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反思一個問題:如今,微信已被很多單位默認為一種辦公軟件,既混淆了生活與工作的邊界,又改變了單位的工作氛圍,微信辦公成常态,這事兒到底好不好?
不可否認,“指尖時代”微信辦公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溝通成本。但是,潛藏在其背後的形式主義,逐漸演變成了一股職場歪風,令很多領導幹部哭笑不得,不得不警惕:
有些單位,該打電話确認的不打,該發公函簽收的不發,什麼工作通知都在群裡發,導緻很多人至少加了十幾二十個工作微信群,而且滿屏都是“收到”,必須費勁往上滑才能看清到底是啥通知;
一些單位的微信群變成了“誇誇群”,迫于某種隐形的壓力,很多人在微信群裡被迫變成了“複讀機”,仿佛不及時點贊就不是好員工;
還有一些單位的微信群變成了秀加班、擺樣子的“秀場”……
2019年為“基層減負年”,不少地方省份都開展“網絡減負”,精簡微信工作群,然而,網友的一番評論卻道出了擔憂:謹防減負異化成另一種形式主義。
互聯網時代,“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為何泛濫?這股職場歪風又該怎麼刹?
泛濫
盡管形式主義在不同時期表現形式不盡相同,就其本質而言,是隻注重表面現象,而不追求實際内容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鄉鎮幹部“指尖上的溝通”在一些地方也出現了變異。這是因為一些鄉鎮幹部陷于完成各種“指尖上的任務”“指尖上的項目”等紛繁事務之中,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工作的主動性,被動地或不情願地完成上級的“指尖上的工作”,無法完全自主統籌、安排和發展适合本鄉鎮特色的各種工作事項。
這種“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以APP打卡來完成任務”的方式,就演變成為了形式主義,且屬于形式主義在“互聯網 ”下的變種,即“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在這種依托APP形式布置工作任務的環境下,“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呈現出各種形态。
第一,有的鄉鎮幹部看到信息後選擇性視而不見,随後又尋找借口搪塞工作。基于工作上的要求,所有鄉鎮幹部都必須加入各種各樣的手機軟件工作群,尤其要加入多種微信工作群。然而,有些鄉鎮幹部在看到手機軟件上的工作布置後,卻采取選擇性回應,如為了躲避、拖延一些工作布置,采取故意忽略、視而不見的方式。當被主管領導通過傳統的電話方式追問時,則又找出種種借口、編出種種謊言來搪塞和應付。
第二,有的鄉鎮領導布置工作時僅僅動動指尖,而不認真抓落實。動動指尖發送消息、轉達告知,這樣布置工作既不指定具體負責人落實,也不确定具體方案、方法措施、時間節點等詳細内容,完全是在走形式。上級檢查落實情況時,則互相串通、敷衍檢查。
第三,有的鄉鎮幹部執行工作時僅上傳圖片,而不處理實際問題。在執行具體任務時,有些鄉鎮雖然對于工作事項有所回應,但僅僅停留在上傳象征意義的内容上,并不采取實際行動。如在精準扶貧工作中,鄉鎮幹部都有對應的扶貧對象。按照工作要求,應該定期走訪和看望負責對應的扶貧對象,有些鄉鎮幹部則沒有認真落實,而是以上傳到場圖片來替代實際的問寒問暖、扶貧扶心的行動。甚至個别地方提出合格幹部的标準是“有照片、有定位,有記錄”的“三有”工作留痕,以純粹的形式主義應付上級檢查。
第四,有的鄉鎮幹部所答非所問,甚至上傳不适當的内容。在各個政務APP中,主管領導在要求及時回應工作進展時,一些鄉鎮幹部往往會找出各種主觀和客觀原因,或轉移領導視線、分散領導注意力,或上傳與具體工作進展關聯性不大、乃至不适當的内容來應付工作要求。
根源、對策
在當下層層加碼、層層加壓的“壓力型體制”下,鄉鎮幹部确有“不堪其壓”之感;而層層追責、層層下卸責任,鄉鎮幹部也就成為了“最終責任承擔者”。破解這種困局不僅需要更多人來達成共識,更需要我們不斷改革創新。為此,對于“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我們需要從以下三方面引起重視。
首先,樹立正确的政績觀。說到底,“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是價值觀、政績觀念的問題。一些鄉鎮幹部沒有樹立正确的價值觀、政績觀,才在新形勢下出現了新的形式主義。每一個黨員幹部都要時刻自省,看是否牢固樹立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是否真正堅持了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隻有從心理上、觀念上、價值引領上解決了深層次問題,才能指引行動、規範行為。鄉鎮幹部紮根基層,直接面向普通民衆,情況多樣、形勢多變,處理的問題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但隻要着力為群衆辦實事、辦好事,想群衆之所想、急群衆之所急、解群衆之所困,就能避免“指尖上的形式主義”,也才能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其次,确定合理需求,整合繁多重複的APP。各級領導幹部都應該合理界定需求,并進行科學管理。對于“每一項工作和任務是否真的都需要建立一個新的APP或微信工作群”問題,應該認真思考,逐步建立起“結果導向”和“績效導向”的工作模式,而不是動辄以設立微信工作群或下載政務APP了事。在當今信息互聯互通、公開透明的時代下,應該逐步破除人為的信息壁壘,構建起任務導向型的扁平化聯系網絡。為此,應該删除各類重複的或“僵屍性”的APP,以消除“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滋生的土壤。
最後,建立群主責任制,制定APP應用規則。任何類别的政務APP形式都不是私人空間,更不是法外之地,都應該遵守規則。在預防和堅決杜絕“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強調政務APP環境下,尤其是在各種各樣微信工作群裡的法律、黨紀和行為道德準則的遵守問題。為此,應建立起“誰建群、誰負責”的政務APP運行制度。建群者或群主在擔負起群内公共秩序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互聯互通所帶來的便利,以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衆。
最後,平台本無對錯,善用才是根本。這種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的創新型工具卻出現了形式主義的新變種,恐怕還是思想深處某些官僚主義舊習氣在作怪。舊習不除,推出再多政務創新恐怕也會被形式主義附體。而這,是需要持之以恒加以治理的。
(來源:人民論壇網微信公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