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想,找個機會回武家莊去看看。那裡的小學、那裡的山水、從山裡趕來看老外的老夫婦、煤油燈下學英語的小女生、以及我們打成的煤層氣井......一幕幕總是如影随行,常常會出現在腦海裡,莫名生出些許牽挂、思念來。前幾天正好到呂梁出差,專門拐彎兒,去到武家莊。
汽車在綿延的山路上行駛,起起伏伏,如我此時的心情,多少有些忐忑,像是去會見久違的朋友。二十多年了,這山路已不是當年坑坑凹凹的土道,而是澆上了水泥、綠化了路堤的鄉級公路,兩邊的樹林更濃更密更高了。想當年沿着這條路去中陽,路難走,車抛錨,有幾處要下來推車,每去一趟,我都面帶愁容。而今車像是在綠色的海洋中沖浪,空氣新鮮,景色誘人,我不禁打開車窗,盡情地呼吸着。
武家莊位于中陽縣西南部,是一個三面被黃土丘陵圍着的沙窩子。進入武家莊,就再無大路可走。再往外全是羊腸小道,連接各村莊。從中陽去約三十裡的山路,彎彎曲曲,汽車要跑三個多小時。20多年前,中外合資在這裡勘探煤層氣,我給外國專家當翻譯。在這裡工作了三個多月。
關于這裡的記憶還很多,但是用“愁容”這兩字都能概括。我們所經曆和看見的滿是愁容,大人為生存而愁,一年吃半年多的土豆還不夠吃;農民為收成而愁,種莊稼沒收成;孩子為上學而愁,交不起學費、買不起工具書。我們為出行而愁、為通迅而愁......真是一個愁字了得....
我們臨時租住在小學校裡,兩排小平房,一個土操場,印象深刻的還有來打工掙學費的小雪梅。她忙完一天燒火送水的活後,就座在鍋爐房的煤油燈下學外語,我去打水看到很感動,聊聊天。聽說我是翻譯,後來她有不懂的也來問我。有些詞我也拿不準,就讓她拿詞典。她說沒有,并說他們一個班上隻有一本新華字典。而且他父親不想讓她讀書了,讀了也沒用。她整天發愁,還求我跟她父親說一下,讓她繼續讀書。果然有一天,她父親來幫忙,我借勢跟她父親說了一下。他父親滿臉愁容,說家裡窮,她是老大,得回家去幫忙幹活,飯都吃不飽,哪還有心情讓她讀書。後來我講了些知識改變命運的大道理,又描繪了一些日子總會好起來的小前景,她父親答應讓她繼續讀書。雪梅聽了很高興。
與外面的通訊十分困難,一想起打電話就發愁。國内長途從發起到接通,一般順利也得等四十多分鐘,而且還很貴。超幾秒鐘也得按1分鐘收錢。我們有個同事,為了省錢,常常控制到秒,拿着手表,59秒前挂掉,基本上是打一分鐘不多一秒鐘,好不容易按通的電話,他就幾句話說完。問。喂,是誰嗎?對方:是的。問:有事沒?對方:沒事。問:沒事挂了。對方:好的。就這樣控制在一分鐘内把電話打完了,效率是很高,可是等接通就要等四十多分鐘,因此我們老拿來當講笑話講。他說:你打電話不就是想知道家裡有沒有事麼,知道沒事了,你還說那麼多幹嘛呢,都浪費錢嘛。我覺得這話還是很有道理,更何況給大家省出了時間,否則後面的同志不得等更長的時間呀。
随着車子向前疾駛,車窗外的風景在不停地變換,我的腦海中回憶也在一幕幕拉開,仿佛在昨天,可映入眼簾的卻是一幅幅嶄新的畫景。我不斷對比着,不斷回記着,不斷叨叨着。路直了、山綠了、水清了,街道寬敞整潔了。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武家莊的街道上,街道兩邊的房子仍是平房,但卻全是新建的。整潔幹淨,路邊還放有垃圾桶。賣東西的人多了,有人氣。大家都很有精氣神,反映的是經濟的發展。門面後的住宅有二層三層樓的了。店鋪面前排放着各種商品,有幾家店面前,排放着一麻袋一麻袋的核桃,都是今年新采摘的,新鮮着呢。有一家門口還正在剝殼,用機械。核桃是當地的經濟作物,更是當地有名的特産。
我們當時打電話的地方,不僅房子新了,而且有了直拔電話,不用等。見我們進來,一個背稍鴕的老人過來和我們說話,說工作人員不在,他是幫忙的。問我們是不是要寄快遞。原來他這裡成了中轉驿站,快遞都寄到這裡。老人說:什麼都可快遞,哪裡的都可以遞,方便得很。我看着老人微鴕的背影,布滿皺紋的臉寵,雖飽經風霜,卻充滿自信、滿足和笑容。驿站門口有幾個老年人,年齡相差不大,臉龐都清一色的古銅色,皺紋密布,但都透着安娛、樂觀和快樂。一個老人聊熱呼了,告訴我們,他們雖然是農民,但每月還能領點錢。話裡透着滿足和快意。以前隻有趕會時才能見到幾個人的街道,人來人往,有老人在這兒安詳的聊天,兒童歡快地喜戲,有車輛來去奔馳,無論是匆匆忙忙的人、還是安座交心的人,個個臉上有笑容,有自信,有樂觀和幸福。這是新時代共有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以前出行的愁容、吃飯的愁容、上學的愁容、打電話的愁容全都變成了笑容,那笑是源自心靈深處、自然自信的笑容,美麗而純真。
邊走邊看,我急着向原來住過的小學校走去。遠觀原來的兩排小平房不見了,在原地址邊上,一座高大明亮的教學樓拔地而起,成為這個鎮裡的地标性建築。最好的建築是學校,這應該是武家莊大有希望的标志。我觀看着、回憶着、聯想着,不覺到了學校門口,門房邊座着一個中年婦女,應該是門衛吧。她穿着整潔幹淨,短發,看上去很精神。左臂帶個紅袖套,上寫着疫情防控。我們走到前,說以前工作在這兒住過,想進去看看。她說不行,疫情防控,外人不讓進。我一再講明來意,她盛情難缺,為難地說那我把門開條縫,你就進來一點,站在門口看看。
隻見伸縮門徐徐打開一條縫,我小心翼翼地走進校門,往裡仔細看看。正對門是教學樓,有六層之高,教室寬敞明亮,隔音效果好,雖在上課,卻聽不到聲音。而且已經發展為縣第五中學了。左邊是幼兒園,門衛介紹說,從小班到大班都有,直接可以上小學。教學主樓側右邊原來小學的教學樓,改造成兩層的辦公樓。雖然粉刷成了褐紅色,但依然看得出舊來。主樓和幼兒園都是新蓋白,相比之下,這個辦公樓很紮眼。
在緊鄰校門的右側面,是個停車場。裡面停着兩排各種顔色的車輛,這都是老師們的,開車上班。門衛介紹到。我一邊聽,一邊感歎,一邊欣慰。當年這個半年吃土豆都吃不到年末的貧困地方,一個班四十幾個孩子隻有一本新華字典的小學校、滿是為生存奔忙的飽經滄桑的愁容,如今有了這麼好的教學條件、這麼多的汽車、這麼多的笑臉,是新時代給予的幸福,更是奮鬥、接茬奮鬥取得的成效。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看得差不多了,我向那位女同志緻謝。她又對不讓我進去轉一圈表示歉意。我說理解,疫情防控也是我們的責任,但還是要感謝你讓我在門口看了看,己經很好了。這位女同志突然問道,你是在這兒上的小學?我被問住了。是的。我馬上回答道。原來因語言障礙,她一直沒弄明白我為何而來。我說是的。我願意是的。她說再見。我說再見。
我又前往當年打井的地方,在其旁邊有兩台磕頭機在不緊不慢地工作着,像是歡迎我的到來。我又一次明白按茬奮鬥的意義。近三十年了,這裡的人努力奮鬥,煤層氣領域的人接續奮鬥,資源得到了利用,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當年的夢想成真,倍感欣慰,當年的愁容也變成了今天笑容,這笑容也是發自内心的,純真而美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