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水是有靈性的,洱海應該是有靈魂的,
一個有靈魂的海必定是美的。
一個與衆不同的湖泊,
必定會留下一個神奇的驚歎号,它的神奇裡,
自有見慣生死變化後波瀾不驚的澹定,
曆經滄桑後的平和,
讓人們始終不敢對它有絲毫的觑視。
而這裡,
就有着神秘的南诏國和大理國王陵之謎。
探秘
悠悠歲月,循環往複
從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蒙氏崛起,直至蒙古憲宗三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滅大理國為止,604年間先後共有38位“國王”“皇帝”登上曆史舞台。而南诏大理國王陵,卻至今仍不顯山、不露水,令人無處尋覓。
♦ 南诏王死後,并不像中原王朝帝王那樣,棺椁畢備,全身而葬,而是實行一種“金瓶葬耳”的獨特葬俗。所謂“金瓶葬耳”,就是通過特殊的處理方法,把南诏王的雙耳取下來,放進黃金做的瓶子内保存。“金瓶”之外,套上白銀做的精美盒子,供奉在特别的房間内。這種供奉南诏王雙耳的房間稱為“别室”,非常地隐蔽。南诏王遺體的其他部分,則用火焚化,用土掩埋。一年之中,四時八節,都要把“金瓶”請出,舉行隆重的祭典。這就是史籍中所記的“唯收兩耳,深藏别室,四時将出祭之。
♦ 南诏而後,鄭氏大長和、趙氏大天興、楊氏大義甯三個王朝,是否實行“金瓶葬耳”,文獻上沒有記錄。但是,後世有材料說,大天興國趙善政的陵墓,直到清代,人們還能确切地指出它的所在。
♦ 大理國段氏時期,佛教盛行,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幾乎成為國教。受佛教“戒火自焚”主張的影響,自寺僧至民間火葬十分盛行。20世紀70年代,大理五華樓遺迹内發現大批火葬墓碑,其中有一通《高姬碑》。高姬出身大理國權貴高氏,身為王姬,當然是王室成員。《高姬碑》的發現,說明大理國時期,王室成員也是實行火葬的。但大理國段氏22代國王的陵墓所在,目前也沒有線索可尋。元代12代大理段氏總管,隻有第9代總管段功的陵墓,位于大理崇聖寺西側,其餘11代總管的陵墓,既不見于文獻記載,也沒有發現遺迹所在。
現在可以确定的一點就是,南诏大理國王的葬俗從本質上講都是火葬,至于南诏大理國王陵,我們目前隻能推測最有可能在哪些地方被發現。
♦ 南诏大理國時期,洱海周邊地區是統治的核心地帶,被稱為“首邑之地”,南诏大理國在這一區域内設置“十赕”, “十赕”區内,蒼山洱海之間的狹長平原,是南诏大理國直至元代段氏總管時期的王都與總管府所在地,所以蒼山麓、洱海濱的廣闊地帶,是王陵最有可能的分布地。
♦ 南诏發祥地巍山,是南诏王陵又一處可能分布的地點。南诏統一洱海地區的大業,由第六代南诏王皮邏閣完成,時間是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在此之前,已有舍龍、龍迦獨、細奴邏、邏盛、盛羅皮五代南诏王過世,這五代南诏王,應該葬在巍山。南诏統一洱海地區,遷都太和城之後的11代南诏王,死後也有可能“歸葬”到南诏故地巍山。
♦ 與巍山相鄰的彌渡,南诏大理國時期稱為“白崖”,蒙世隆時期鑄造的“南诏鐵柱”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鐵柱廟内。“白崖城”是南诏安置“五诏”遺老遺少的地方,南诏王室成員經常到此遊獵。南诏時期許多顯貴的份地、賜田都在富庶的白崖壩子内。這裡也是南诏大理國王陵極有可能分布的地區。
♦ 以今天昆明市為中心的滇池地區,是南诏大理國時期的另一個中心區。不過史書記載,南诏王隆舜卒于東京(善闡),卻要“葬返國中”,說明南诏後期,南诏王雖然久居東京,但死後都必須歸葬“皇都”大理。如此說來,今昆明地區發現南诏大理國王陵的可能性極小。
♦ 今天四川西昌一帶,南诏大理國時期稱為“建昌府”。由于南诏與唐王朝、吐蕃的戰和關系不斷變化,此區域成為三方争戰的焦點;大理國時期“宋揮玉斧”,以大渡河為界,設防大理國,建昌地區成為最為敏感的地區之一。這裡發現了“博什瓦黑石刻”,其中就有“南诏王出巡圖”。文獻記載勸豐佑的母親捐資修建的景淨寺就建在這裡。所以這裡也有可能成為王陵所在地。
♦ 此外,明代李元陽《大理府志》、《重遊石寶山記》以及後來的《石寶山小志》等文獻,都提到劍川石鐘山上隐藏着巨大的“石洞”。記載說,當地人曆代相傳,山谷中有幽深的石洞,洞内雕有佛、菩薩、羅漢造像無數,當地樵夫往往能指其所在。李元陽曾前往探訪,但無功而返。“石洞”是否存在,成為自明代至今人們常常提及的話題。我們深信,石鐘山還有迄今未被發現的造像。有的學者認為,南诏大理國王陵,就很可能隐藏在石鐘山的“石洞”之中。
用考古學的行話來說,南诏大理國王陵沒有被發現,并不等于它不存在。因為被人們揭露的曆史秘密,與曆史的真相相比,永遠是滄海一粟。也許,在人們不經意的某一天,南诏國和大理國王陵會突然出現。
來 源 | “愛上大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 輯 | 彙客廰文旅(huiketingwenlv)
【彙客廰文旅】緻力于打造“任性、好玩、有态度!”的文化旅行專屬社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