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隻要提到四川攀枝花和雲南水富市,總會有許多網友認為,這是四川和雲南互換的結果。
簡而言之就是:四川将原宜賓部分地盤劃給了雲南,成立了水富縣,而雲南則将部分區域劃給了四川,才有了後來的攀枝花。
這種說法到底準确嗎?筆者從攀枝花和宜賓兩地的官方市志中,尋找到了相關資料。
據《攀枝花市志》記載:攀枝花的轄境是先後從四川、雲南兩省5縣劃入,各地建置沿革不同,境土隸屬關系複雜,建市後境域變遷也較大。
1965年8月,經國家批準,渡口市最初劃定的區域範圍是:雲南省楚雄專區永仁縣原轄的仁和區18個公社、大田區 9個公社,麗江專區華坪縣大興區的 7個公社,三陽區的3個公社,四川省西昌專區鹽邊縣同德區和務本區各2個公社,會理縣紅格區的2個公社共43個公社,地跨金沙江兩岸。
此後,市轄地區又有3次變動。1974年,永仁縣的平地公社和大龍潭公社,劃歸渡口市。1978年 7月,四川決定将會理縣紅格區所屬的紅格、新九、猛新3個公社,和愛公社的4個生産大隊,劃歸攀枝花。
而據《宜賓市志》記載:1974年7月,宜賓縣水河、水東、安富三個公社劃入雲南省綏江縣(後建水富縣)。其餘境域基本穩定。
從以上資料中可以看出,攀枝花建市比水富縣成立,早了将近10年的時間,因此并不存在什麼相互交換。何況,行政區域的規劃,是國家最高意志的代表,并不是兩個省坐下來談一談就能決定的事情。
那麼民間為什麼會盛行這樣的說法呢?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在于:通過這一系列的調整,雲南和四川都各取所需。
對于雲南來說,得到了一個長江港口城市,雲天化也得以順利地建設;而四川的攀枝花,管轄面積得以不斷擴大,成為了一座舉世聞名的鋼鐵城。
此外,由于水富和攀枝花的特殊區位,導緻水富縣與宜賓更近,風土人情也一脈相承;而攀枝花則更像是雲南的城市,到昆明遠比到成都要更加方便,這恐怕才是網友們一直津津樂道的主要原因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