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叫天門山的地方很多。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唐代詩仙李白筆下的天門山,在安徽蕪湖。
讀書時所熟知的茶聖陸羽是湖北天門人,天門市也有個天門山。
另外,在廣西、甘肅、河北等地還有好幾個天門山,這些我都沒有去過。
但有一個天門山,我卻比較熟悉,那就是位于我家不遠的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天門山。
天門山,古稱雲夢山,又名玉屏山。
我大約去了四五回,多數是陪着同事或朋友去的。幸運的是好像春夏秋冬四季都去過,領略過天門山四季不一樣的風景。
天門山索道号稱世界第一高山客運索道,全長7000多米,最陡坡度38度,坐纜車時間近30分鐘,提升海拔1200多米。
坐在纜車上,有兩個感受讓人震撼。
一是在半空中聽着纜車與5公分直徑鋼絲繩發出的“啧、啧、啧”的聲音,望着腳下數百米高的懸崖峭壁,讓人心驚膽戰!
二是人類将那極細極高的孤立的石峰鋸平,在上面裝上鋼架支柱,那施工難度之高讓人驚歎!
冬天的雲夢山頂,寒風凜冽,山頂的原始叢林隻剩下樹幹和樹枝,積雪并沒有完全融化,背陰處的樹梢上挂着冰霄,倘若遇上降雪,漫山的霧凇景觀,讓人仿佛置身童話世界一般。
要遇上此景,一般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不怕冷,冬天的天門山也是别有一番景緻的。
記憶最深的一次是端午節,和好友才哥、湯姆去天門山玩,當時正值春末夏初,陰雨綿綿。從山下坐索道開始,就慢慢進入雨霧當中,遠處的山,腳下的路,隐隐約約,若隐若現。
走到雨霧較濃處,能見度降到兩三米,啥都看不見,即使走在玻璃棧道上,也不感覺危險,一直到從山上下來,整個人都是雲裡霧裡的。
天門山的核心景點是天門洞。據記載,天門洞是公元263年因山壁崩塌而形成,洞高131.5米,寬57米,深60餘米。有詩贊美道:
絕壁千峰萬仞哉,迂回棧道上雲台。
天門霧鎖晴還雨,洞宇彌煙撥不開。
天門洞海拔1300米,要從海拔200米的山下要到達天門洞口,需要乘車10公裡的盤山公路,天門山盤山公路共有99道彎,暗含“天有九重,雲有九霄”之意。
公路兩旁是懸崖絕壁,萬丈深淵,180度轉彎比比皆是,能親身體驗一回“曲道通天”的公路奇觀,絕對令你歎為觀止,終生難忘。
來到天門洞前,舉目仰望,巨大的天門洞似一隻天眼懸在空中,倘若是晴日上午,一束數十米直徑的陽光從洞口斜射下來,由窄變寬,由亮變暗,讓人仿佛置身陽光普照的仙境之中;
倘若是清晨傍晚或雨雪天氣,天門洞則吞雲吐霧,氤氲蒸騰,霞光迤逦,如夢似幻,似乎蘊藏着天地無窮玄機……
三國時吳王孫休以此為吉祥,故賜名“天門山”,天門山因此而得名。
天門洞橫穿南北,天門洞的東側,巨大的石壁似一尊打坐的佛像,也有人說像一位貼着絕壁站立的老人,是鬼谷先師的化身,不禁讓人驚歎大自然的神聖和神奇!
要想到達天門洞内,需要攀登洞下999級“上天梯”:
莫謂山高空仰止,此中真有上天梯。
台階非常陡峭,為了遊客安全,景區安裝了護欄,對于經常鍛煉的人來說,登上999級台階可能并不難,但如果是一個胖子或者不太愛鍛煉的人,要登上去還是要吃點苦的。
那年帶着一幫湖區的同事們,依然清楚地記得有幾個坐在半山腰台階上,眼淚在眼眶裡打轉轉的情景……
如果感覺很累時,坐下來休息一下,看看兩側懸崖峭壁上竟然還有泉水傾瀉而下,洞頂滲漏的泉水一滴滴在空中随風飄舞,也是很惬意的;
如果不怕恐高,向下望望來時的路,看看腳下疲憊攀登者的千姿百态,心裡還是有一點惬意和成就感的。
《國語》裡說: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行善積德,成長進步就像這登山一樣,是極其不容易的。而要貪圖享受,學壞的東西就像那随風飄落的水珠,是極其容易的。
穿過天門洞繼續向上爬,就到了雲夢仙頂,山頂有一個寺,叫天門山寺。
天門山寺始建于明朝,寺廟坐北朝南,廟門上高書“天門仙山”,兩邊楹聯書寫着:
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無山山獨尊。
上天門山最好的季節是秋天,約上自己親朋好友,帶上自己喜歡的人,選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一起去爬天門山。
秋高氣爽,微風不燥,陽光正好。
站在山頂極目遠眺,藍天白雲,層岚疊嶂,張家界市區盡收眼底,盤山公路似一條銀蛇纏繞于山間,纜車在空中索道上來回穿梭……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高千仞無欲則剛。
和愛的人伫立在山頂石道上,望着左右兩旁的壁立千仞,暢想億萬年前的海底世界,滄海桑田,歲月如梭,相對于時空,人類是如此的渺小,人生是如此的短暫……
那天外飛仙,空中芭蕾,翼裝飛行,無不彰顯着人類征服自然的勇氣和決心……
張家界作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和我國首批5A級風景區,已享譽全球。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張家界人,我因此而自豪。
尤其是天門山,是我比較喜歡去的地方。
隻是,如果不裝那麼多“穿山電梯”就更好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