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失道而後德”,如果解釋“喪失了道,而後才有了德”,這種解釋是有失偏頗的。
偏失了天道,肯定也伴随着失德,也可以說,失德也意味着失道,二者是同步的,是沒有先後順序的。
道,無為;德,也“無為”。合道必然合德,合德也必然合道。因此,此句意為“偏離了天道,人們才去追求表現于外的‘有’德”,而恰恰失去了本有之德。
德,本身是内存的,是内在的規定性,不是人為設定的,也不是用來表現的。
人隻要按照自己的真實内心去做,讓自己的天性自由伸展,這才是真正的德,而不是表現給世人看的,而顯耀自己的德性修養,這是真正失德的表現。
德,天地萬物之本性,也人之所以為人的内在根據。
道是本,德是末,道是源,德是流。德是内存于萬物的道,道規範萬物是通過德來實現的。德源于道,德規範于物。
人本有的德,是無我無為,無私無欲,無知無識。
但人偏離了天道,失去了德性,以自我為中心,以價值觀、思想觀念等導向,以滿足自我私欲為目的,有我有心,有為有争,這是失道背德的表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