的陡坡,去黑峪歇歇腳。他們不為别的,就是點幾盤野菜,炖一隻地鍋土雞,或者吃幾個野果子,喝二兩小酒,再加一碗炝鍋面。
△//荒山野嶺之中,令人饞涎欲滴的美味,等着你的到來
然後帶着幾分潇灑的醉意,坐在院子邊上,吹着山風,眺望遠方。這時,語言是蒼白的,他們的臉上,寫滿了飄飄然,洋溢着詩情畫意般地陶醉。這裡的曆史,要從石家說起。是他們先在黑峪,開辟了自己的家園,劉家緊跟其後,也在靠近他們的地方落頓下來。
△//到處都是石頭,有飯香,就是實打實的享受
石家和劉家,老家都在泰安,他們相互照應,各立門戶,分置家業,共同在這裡生活了将近300年。在黑峪,啥都不缺,唯一金貴的就是水,現在,這裡的飲用水和食物,是“移動驢”和“聯通驢”翻山越嶺,從礦村馱過來的。據說老龍背那裡的地勢,是一道龍脈。那裡成了石家的祖墳地。按照這裡的風俗,石老爺爺去世後出殡,一路上都打着涼棚,八擡大轎,不見天日,平平安安地送到了老龍背。
△//淳厚樸實的笑,滿臉都是熱心腸
院子裡那個磨盤,怎麼着也得有二百多斤吧,這是石爺爺用一根棍子,掘搭着回來的,他到底有多大力氣,你尋思尋思吧。趁着不忙,我看着煙熏火燎,像黑墨一樣的屋頂,問石大嫂,你們家這石屋石院,看樣子有些年頭了。
△//這位,一看就是“老驢”,飯錢都是現掏現結
石大嫂略顯驕傲地說:怎麼不是?可算是叫你說對了,照着俺家公公爹的說法,三百年不足,也差不多,你算算吧,康熙五十幾年,在這裡落腳紮寨時候蓋的。我給你說,這石牆屋,多少年不住人,都沒有事。屋頂上的草,就不行,沒有煙火熏着,兩年的光影就全都漚爛了,擡頭看看,白天漏太陽,夜裡漏星星。聽起來,你覺着挺好玩的,漏雨水,就沒有那麼浪漫了。這不,又回來翻修的。說着,石大嫂比比劃劃,笑聲跟溪流裡的浪花一樣,不絕于耳。石大嫂樸實,真誠,不笑不說話,那個親切那個厚道,對誰都一樣。難怪她說,在這荒山野嶺,穿梭往返了二十多年,至今也放不下這條山路上的客人。
△//猜猜看,這是移動驢還是聯通驢?
不能不提的是,兩頭本鄉本土,地地道道的毛驢兒。它們往返于礦村和黑峪之間,為遊客運送補給所需,成為山路上一道獨特的景觀。它們響亮的驢鳴,時而傳揚在這空曠的荒山野嶺之間。以至于我們走到小狸貓山頂,依然清晰可聞。
古人如此話藏龍在古人眼裡,藏龍澗,是怎樣一種景象?蘇轼于熙甯十年(公元1077年)初遊曆濟南,留詩:“濟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龍山馬足輕。使君莫忘譬溪女,時作陽關腸斷聲。”
△//緊過列石漫過橋,保持平衡快步跑
趙孟頫《禱雨龍洞山》:“蒼山如犬牙,細路入深谷。絕壁千餘仞,上有淩雲木。陰崖不受日,洞穴自成屋。蕭森人迹少,荟蔚獸攸伏。雲林互隐映,澗道相回複。翔禽薄穹霄,鳴鳥響岩曲。臨橋濯清飔,汲井漱寒玉。神物此淵潛,愆陽有祈祝。風漓慚善教,吏懦恥厚祿。暫懷塵外想,獨往疑有梏。過幽難久居,濟勝乏高躅。策馬尋故蹊,歸樵相追逐。”
△//光影夢幻似水,一年一年,沖刷出如此迷人的自然奇觀
元代的張養浩在《龍洞山記》中說“曆下多名山水,龍洞為尤勝。”清代著名學者孫星衍,一生遍遊南北名山大川,見到此處景色,在《龍洞探奇》中贊歎道:“所見凡關、洛、江、浙名山,無過之者。”
△//凱旋歸來,滿身疲憊,隻有開心的笑,才配得上慶祝,挑戰的勝利
進而賦詩稱贊:“我遊龍洞驚奇絕,畫不成圖口難說。”道出了即便是他這樣的才子學人,面對如此奇景,語言和文字依然顯得是多麼的蒼白無力。
浪漫之處多迷人如果初次去藏龍澗獵奇探險,千萬别忘了找一位“老驢”帶路,另外,除非中途去黑峪補給以外,還要帶上足夠的飲料、水果和食物。
△//回望來路,所有的驚險,都被青山隐藏起來
藏龍澗,是一處未經開發的自然風景區,沿途沒有權威機構設置的路标。在地形和岔路多的地方,偶然可見驢友自制的簡易标識牌。有的地方,隻在岩石上畫了箭頭或者其他符号,可能是驢友團體和個人進行的路徑标記,外人無法辨識。
△//像這樣一目了然的路标,實屬鳳毛麟角
景區内,大小驢道,縱橫交錯,密如蛛網,路況複雜而險峻。其中,有許多地形地貌和路徑十分相似,很容易讓人犯迷糊,走錯路。缺乏攀援經驗、野山生存能力和體力欠佳者,請勿自行入内。
龍洞風景區-藏龍澗地址: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
小tips:
1 登山鞋有講究,最好穿布鞋、膠底鞋或旅遊鞋,衣服要寬松些。
2 登山時要集體行動,最好結伴而行,以便相互照應。
3 登山前應充分了解所登山區近期氣候條件和特點,出行前注意收聽天氣預報。
4 要對登山時間及遊玩地點作出合理安排,上下山要避開高峰,盡量不要跟随大量人流。
5 萬一登山人流出現擁擠,千萬不要站在山道旁的懸崖邊,以防被擠倒摔下山。
6 行進中遇有暴雨,不要到河邊或溝底避雨,因為那時可能會有山洪出現。同時,不要到山頂的樹下避雨,應迅速就近找個山洞暫時避雨,那樣較為安全。
來源: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