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潮汕女孩怎麼追

潮汕女孩怎麼追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14:41:28

本來想了解一下潮汕婚姻習俗,卻沒想到彈出了這一條,讓此時在電腦敲鍵盤的我忍不住笑了,哈哈哈。

潮汕女孩怎麼追(聽說潮汕女生真的很難追)1

還有,

潮汕女孩怎麼追(聽說潮汕女生真的很難追)2

雖然樓一網友說法較為現實,但其實也不無道理。愛情婚姻的基礎當然少不了面包,然而較為中肯的還是樓三網友,遠嫁對于任何一個家庭的每一位父母,都是一份牽挂呀!所以,遠嫁除了愛情還有親情在呀。

So,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了解的是?!

潮汕婚嫁習俗禮儀

在潮汕裡結婚,涉及的傳統習俗還是很複雜嗎?

雖然現在是21世紀,但是潮汕有些地方結婚還是比較傳統的。

合婚,看家風

經過會面談話,互相了解,雙方認為可作伴侶,媒人取女方生辰八字送到男方,叫送庚帖。接着就相互交換庚帖。各自請算命先生占卦合婚,認為相生相合,即可進行下一步工作。

開聘、回聘

婚事初步決定後,便由女方開聘,聘單要用紅紙折成十二版書寫。聘禮包括現金、糖料、首飾、衣服等物。男方接聘單後,可酌情議減,但一般不減糖料。

因糖料是女方準備送與親友用的。聘金可減,叫“減聘”。

現在大體寫聘金随送。男方在回複的聘單中也可寫明要女方什麼禮物,即在聘禮後面加回(左木右盛)二字,下面寫物品,如發包X雙,福餅X雙。媒人将聘單送回女方,直至雙方無意見出入。

潮汕人尾數要雙,如四、八。因四與世同音,叫世世好。客家人用九,九與久同音,叫長長久久。

掼定(文定)

聘儀議定後,由男方根據男女雙方日辰,擇吉确定日子,行定親禮節,叫掼定。

掼定當日,男方用紅糖做成一個圓錐形球體,叫糖母。因糖與傳同音,意思是糖母傳孫。

女方則回以兩個糖包,一般用酒餅糖。取其象征酵母,發酵昌榮。

女方接糖後,分發給親人及鄰居,向他們報喜。文定之後,男方擇日決定修容、開剪、迎娶日辰,送往女家,叫送日。

送聘、複聘

送聘當天,男方派人送聘禮到女方,包括聘金、錦茶(含念包)、首飾、三牲、鴨蛋、面條等,而且少不了要一個酒瓶。數量要一個吉數,也可加大吉等物品。

女方則回以香蕉、發包、豬心、豆球、五種籽、埔蝦草、春草一對、芋種,一個兜帕上面放十二料紅卵,酒壺中則裝進米泔水,以及念包的回禮款。

男方接到禮物将豬心切成兩畔,一畔送回女方,夫妻合吃一個豬心,叫肝肺同心。

将春草種在花盆裡,精心養護,香蕉、發包分給親戚。送聘距離迎娶十天左右,在發送香蕉、發包時送去請帖。

新娘的嫁妝,一般是面盆、腳桶,椅子以及房内嫁妝,如梳妝台、長衫櫥等物。

二十一世紀前半葉,有錢人家有一種叫全廳面的,嫁妝包括卧室、廳堂上所必需的一切用品。如炕床、圓桌、鼓椅、成對靠椅、皮箱、五桶(飯桶、碗桶、腳桶、腰桶、馬桶)梳妝台、金銀首飾,直至廚房的抹桌布,個别地方甚至還有壽闆(棺材)、田契等。這樣聘金當然也高得多。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後,客家聘禮叫“酒水”。什麼酒水配什麼嫁妝。酒水高低不等,最低級叫“公雞”,男方送女方隻需二斤豬肉,二壺酒和幾對雞蛋。再高一級叫食“籮格”,第三種叫食“籮”。第四種叫食“些”,最高一級叫食“(左木右盛)”。按等級聘金不同,當然女方嫁妝也有簡繁差異。這已成曆史話題,現已逐漸簡化。

出嫁、迎娶

迎娶當天,男方派人到女方迎娶,以前用花轎,繼而用單車,現在用汽車。

男方迎娶時,要寫一個請新娘上轎的十二版帖,叫“上轎帖”,并寫幾個拜帖,如親家拜親家,女婿拜嶽父等,視雙方親屬具體情況,連同上轎帖湊足四個,起碼也得有兩個。

上轎帖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女方認為有了請上轎之帖,往後不管婆媳、夫妻口角,可作鬥氣本錢,她可說:“是十二版帖請我來的。”

事實上确有一些沒有送上轎帖,女方不肯上車,隻好回家補寫。此外還要送上轎粿,肚痛肉(豬肉二塊),入門茶(糖料包)二個及兄弟分酒錢。這些物品也有在迎娶前一天先送到的。

女方出嫁前要請一位子孫滿堂的老年嬸母挽面修容。出嫁前夕邀請同寅姐妹食七樣菜,其中必須有厚合。

過門之後便會合人。

當晚在竈前墊上稻草,上披草席,在草席上睡覺。

有個傳說

古時候有個繼母虐待前氏女兒,安排這種睡法,前氏女兒出家後竟發達興旺。後人仿效這種做法而成此俗。客家人女兒出嫁前夕則與母親同睡。

女兒出嫁,由父親牽上轎,将一碗水潑上轎,并做四句。

因俗話說:“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意思是女兒嫁出去就像潑出去的水,難以複收。

雖然人的觀念已不是這一套,但舊例仍延續至今。女兒出嫁時還要由媒人挑兩個紅布袋,裡面放大吉(生柑)、谷種、錢币、衣服一套等物。記得有一句童謠:“水雞擔布袋,田蟹來相賀”,就是說這事的。

以前伴新娘同行的是“青娘婆”,青娘婆好多是專職的,一般是長相過得去的中年婦女,她必須口齒伶俐,聰慧過人。

因為從食出嫁桌,男方開箱,拜司命君等,她都能說會道,出口成詩,吉語不絕于口。又有一個中年婦女伴行叫伴房。有的地方,新娘上轎,還要哭嫁,以表示長安雖樂,不如古居。

出嫁當天早晨與家裡人同寅姐妹共進早餐,叫食“姐妹飯”,飯後分姐妹錢。就是把銅錢撒在米篩上,然後兄弟姐妹從大到小一次摸取。男方迎娶的前一天,要在紅紙上用朱砂寫“麒麟到此”四個字。

眠床、房門、整個院子各間,直至新娘經過的寨門,都要貼上。男方迎娶新娘上車,途中不能下車,要一直載到夫家,路上如與另一出嫁娘相遇,兩人應互相交換手帕或面巾。

新娘将到家門時,要先有人報訊,新娘剛進門,全家老少都要回避,待新娘進廳後才出來。以免與新娘相沖撞。

新娘将進家門時,要跨越火煙。即用稻草捆成團點上火,新娘跨過,并由好命人做四句。

新娘進門後要與新郎雙雙拜司命君(有的地方是拜天地),再拜祖宗。中午宴請親朋,編位時,母舅要坐首位。

新郎父母也要入席,按每桌四個主位,四個伴位,起碼要坐主位。此日新娘也要坐大位。可在新娘房專設一席,讓新娘坐東一位。開席時,坐首位的母舅要支持全場,緻祝酒詞,做四句,要掌握全場進餐情況。

大家吃足了,就向大家道謝祝頌,請大家飲工夫茶,主桌未有離席,從桌不能離席。主桌離席,從桌也應離席,不能逗留。

午餐過後,由新娘向親戚及家族來賓從長輩到晚輩逐一敬茶。敬茶時對長輩要跪敬。

被敬者馬上将新娘扶起(現在隻作下跪姿勢)。飲茶二杯。

贈新娘紅包或金銀首飾。叫“食新娘茶”。

晚上左鄰右舍男女老少都來看新娘,食喜糖,有的地方還分送炒熟花生果。

鬧洞房時,既歡樂又熱鬧,伴房既可增加新娘場膽,又可為新郎新娘解圍。特别是以前青娘婆,如果說以前的若幹四句有書可讀,但在鬧洞房時,有時是專取鬧逗趣,采用對歌的形式,青娘婆一人對付衆人,随機應變,确是奇才。

現舉一例

看客說:新娘目瞄瞄,擔水撞着牆,煮飯三結義,炊粿着火燒。

這時青娘婆随口反擊:杜伯(昆蟲)跟人來鬥水、田螺跟人來跳罾,麻雀飛來叽喳叫,田赤(一種飛鳥)飛來鬧新房。

看客即時回對:杜伯個個會挖洞,田螺含水能過冬。麻雀飛來能唱歌,田赤飛來勝狀元。這時又有觀衆唱:會作青娘(上不下會)做詩,會做母豬(上不下會)橇籬,帶個布袋來裝米,帶個肚兜來裝錢。

青娘婆即時回擊:飼着母豬好到奇,一肚都是好男兒,一胎生你這一隻,飼大上市好賣錢。還有奇巧的四句,如客人先念:新娘生來面紅紅,在家最會交摻人。

青娘婆以為是嫌新娘有不正當行為,正準備回擊,忽然聽到接唱:所摻同寅共姐妹,學文學武學工針……第二天新娘還要攪渀(米泔水)缸,及打井水。

看來,潮汕的婚嫁習俗可真是不可小觎,可真的是真真正正的存在着一番風俗文化在裡面。當然啦,并不存在所謂女不外嫁的這一說啦!

而且,歡迎外來女婿入贅潮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