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上好大學?背後實際上還是透着就業的問題。
因為用人單位就這麼挑,看你出身,看你學曆。所以這幾年中國考研也有高考化的傾向。
為什麼用人單位如此在意一個學生的出身呢?因為現在是精英教育時代。80年代流行一個詞,說大學生叫“天之驕子”。别說本科生了,就連專科生也是“天之驕子”,這是一個關于時代篩選的問題。
1990年,我們全國隻招了60.88萬大學生(本專科合計),研究生招了3萬多人,其中博士隻有3300人。相較人口基數,他們當然稱得上“天之驕子”。
2021年,全國普通、職業本專科共招生1001.32萬人,其中,普通本科招生444.60萬人,占普通、職業本專科招生人數的44.4%。研究生招生117.7萬人,造就的結果是水漲船高。
為什麼現在用人單位去盯你的出身呢?本質上他還是想用考試做人才篩選。過去的中專生都有鐵飯碗,但是現在當大家都是大學生的時候,每年招将近500萬本科生的時候,社會對于人才的評價标準連“本科”也被抛棄,最基本的也看你是不是“211”是不是“985”?
固然,這樣的判定标準不是我們提倡的。但是,市場經濟背景下的供需規律不能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當供大于需,需求方自發的就會出現新的“尺子”。
除去“211”及“985”院校的稀缺性不談,客觀來說,知名高校因為能夠協調更多的教育和社會資源,培養出來的學生總體來說也确實優于普通高校。普通院校的孩子們更像是被禁锢在了一個由“規劃、認知、眼界、能力”組成的牢籠中。
曾經在一檔電視節目中,小米(XIAOMI)的一位面試官絲毫不留情面地對一位雙非院校學生講述了他們選擇“985”的原因:
面試官:“我問你英語水平怎麼樣?你說你過了四級。那麼同樣這個問題如果我問到“985”的同學,他們會告訴我雅思多少分,托福多少分”。
面試官:“其次這個計算機水平,你的計算機國二剛過,也就是剛剛開始學編程的水平,但是像我們技術部剛招來的,他已經是非常的精通計算機語言了,大部分的985同學也是這樣子的”。
面試官:“現在我們公司讓他做一個APP,他組織三四個人就可以做出來。還有你說你是學金融的,學投資的,在學校裡面根本就沒有時間去接觸具體的外面的實踐操作。那麼我想告訴你985的同學,他在大三大四的時候已經參加了大型的金融集團的實習,而且最少是6個月,比如渣打、花旗、東亞等等。你這個條件跟他們來比,你覺得你有優勢嗎”?
當然我們也經常聽得到普通院校學生逆襲的故事,但是教育不是賭博,小概率事件不具有廣義參考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