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經典版《西遊記》首播,萬人空巷,年末原班人馬錄制了一期晚會,叫做齊天樂春節晚會,
導演還是楊潔,西遊記的大部分演員都穿着戲服都參加了這個晚會,
其中就有飾演車遲國王後的趙麗蓉老師。
這台晚會上她和黑熊怪、被白骨精傷害的村姑一起表演了節目《櫃中緣》,
讓全國觀衆記住了這個老太太,
1、《急診》到了1987年她就收到了春晚節目組的邀請,出演小品《急診》,
搭檔是在電視劇《濟公》裡飾演濟公的遊本昌老爺子。
小品的主題很貼合社會熱點,隔輩親和溺愛,因為這時候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上學,
六個人疼愛一個人,父母還可以正常對待,但父母的父母就肯定不能平常心了對待這個孫子。
故事發生在急診室外,一個小朋友進了急診室,姥爺聽說後馬上坐飛機從南方飛過來看望,
帶來了一堆玩具和零食,奶奶則是幫孫子完成大掃除後到了急診室門口,
因為不知道裡面什麼情況,姥爺和奶奶開始梳理什麼地方做得不好,才導緻的孫子住院,
最終的結論是營養不良,結果診斷書上是營養過剩,過度肥胖,
讓家長控制孩子飲食。整個小品歡快幽默,沒有台詞是強行說教,
最後卻收到了奇效,當然也要說當時的編劇功底深厚,讓你開心的同時又能讓你接受觀點。
這個小品後趙麗蓉幽默的老太太形象算是立住了,
當然關注到她的還有編劇石林,後來趙麗蓉的大部分小品都是出自他的手。
趙麗蓉除了小品演員這個身份,還有一個身份是評劇演員,
趙麗蓉1928年出生,一歲的時候就被抱上舞台當了“道具人”。
六歲的時候被戲劇團招收為演員,并拜了馬金貴為師。
在這之前姐姐剛把她的名字從“老愛”改成“趙麗蓉”。
從此開啟了她的戲劇生涯,她經曆了好幾個動蕩時代,
命運也比較坎坷,結婚僅四年丈夫就去世了,
和第二任丈夫生的女兒在七歲時也不幸夭折,
五十多歲的時候第二任丈夫也去世了,
原本她都打算退休了,直到《西遊記》和小品的出現,
坎坷的經曆也讓趙麗蓉臉上都是歲月的痕迹,但是心态很好。
幾十年的演藝生涯讓她對自己的羽毛很是愛惜,劇本不好,甯願不演也不濫演。
2、《英雄母親的一天》編劇石林在小品《急診》之前也看過趙麗蓉的《楊三姐告狀》《花為媒》等作品,
認為趙麗蓉滑稽幽默表演的背後有一種很獨特的質樸,是一般人沒有的,含蓄而幽默,
于是為她量身定做了《英雄母親的一天》劇本,
但是導演組最初定的男女主角都是資深電影演員,因為排練多次效果不理想,
才接受了編劇的建議換了趙麗蓉老師,換人後,對戲的人總是跟不上趙老師的節奏,最終找來了侯耀文來搭戲。
劇情是一個記者想拍《英雄母親的一天》,但是英雄母親的一天又太平凡,不夠吸引眼球,
記者決定按自己的想法導演英雄母親不平凡的一天,
一個想博眼球的記者,一個樸實的母親,不在同一頻道的兩個人創造和很多笑點,
當然還有著名的台詞——“司馬光砸缸”、“司馬光砸缸”和“司馬缸砸缸”。
經過這個小品,趙麗蓉老師開始轉型成為一名小品演員,
憑借着她特有的古樸與平凡的氣息赢得了觀衆的青睐,
從此小品舞台上多了一位帶唐山口音、平凡得非常可愛的老太太。
3、《媽媽的今天》《英雄母親的一天》之後,趙麗蓉由評劇演員徹底變成了著名小品演員和影視演員,
期間憑借電影《過年》中的母親角色獲得多個國際影後大獎,當然也因為沒有好的本子,缺席了兩屆春晚。
92年的時候和鞏漢林合作了小品《媽媽的今天》,很多人都認為他們是親母子,
當然他們也因戲結緣,趙麗蓉認了鞏漢林為幹兒子,
這個小品的主題是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因為老年人也有自己的“精神追求”,
小品中趙麗蓉有一段探戈舞蹈的動作,此時的她已經64歲,還是堅持定期訓練舞蹈動作,
但是在跳探戈的時候,需要說什麼台詞卻犯了難,因為沒有找到合适的台詞,既概括舞蹈動作,又簡單易懂,
走着想,坐着想、躺着想、睡着想,有一天走到廣場,突然聽到了探戈的音樂,身體不自覺地動了起來,心想不就是躺着走嗎,也沒啥難的。
于是就有了經典台詞:探戈就是趟着趟着走,三步一蹿兩步一回頭,五步—下腰,三步一招手,然後你再趟着趟着走。也成了那一年的流行語。很多人給其他舞蹈也編了順口溜
4、《追星族》小品的又一次成功,她成為春晚導演的最愛,
到了1993年的時候,劇本确定後趙麗蓉的小品是第一個排練審核的,
效果不錯,但是這一年的小品演員像開挂一樣,
黃紅的《擦皮鞋》、趙本山的《老拜年》、嚴順開的《張三其人》、潘長江《橋》、張國立的《推銷》、陸鳴的《多多關照》、郭達蔡明的《黃土坡》、郭冬臨的《市場速寫》等都是這一年的。
未來活躍在小品舞台的演員這一年都有作品,當然馮鞏此時還在說相聲,
于是趙麗蓉放棄了這次晚會,理由是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缺席了春晚,但是電視台35周年的台慶時候,她還是帶來了經典的小品《追星族》,
這也是趙老師少數正面批評某一觀點的作品,
蔡明飾演的孫女代表了當時被港台流行文化沖擊的年輕人,
腦子裡隻有偶像,生活中都是偶像的痕迹,追星到了變态的地步,
追星時濺在身上的泥點子都被當成寶貝,
趙麗蓉飾演的奶奶,郭達飾演的父親理解不了也接受不了。
5、《吃餃子》到了年末,針對老年人難以理解年輕的想法的這個問題,她再次創作了小品《吃餃子》,
主要劇情是奶奶每天給孫子做餃子吃,因為她認為沒有人會不喜歡吃餃子,
她小時候最幸福的時候就是吃餃子,但是孫子不僅不喜歡吃餃子,還喜歡上了吃窩頭,
這個每次想起都會讓奶奶落淚的食物。因為吃窩頭就意味着那一年家裡又鬧了饑荒。
當然這次她沒有批評孫子,而是和孫子舉行了一場辯論賽——餃子是不是最好的食物,
最終的結果是打平手,因為孫子不喜歡吃餃子,說明國家富強了,再也沒有人挨餓了,
餃子不再是美好生活的标志。
6、《如此包裝》連續兩個和新思想碰撞的作品,讓趙麗蓉的人物定位發生了些許變化,
她成了一個先行者,從傳統中走出來,但是不固執己見,
雖然年齡大,但是依舊在不斷學習新事物的老太太形象,
在這種情況下,小品《如此包裝》誕生了,
這次是傳統戲劇撞上了流行的MTV,在年輕人當中傳統戲劇沒有一點優勢,
于是一大批包裝公司應運而生,打着弘揚傳統文化的旗子進行魔改,
為了這個小品,趙老師還專門學了rap,當然對于評劇演員出身的她,這不是問題,
問題是還要配合動感的音樂來一段勁舞。
舞蹈節奏快,于是趙老師在表演時一下站不穩,來了個單膝跪地,
因為應對得當,這個畫面觀衆都以為是提前設計好的。
整個小品沒有排斥流行的MTV,隻說把評戲改成這樣是糟蹋了好東西。
可能這就是當時小品受歡迎的原因,新事物她不會去否定,
更不會強迫觀衆支持自己的觀點,畢竟存在即合理,
當遇到不理解的事情時,恰好又不願意迎合時,唯一能做的就是獨善其身。
7、《打工奇遇》《如此包裝》獲得了當年的最受觀衆喜愛的節目一等獎,
到了第二年這個團隊再接再厲,推出了小品《打工奇遇》,也延續的上一個作品的風格,插入了歌唱元素。
雖然和前一部作品在劇情上沒有關聯,但是在主題上有承接關系,
包裝不僅體現在把傳統文化包裝成流行文化,在各個方面都被包裝了,而且包裝過度,
其中就有被過度包裝和宣傳的酒樓。
這部小品誕生了很多的經典台詞,
比如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看這道菜,群英荟萃,要您老八十,一點都不貴!
過來看一看,親口嘗一嘗!吃到嘴裡特别地脆!
如果你不相信你嘗一塊脆不脆。
哎……胡說!什麼二鍋頭兌水啊!
到了這兒,就得叫宮廷玉液酒~等等。
為了這個小品,不識字的趙老師還專門學習的書法,寫了“貨真價實”四個大字。
不出意外這個小品又是當年最受觀衆歡迎的節目一等獎,
8/9、《功夫令》和《老将出馬》趙老師的每部作品都能給觀衆帶來驚喜,但是畢竟是古稀之年,還是缺席的97年的晚會,
到了98年的時候,趙老師收到了小品《功夫令》的邀請,
不禁感歎當時的編劇真的厲害,始終能夠創作出符合當時情況的作品,
前面幾個小品是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碰撞的思考,
雖然在小品裡沒有輸,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沒有赢。
于是在98年的小品《功夫令》裡變成了對傳統文化的守護,
又是全國觀衆最愛的節目小品類一等獎,
到了99年又是精準貼合實事,《老将出馬》裡趙麗蓉帶頭學起了英語,
打開大門迎接世界來客。當然那個時代學習英語是一種時尚,
這也成了這也是趙老師的最後一個小品,因為在排練時出現了咳血,演出後就送去了醫院。
九十年代應該是小品的巅峰,湧現成了一大批優秀小品演員和經典小品。
最受觀衆歡迎的節目一等獎輪番更換,能夠連莊的隻有趙麗蓉一人,
當然1999年後,本山獨攬了全部的一等獎,直到這個獎項消失。
在衆多小品中,趙麗蓉的小品最與衆不同,她的每一個小品都能引起觀衆的思考,但是觀衆不會排斥它的“說教”,不會說它強項讓觀衆接受她的觀點。
《急診》探讨獨生子和溺愛。
《英雄母親的一天》的講平民英雄和誇張媒體。
《媽媽的今天》的思考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追星族》痛斥年輕人對流行文化的不分好壞的全盤接受。
《吃餃子》裡奶奶和孫子對餃子(好東西)的進行和平讨論,有歧義時,不用血脈進行壓制。
《如此包裝》裡不一味否定外來文化,但也不允許糟蹋傳統文化。
《打工奇遇》講貨真價實的意義。
《功夫令》既然外來的文化擋不住,那就守護好自己的文化
《老将出馬》裡老太太主動學英語,歡迎來自世界各地來客。
這些主題現在依舊不過時,很多還是現在小品演員創作的靈感,隻是技巧不行,觀衆不喜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