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一個最為強大的王朝,由此暮氣沉沉,再也恢複不到巅峰時代了。這一點,不光我們知道,唐朝人也已經很清楚認識到了。無數文人哀歎唐玄宗由明變昏,葬送了一手好牌,為此寫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詩詞歌賦,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長恨歌》。
《長恨歌》一共120句、840字,它以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悲劇為主線,反映了那個曆史轉折點的社會現狀。這首詩很長,卻不拖沓,正如明代文學家瞿佑在《歸田詩話》中所說:“樂天《長恨歌》凡一百二十句,讀者不厭其長。”其實,這隻是翟佑的上半句,他下半句是:
元微之《行宮》才四句,讀者不覺其短,文章之妙也。
元微之就是元稹,白居易的終身師友。現在不算出名,但在當時和白居易并稱“元白”,小珏認為他的成就在唐朝詩人之中,排進前十可能有些困難,但排進前二十,應該沒有多大問題。元稹的的為人,特别是私生活,曆來為人所诟病,但他的詩歌确實非常棒,比如今天要說的這首《行宮》: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這首詩很短,隻有區區4句20個字,翻譯起來也不複雜,理解起來也沒有多大的難度,但在曆史上卻好評如潮,赢得了無數大家的點贊。詩中原意是指在空曠冷落的古行宮中,宮花豔麗卻更加襯托了宮人的寂寞。滿頭白發的宮女們無所事事,隻能閑坐在一起說說唐玄宗。
看起來,這首五絕屬于“宮詞”系列。這種題材的詩歌,是以宮廷故事入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曆史盛衰。在元稹之前,出現過一個寫宮詞的高手叫做王建,他寫過宮詞百首,據說素材就來自于同宗宦官王守澄,可信度極高,不僅具有較強的藝術價值,對于研究唐朝宮廷也有非常大的輔佐作用。
然而,王建的百首宮詞,在許多文學大師看來,也不及元稹的這一首《行宮》。明代著名文人胡應麟就在《詩薮•内編》中毫不掩飾地表明了立場:合(王)建七言《宮詞》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
那麼,這首《行宮》到底好在哪裡呢?詩歌的長短不是好壞的評價标準,甚至連詩歌的文采也不是最重要的标準。縱觀曆史上得到認可的好詩,最重要的是要有畫面感和詩意。
所謂畫面感,就是要用筆墨,勾勒出場景。這種不用顔料的方式,才是詩歌要表達的最高境界。詩人用字在讀者腦海中勾勒畫面,達到“詩中有畫”的境界。但觀這首《行宮》便是如此,詩人這20字一出,廢棄行宮、白發宮女的形象立即豐滿起來,根本不用細節描寫。
說到詩意,就更容易理解了。那就是要留有餘地,不必要事事說清,說透。讀者不是傻子,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經曆。好的詩歌,就可以像一盤已經非常美味的佳肴,呈獻給讀者,讓他加入佐料,進行二次創作。這個過程,就是作者與讀者隔着時空相互配合,相互溝通,從而讓詩歌能夠産生更大的共鳴。
《行宮》無疑做到了這一點,它詩意十足,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白發宮女守着寂寞行宮,這其中有多少傷心往事,又有多少悲歡離合,詩人點到即止,讓讀者再加工。她們是悲劇性的人物,又是曆史的見證者,她們閑談的故事,是多麼令人神往。而且,她們說的是玄宗,其實就是玄宗朝那段波詭雲谲的曆史,到底說的是愛情,還是政治?作者不說,完全交給讀者。
所以,這首詩誕生之後,好評就沒有中斷過。南宋洪邁在《容齋随筆》中就指出“語少意足,有無窮之味”。清朝詩人沈德潛也誇贊道:隻四語,已抵一篇《長恨歌》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