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現存的物種應該都能按照進化論的規律,進行推算。
物種進化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來看,物種的性狀就是在長期動态演化過程中産生的。
持有和達爾文相同觀點的科學家認為,物種具有可變性,現存的物種或許在以前由另一個物種進化而來。
并且所有的物種都存在一個共同的祖先,這一點我們已經通過分子生物學得到證實。
但是在研究的過程中,科學家們也發現了進化論存在的bug,比如寒武紀大爆發。
這個bug要找到解題答案,顯然十分困難。
寒武紀大爆發
而要說在所有物種中,最令科學家感到頭疼的就是烏龜了。
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為何說烏龜是進化論的終極bug?它們如何成為了科學家們的“噩夢”?
物種的進化地球自誕生起,已經有40多億年的曆史了,而被人們認為是地球最早生物的藍藻,也已經存在35億年了。
這些生物由最初的無細胞結構,逐漸進化成有細胞結構的原核生物,再進一步進化為真核單細胞生物。
單細胞生物——草履蟲
到了此時,地球生物就出現了分化,分别向植物、動物和真菌進化。
其中植物的進化,就是從藍藻開始,随後經曆了苔藓、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進化過程。
而動物這邊,則是由最原始的鞭毛蟲開始,在進化到多細胞動物後,經曆了無脊椎動物,到脊椎動物的進化。
而現存的脊椎動物,就是由最初的魚類,到兩栖類,到爬行類。
脊椎動物進化
并在這過程中分化出哺乳類和鳥類,而人類就是由哺乳動物逐漸進化而成的高等智慧生物。
總之,對于生物的進化,我們可以用簡單概括為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的過程。
科學家們難以認定的烏龜進化路徑按照這樣的進化規律,基本上很多物種都能構建出一條完整的進化鍊。
但是到了烏龜這裡,科學家就犯難了。
因為現在發現的烏龜化石很少,所以科學家們隻能獲得零碎的信息。
笨拙的烏龜
這種關鍵證據的缺失,也使得烏龜的進化路線很難被完整拼湊出來。
我們平時看到的龜類動物,可以大緻分為陸地龜、淡水龜和海龜。
其中海龜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它的四肢沒有辦法縮進龜殼中,也就沒有辦法在面對天敵襲擊的時候很好地保護自己。
這或許是因為,海龜在進化的過程中,為了讓自己的龜殼更接近流線型,減小在水中的阻力。
無法縮進殼中的海龜
所以海龜的龜殼就越來越扁了,這也導緻沒有太多的空間能讓四肢進去。
龜殼的結構
對于龜類動物的龜殼,科學家們一直感到十分好奇。
當生物進化到脊索動物的時候,脊椎上分布了很多神經,所以為了保護自己,這些物種會将脊椎神經藏在骨骼中,然後長出肌肉和皮膚等對其保護。
但是龜殼有一點不同,在一排連接牢固的骨闆上,覆蓋了一些角質闆或盾闆,背甲通過骨橋和下方的腹甲相連。
烏龜的骨骼
如果我們拆開龜殼,就能看到它的内髒和胸腔,因為它整體由肋骨和胸腔閉合後形成。
這種結構,和其他動物的甲殼完全不同,就好像我們人類的骨骼外露了一般。
像烏龜一樣進化出外殼的脊索動物,其實也不少,比如穿山甲和犰狳(铠鼠)等動物。
但是這些動物的殼,一般都由角質層或死去的角質細胞構成。
所以科學家認為,要研究烏龜的進化過程,必定要從龜殼入手。
穿山甲
最初科學家們認為的烏龜進化過程
有一條進化路徑,是科學家們最初比較認同的,也就是按照正南龜——祖龜——原鳄龜——烏龜的進化過程。
其中的每一步,基本上是科學家根據稀少的化石證據推導出來的。
最開始,科學家們發現的是與現代烏龜結構相似的原鳄龜,這是德國科學家在1887年挖掘到的烏龜化石,根據碳十四檢測,可以推斷出其生活在2.1億年前的三疊紀。
原鳄龜化石
從原鳄龜到現代烏龜的進化史上,骨骼一直處于一樣的狀态,也就是說,我們要找到龜殼的演化之路,還需要往前推。
在二十世紀初,科學家們發現了正南龜的化石,它生活的年代應該是2.8億年前的二疊紀。
這是一種沒有背甲和腹甲的烏龜,但此時它們的肋骨已經明顯變寬變厚,這樣的演化過程和前面提到的穿山甲很相似,這主要是為了方便自己更好地挖掘。
正南龜想象圖
随後,科學家們發現的就是祖龜的化石,其年代應該是在2.4億年前。
它的肋骨相比正南龜的就要更加寬厚了,并且此時前胸的鎖骨已經逐漸形成了閉合的龜甲,也就有了向腹甲進化的趨勢。
經過漫長的化石發現,科學家們終于将這幾種龜類進行串聯,根據它們出現的時間和特征,得到了前面的發展路徑。
被頻繁打臉的科學家不得不提的是,科學家在推導烏龜進化的過程中,遭遇了幾次打臉行為,可以說是他們研究中的噩夢了。
龐大的烏龜
最初發現原鳄龜後,科學家對鋸齒龍的行走方式和疊甲進行研究,認為原鳄龜或許是由它進化而來。
因為按照生存時間來看,鋸齒龍生活在距今2.9億年前,所以稍早于原鳄龜。
但是在2008年,科學家們在我國貴州發現了一種出現時間隻比原鳄龜早1000多年的烏龜,所以它處于祖龜和原鳄龜之間。
而它的龜殼似乎隻進化到了一半,因為它們隻長出了腹甲,具有更大作用的背甲還沒有進化出來。
隻有腹甲的烏龜
除此之外,科學家還發現這種烏龜竟然長了牙齒,而不是現代烏龜一樣的喙,所以他們将這種烏龜稱為半甲齒龜。
這一點可能說明,烏龜的祖先在過去應該是小型食肉動物,而鋸齒龍作為一種食草動物,更不可能是烏龜的祖先了。
更大的bug出現了
如果你要認為,科學家前面的研究就已經畫出了烏龜完整的進化路程,那咱們怎麼可能說這是終極bug呢?
烏龜的進化
在對動物的基因進行分析時,分子生物學家發現,烏龜、鳄魚和鳥類的親緣關系很近,所以它們一定擁有共同的爬行類動物祖先。
在二疊紀時,烏龜和鳄魚出現了共同的特征,所以此時它們的祖先還沒有分家,而生活在這一階段的正南龜,就無法成為烏龜的祖先。
并且根據爬行動物頭骨上的颞颥孔,科學家将其劃分為無孔類、單孔類和雙孔類,而鳄魚和鳥類都屬于雙孔類,烏龜則屬于無孔類。
爬行動物的颞颥孔
所以根據這些特征,科學家認為它們的祖先或許就是鱗龍超目生物。
就在科學家還沒有理清這些動物的關系時,我國科學家在2018年,又發現了生活在距今2.28億年前的始喙龜。
它的存在就位于祖龜和半甲齒龜之間,然而此時它并沒有龜殼。
而祖龜和半甲齒龜,都是在嘴裡有牙,并且還沒有退化成喙的情況下,開始進化出龜殼。
也就是說烏龜在進化的時候出現了兩條演化路徑,這簡直要令科學家抓狂了。
始喙龜複原标本
面對這樣的情況,科學家或許隻能用趨同進化來解釋了,也就是兩種或兩種以上親緣關系較遠的生物,因為栖息在同一類型的環境中,逐漸進化出相似的形态特征或構造。
而這兩種不同的演化路徑,可能就是因為二者沒有生活在同一類型環境中造成的。
時至今日,關于烏龜到底由什麼生物進化而來,又經曆的怎樣具體的進化過程的問題,我們隻能寄希望于發現更多的化石,加以研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