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古詩詞,腹有詩書氣自華。古詩詞學習方法:讀詩文、解詩題、明詩意、知詩人、悟詩情,這五個方法也是學習古詩詞的5個階段,層層遞進。“讀詩文”即要熟讀詩詞原文;“解詩題”即了解詩歌标題的意思,很多古詩從标題中就能知道作者要表達的情感;“明詩意”是要了解整首詩的意思;“知詩人”是要了解作者的,或作者創作這首詩的背景;“悟詩情”指領會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思念、理想、社會現實、風景等)。《詠柳》.
詠 柳
唐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縧。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注 釋
碧玉:青綠色的玉石,詩中碧玉指春天嫩綠的柳葉
妝: 裝飾,打扮
一樹: 滿樹
縧: 絲帶
似: 好像,如同
白話譯文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裡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詩人介紹
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市)人。證聖進士,入麗正殿書院修書,參加撰寫《六典》和《文纂》。後遷禮部侍郎,累遷秘書監,因而人稱“賀監”。為人曠達不羁,有“清談風流”之譽。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柳樹的詠物詩,從整體到局部,細膩地描繪了柳樹的特征。通過對柳的贊美,進一步歌頌春天,贊美春天的創造力。
《詠柳》這首詩的描寫非常生動,特别是對春風的刻畫更是形象逼真,你知道為什麼嗎?原來,“比喻”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作者把柳樹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綠絲縧”,由此引出疑問“誰裁出”,最後,把無形的春風想象成“剪刀”,一環扣一環地展現出春的創造力。
思 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