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中地理背斜成山的原因

高中地理背斜成山的原因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30 16:23:55
知識點
  • 1、背斜、向斜

當岩層兩側受到擠壓,便會發生彎曲。向上凸起的為“背斜”、向下彎曲的為“向斜”。在理想狀況下,背斜向上凸起發育為山峰,向斜向下凹陷發育為山谷,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向斜背斜的判斷,主要有兩種方法:

①根據岩層的形态。岩層向上凸起為背斜,向下凹陷為向斜(注意,是根據岩層形态,而不是地表地貌形态);

②根據岩層的年代。中間老、兩側新的為背斜,中間新兩側老的為向斜(這裡說的中間,即為下圖中的“核部”;兩側,即為下圖中的“兩翼”)。

高中地理背斜成山的原因(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1

圖1 背斜與向斜(理想狀态下)

  • 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在自然狀态下,背斜經常會發育為山谷,向斜發育成山峰,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形成的原因為:

①背斜成谷:背斜向上拱起,頂部受到較大的張力,容易被風化和侵蝕,最終成為山谷;

②向斜成峰:向斜向下凹陷,核部受到較大的擠壓力,更加耐侵蝕,最終成為山峰。

高中地理背斜成山的原因(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2

圖2 背斜與向斜(自然狀态下)


例題

高中地理背斜成山的原因(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3

圖3 例題

答案:C、A

精講精析:(1)判斷背斜和向斜。“中間新兩側老”為向斜,“中間老兩側新”為背斜。由題幹可知,岩層從①~⑧年代由老到新,a)甲地中間岩層新,向右側逐漸變老,因此甲地為向斜;b)乙地中間岩層老,向兩側逐漸變新,因此乙地為背斜。c)另一種判斷方法,即從岩層的形态來判斷。岩層向下凹的為向斜(甲地)、向上凸的為背斜(乙地)。

(2)分析地貌的形成。①圖中甲地為向斜,但是地表地貌為山峰;乙地為背斜,但地表地貌為山谷,即出現了“向斜成峰、背斜成谷”;②甲地為向斜的核部,受到兩側岩層的擠壓,岩層較為堅硬,比較耐侵蝕,因此發育成為了山峰;③乙地為背斜的核部,受到張力的影響,岩層較為松散,容易被風化,因此逐漸發育成為了山谷。

(3)分析丙地的岩石岩性。①丙地為“飛來峰”,從岩層年齡上看,形成的年代晚于下覆地層;從岩層接觸關系上看,并沒有切斷下方岩層(即不是侵入),可能為沉積形成;②因此有可能為沉積岩(石灰岩),或者由沉積岩變質而成的變質岩(大理岩),而不是侵入岩(花崗岩)和噴出岩(玄武岩)。另外,石英岩是由石英砂岩和矽質岩通過變質作用形成的,花崗岩為侵入岩,流紋岩、安山岩和玄武岩為噴出岩。


總結

本節例題的解題思路為:①通過岩層形狀,或者岩層年代,确定向斜和背斜;②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③分析“飛來峰”的岩層年代與接觸關系,進而确定岩層岩性。其中地球上的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為三類:岩漿岩(侵入岩、噴出岩)、變質岩、沉積岩。各類岩石的形成過程分别為:

①岩漿岩:地幔的岩漿在内壓力的作用下,侵入地殼的上部,冷卻凝結形成了侵入岩(例如花崗岩);如果岩漿繼續向上前進,噴出地表,則冷卻凝結形成噴出岩(例如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紋岩)。

②變質岩:岩石受地殼運動和岩漿活動的影響(高溫、高壓),岩石原來的成分和結構發生了變化,形成了新的岩石(例如片岩、片麻岩、大理岩)。

③沉積岩:地表岩石在外力的作用下(風化、侵蝕),被破壞成碎屑物質,并被搬運到地勢較低處沉積、固結,最終形成岩石(例如石灰岩、砂岩、頁岩)。

高中地理背斜成山的原因(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4

圖4 三大岩石的形成過程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