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長江流域降水圖

長江流域降水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31 05:22:56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長江流域降水圖(長江流域降雨量創1961年來紀錄)1

6月以來,南方地區出現7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暴雨的最新情況如何?未來幾天還會有新一波強降雨來襲嗎?下一階段的防汛重點是什麼?在這防汛救災緊要關頭,7月15日,中國氣象局舉行2020年汛期專題新聞發布會,詳細回應了人們關心的熱點問題。

長江流域降水圖(長江流域降雨量創1961年來紀錄)2

上圖:受連日暴雨影響,江西省餘幹縣古埠鎮的齊埠聯圩,出現堤壩坍塌險情。7月14日,武警江西總隊上饒支隊的官兵在泥水中開挖導滲溝,疏通排水渠。(圖片來源:新華社)

6月以來全國氣候有七大特點,湖北、重慶降雨量為曆史同期最多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介紹,6月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總體偏澇。6月1日至7月14日,全國平均降雨量為172.7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2.1%,為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第6多。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暴雨過程多,持續時間長。6月以來,南方地區出現了7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64%的縣(市)出現了暴雨天氣。從6月2日開始,南方強降雨帶一直持續,中央氣象台連續41天發布暴雨預警,為2007年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制度建立以來時間最長。

——二是雨區重疊度高,累積雨量大。6月以來,我國西部主雨帶位置穩定少動,主要集中在貴州、四川、重慶等地;東部地區主雨帶擺動較為頻繁,6月10日之前主要集中在華南和江南,6月11日之後北跳到了長江中下遊、江淮、黃淮南部一帶,小幅擺動。

湖北、重慶降雨量為曆史同期最多,安徽、貴州為曆史同期第二多,江西、浙江、江蘇為曆史同期第三多。

——三是單日降雨量大,極端性強。今年南方地區降雨的極端性十分突出,有10個縣(市)的單日降雨量突破曆史極值,52個縣(市)突破當月曆史極值。最大日降雨量為538毫米,出現在7月7日的江西蓮花山;最大小時降雨量為163毫米,出現在6月12日淩晨3點到4點的貴州正安縣碧峰鎮。

——四是部分流域降雨明顯偏多。6月以來,長江流域降雨量達410.4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48.3%,為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最多。長江上遊流域降雨量為281.4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6%,為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第6多。長江中下遊流域降雨量為498.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64.3%,為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最多。

太湖流域降雨量為535.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88.4%,為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第3多。

淮河流域降雨量有282.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47.3%,為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第6多。

——五是強對流天氣頻發。6月以來,我國一共出現了16次區域性強對流天氣過程,其中北方地區共出現7次。

——六是台風活動弱,影響輕。今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有2個熱帶氣旋生成,其中1個登陸我國,比曆史同期都偏少。

——七是部分地區存在旱情。6月以來,新疆東部、内蒙古西部和東北部、遼甯中北部、華南南部等地降水偏少,目前以上地區有中到重度氣象幹旱,局部地區特旱。

長江流域降水圖(長江流域降雨量創1961年來紀錄)3

上圖:近10天的全國降水量。(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台)

目前的綜合研判顯示,今年長江流域暴雨和1998年相比較弱,但比2016年強

今年我國南方尤其是長江流域的持續強降雨,不禁讓人聯想到1998年和2016年的暴雨。相比之下,孰強孰弱?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表示,氣候中心把今年長江流域的強降水,從暴雨持續時間、暴雨強度兩個指标,與1998年、2016年的強降水進行了分析比較。最終的綜合分析研判顯示,今年長江流域的暴雨和1998年相比較弱,但比2016年強。

從長江流域主雨帶降水量看,1998年超過了700毫米,2016年是580毫米,今年到目前為止是600毫米。從降水範圍看,1998年是全流域的暴雨,今年的強降水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遊和沿江地區,與2016年相比範圍較廣,但比1998年範圍相對小一些。

長江流域降水圖(長江流域降雨量創1961年來紀錄)4

上圖:受長江持續高水位影響,位于安徽省枞陽縣的長沙鄉江心洲圩堤發生管湧險情。7月14日,當地村民在江水中搶堵圩堤管湧。(圖片來源:新華社)

未來十天南方地區主要有兩次降雨過程,“七下八上”期間降水将“北多南少”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介紹,預計未來十天,南方地區主要有兩次降雨過程,分别是7月15日到16日,以及17日到21日。

其中,7月15日到16日,強降雨帶主要位于四川盆地至長江中下遊地區,預計四川東北部、安徽西部等地局部雨量達200—300毫米。長江中下遊沿幹流大部面雨量達50—100毫米,長江上遊幹流宜賓至宜昌段面雨量達40—60毫米。

7月17日到21日,主雨帶東段有所北擡,西段仍維持少動。将出現新一輪較強降雨過程,最強時段主要出現在18日至19日。

中央氣象台台長王建捷指出,這輪降水的影響範圍比較大,除了長江流域自西向東出現降水以外,還會涉及江淮、黃淮等區域,帶來暴雨或局部大暴雨。

“從目前的天氣形勢來看,下一階段不會出現前面那種持續性降水。”王建捷說,20日至21日,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就會稍微偏北。特别是在長江中下遊,雨區會明顯北推,主要集中在江淮和黃淮等地。未來,按照目前的預測結果,雨帶會影響華北、東北等地。不過,雨帶的西側可能還在長江上遊,四川、重慶、陝西南部、河南等地降雨還将持續。

根據目前的預報預測情況,氣象專家建議,近期的防汛減災工作應重點關注以下方面:

第一,15日至16日長江中下遊地區仍将有強降雨,特别是長江上遊地區未來10天會維持強降雨,疊加效應明顯、緻災風險很高,需繼續做好長江、鄱陽湖、洞庭湖、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防汛工作。在川渝陝甘交界處、淮河流域等地,要注意地質災害和中小河流的洪澇氣象風險。

第二,“七下八上”期間,也就是7月16日到8月15日,我國降水将總體呈現“北多南少”的空間分布。需加強淮河流域北部、黃河中下遊、海河流域、遼河流域和松花江流域防汛工作。加強西南地區北部和西北地區東部和南部山洪地質災害防範。

第三,根據目前氣象資料分析,未來10天,熱帶地區低壓系統不夠活躍,台風生成或登陸我國的可能性不大。但“七下八上”期間,還是可能有台風生成或登陸。預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台風個數為3—4個,比常年同期略偏少。台風活動從7月下旬後期開始活躍,登陸我國的台風個數為2—3個,比常年同期略偏多。因此,下一階段應做好華南和東南沿海的防台風各項準備工作。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趙貝佳 劉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