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讀書系列之原創作品 2018-10-15 16:55
識英雄論英雄。英雄是一個主觀性很強的概念,何謂英雄?古今中外,各執其詞,衆說紛纭,莫衷一是,争論幾千年,尚未有定論和共識。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各自英雄的标準和定義,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是怎麼看待英雄的。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英雄有三層含義,一是指才能勇武過人的人;二是指具有英雄品質的人;三是無私忘我,不辭艱險,為人民利益而英勇奮鬥,令人敬佩的人。個人覺得,這種解釋一是釋義不夠,英雄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不止這些;二是等同沒有解釋,尤其是第二條“具有英雄品質的人”,那麼“英雄品質”又是什麼,該作何解釋呢?對“英雄”解釋其實并不到位。
其第一條的解釋,應該是源自《人物志·英雄》,“夫草之精秀者為英,獸之特群者為雄”。劉劭認為,“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智謀膽力過人者,方為英雄。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曹操看來,“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有志有膽,能謀善斷者才是英雄。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在詩仙李白眼中,就算“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那也隻是俠客,豈能與“功蓋昔堯舜,誰可與我同?”的秦始皇相提并論。一統六國,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那才是真英雄、大英雄。
而同時代的杜牧又是一種看法,他在會昌年間任黃州刺史時為木蘭廟題詩,“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在他心中花木蘭是英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就算火燒赤壁的周瑜都算不上英雄。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獨對“不肯過江東”的項羽情有獨鐘,巨鹿和彭城之戰更是将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意氣風發、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體現得淋漓盡緻。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辛棄疾贊歎孫權是英雄,27歲便年少果敢、不畏強敵、奮勇抗曹,其實“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他自己也是英雄。
“風潇潇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複返”的荊轲就英雄,“壯士饑餐胡虜肉,談笑渴飲匈奴血”的嶽飛是英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是英雄……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在毛爺爺眼中,“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英雄者,乃膽識過人、聰明智慧、無私忘我、不辭艱險、不怕困難、不顧自己、為國家和人民利益而英勇奮鬥之士。英雄者,有淩雲之壯志,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英雄者,擁有藐視一切之能力,傲視群雄之氣勢,世人對其無不敬畏;英雄者,深明大義,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懸。”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與病魔頑強得抗争,有許多人與命運不懈地鬥争,在他們眼中,“活着就是英雄!”,戰勝自己就是英雄。
因為誠信,信義兄弟孫水林、孫東林是英雄;因為善良,不要大連公交集團為撞死自己兒子賠償一分錢的羅瑛媽媽是英雄;因為正直,勇于揭露真相,實話實說不懼死亡威脅的小崔同學是英雄……
無論英雄是個體還是群體,無論是以成敗論、結果論,還是品質論、成就論等等,英雄涉及的範圍很廣,評判的标準也很多,都有道理但都不全面。
筆者認為,英雄,準确地說應該是一種評價,是指人們對身處困境或逆境時,面對困難、挫折所采取的态度和選擇,及應對時所體現出來的氣概和品質所做出的一種正面的評價。如果說,非要将英雄指定為某類人或人群,那麼就是具備強大正能量并能影響其他人的這類人或人群。
倪駿 于武漢翰林紫園
2018年10月15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