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人人避之不及的垃圾房,搖身一變為網紅“别院”,在上海音樂學院,作為集中投放點的垃圾廂房經過改造,成為又一個校園打卡地。
細細觀察“别院”, 四色垃圾桶擺放整齊有序,空氣中聞不到一絲異味,回收再利用的輪胎被油漆上不同顔色鑲嵌于周邊建築物牆體,與休閑長廊的圓弧造型相得益彰。建造時剩餘的“邊角”木料,也被做成了日常休憩的座椅、屋檐的裝飾,令“别院”整體與校園周圍的綠化、小景融為一體。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兩年來,滬上高校全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垃圾分類已經逐漸成為了師生的“新時尚”。上海最新生活垃圾分類考評數據顯示,2021年1-8月,全市綜合平均分90分以上的高校達到100%,與2019年相比,相關評分有大幅上升。
如何從“新時尚”變成“好習慣”,各高校通過完善制度規範、加強宣傳教育、推動志願服務等,有效提高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水平,實現“垃圾分類實效”和“學生分類意識”雙雙提升。
垃圾分類成為新生入學“必修課”
“一個簡單的垃圾分類行為,就将我們避之不及的臭垃圾,變成寶貴的資源。從源頭進行垃圾減量是更厲害的垃圾魔法。你願意接受我們的邀請,成為校園垃圾魔法師嗎?”今年秋季開學,在同濟大學迎新現場,每位新學子都收到了一張垃圾分類的宣傳折頁,折頁由學生設計,生動有趣。
如今,上海高校均已将垃圾分類納入新生入學的“必修課”,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師生垃圾分類意識。據統計,目前本市高校均已将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納入新生入學教育體系和常規宣傳教育體系,全市高校均成立了大學生垃圾分類志願服務分支機構。
複旦大學新生的大禮包裡,有一份《複旦大學生活垃圾分類公約》,學校還在入學考試中加入垃圾分類測試題。在入學教育環節,學校将垃圾分類教育納入新生入學教育課程體系,通過錄制垃圾分類專題視頻,舉辦垃圾分類專題講座等形式,不斷強化強化廣大新生的分類意識。
上海建橋學院不僅将垃圾分類編入新生報到手冊,與錄取通知書一起發放,學校還将垃圾分類納入課程體系。2020年起,垃圾分類被納入新生的入學教育和《形勢與政策》課,所有新生入校後《形勢與政策》課第一講就是垃圾分類專題。
“科技 ”提升垃圾分類智能化
記者獲悉,上海63所高校的112個校區已全覆蓋的第三方測評,相關部門每季度、每半年對所有高校開展綜合評審,并向全市公布測評和評審情況。
市教委學校後勤保衛處處長張旭介紹,今年秋季學期正式上線的“上海市學校生活垃圾分類實效監管平台”,整合了本市高校生活垃圾分類的實效數據,實時反映各高校每月的垃圾分類第三方測評情況。既為垃圾分類政策制定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也為各高校提升垃圾分類管理水平提供數據服務。
複旦大學新采購的75組智能物聯環衛垃圾箱,初步建立了覆蓋全部四個校區的垃圾分類“物聯網”,有效提升了工作智能化水平。這些智能垃圾箱具備數據傳輸、共享功能,通過對設備位置、狀态,投放次數與占比等數據的統計、分析,可以實現對分類、投放、收集、運輸過程的全流程管理。
同濟大學副校長黃翔峰接受采訪時表示,依托環境學科優勢,學校緻力于從理論上推動學生建立系統化、結構化的垃圾分類知識體系。同時,鼓勵學生們将學習與創新實踐相結合,為垃圾分類獻計獻策。
比如,環境學院的師生們針對教學南、北樓和圖書館垃圾分類典型問題和相關成因開展調研,依據“因地制宜,簡便易行,動态調整”的基本原則,對現存的垃圾分類體系進行改造,探索更加合理高效的垃圾分類創新模式,這一做法實施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課題已申報同濟大學本科教學成果獎。
在上海音樂學院的舊料别院,濕垃圾就地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器每天“吞下”臭氣熏天的濕垃圾,産出的是營養豐富的綠色有機肥。自今年年初啟用後,汾陽校區産生的濕垃圾已實現“零清運”。學生們還充分發揮音樂專業特長,創作了一批宣傳垃圾分類的歌曲。校園歌曲《垃圾分類一道來》多次走出校門,在街道、社區、公園、醫院等平台演出。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侯立玉表示,“學校動員全員參與,全方位打造“綠色校園”,通過垃圾分類引領現代大學治理新風尚。”
多場景實踐育人,垃圾分類意識深入人心
當前,滬上更多高校正通過多場景實踐育人,推動垃圾分類意識深入人心。
同濟大學有一門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的“垃圾分類與社會治理”公共通識選修課,由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何品晶教授團隊講述固體廢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的專業知識體系。課程提取了最能體現我國社會治理理念和成就、啟示我國制度優勢和技術獨創性的内容,通過啟發式、讨論式、情景式等教學方式,引導學子堅定道路自信,真正了解當下垃圾分類的社會意義。
上海建橋學院副校長陳偉介紹,學校通過文明修身、勞動教育、光盤行動等多種實踐平台,以及硬件設施配套升級等,實現垃圾源頭減量。學校将垃圾分類與勞動教育相結合,豐富勞動教育的内涵。
自2010年起,上海建橋學院實行以清潔校園為主要内容的文明修身項目,2020年又啟用勞動教育基地,開設升級版的《勞動教育》必修課。課程内容包括清掃校園、參與農作物的播種、養護、采收等生産過程,讓同學們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深刻體會“一粥一飯之不易,一絲一縷之艱辛”。此外,學校常态化倡導“光盤行動”,并開展光盤有禮等活動。
作者:儲舒婷
編輯:顧軍
圖片來源:各高校供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