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作為社會紐帶的戲劇藝術正向所有人張開懷抱

作為社會紐帶的戲劇藝術正向所有人張開懷抱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1 12:35:47

本周,文藝圈正被一部長達12小時的話劇《2666》刷屏,法國青年話劇導演朱利安·戈瑟蘭将波拉尼奧長達80萬字的同名小說搬上了天津大劇院的舞台。這部奇劇來自哪裡?答案是:2016年阿維尼翁戲劇節。

阿維尼翁戲劇節(Festival d’Avignon)對于戲劇觀衆群體來說并不陌生,甚至算得上是一記響當當的廣告。它是世界三大戲劇節之一,與英國愛丁堡戲劇節和德國柏林戲劇節齊名,卻是其中唯一一個在小城裡舉辦的盛會。阿維尼翁戲劇節每一年的劇作中有75%以上為世界首演,似乎已成為了舞台演出作品的試金石。

阿維尼翁戲劇節于每年7月在法國南部阿維尼翁城内舉辦,到今年已經是第71屆。這是法國現存最古老的藝術節,法國戲劇導演讓·維拉爾(Jean Vilar)在1947年創辦了這一節日,當時的法國剛剛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中走出并開始重建,戲劇節的宗旨便是使戲劇走出藝術殿堂、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推動法國文化藝術的複興。本屆戲劇節從7月6日一直持續至26日,在小小的阿維尼翁城内,會有機會邂逅活躍在國際戲劇和舞蹈舞台上的各類大腕。

今年戲劇節官方IN單元共包含來自22個國家的50餘部戲劇作品,在過去的一年中,藝術總監奧利維·皮(Olivier Py)和劇目統籌阿涅斯前往世界各地,尋找發現這些風格迥異卻都質量過硬的佳作。今年戲劇節上有不少來自南撒哈拉地區的戲劇作品,都源于阿涅斯在非洲的廣泛走訪和多次發掘。

作為社會紐帶的戲劇藝術正向所有人張開懷抱(作為社會紐帶的戲劇藝術正向所有人張開懷抱)1

IN單元中對于中國觀衆來說較為熟悉的,有德國當代教父級戲劇大師弗蘭克·卡斯多夫(Frank Castorf)的《虛僞的陰謀/莫裡哀先生的生活》,以值得玩味的方式探究了藝術家和政治家間的關系;以多媒體視聽劇場聞名歐陸劇場的英國女導演凱蒂·米切爾(Katie Mitchell),為法國荒誕派劇作家讓·熱内(Jean Genet)的《女仆》賦予了新的表現和解讀方式;法國知名女演員朱麗葉·比諾什(Juliette Binoche)帶來了她的音樂作品《無論如何都要生活》;歐洲炙手可熱的青年戲劇導演西蒙·斯通(Simon Stone)的新作《易蔔生之門》,運用嶄新的劇作方法,追溯了作為人類生存本能的戲劇,并試圖向觀衆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所有異常都已成為常态的奇異世界裡,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生活?

來自監獄的《哈姆雷特》:

建立紐帶是大衆戲劇的核心目的

“藝術能告訴人類真相,當我們渴望真理,當所有的政治前景對于我們來說已變得難以承受,”奧利維·皮說,“藝術成為了我們唯一能夠擔負的真理。”今年,他本人也獻上了兩部作品《巴黎人》及《哈姆雷特》,後者是由阿維尼翁地區監獄裡的囚犯演出的。

在阿維尼翁,舞台藝術成為了一種交流媒介和話語連結,戲劇、舞蹈、偶劇、音樂、多媒體與跨界演出等不同門類、不同特色的演出彙聚一堂,不同的語言在這裡不構成栅欄或障礙,反而碰撞出了文化交融的斑斓色彩。阿維尼翁戲劇節不是法國的戲劇節,而是全世界表演藝術者與觀衆的節日;它不是知名劇團和精英人士的高級點心,而更像是一場面向所有人的、豐盛而開放的文藝爬梯,連來自當地監獄的演員們也不例外。

作為社會紐帶的戲劇藝術正向所有人張開懷抱(作為社會紐帶的戲劇藝術正向所有人張開懷抱)2

2016年7月,阿維尼翁地區監獄裡的10位服刑人員第一次在監獄體育館上演了經典莎翁戲劇《哈姆雷特》,這是他們自己選擇的劇本,在奧利維·皮的戲劇工作坊排練了數月,最終成型,演出現場的獄友、獄警和政界人士被深深打動。今年夏天,他們走出高牆,站到了讓·維拉爾故居的舞台之上,在戲劇節上繼續着這場戲劇冒險——“建立一個紐帶,這是大衆戲劇藝術的核心目的所在。”奧利維·皮說:“監獄不是他們的身份,我與他們合作就像我與其他專業演員合作一樣。監獄是一個失敗之地——囚犯們從前的生活失敗了,監獄的感化教育多數也以失敗告終,監獄體系并沒有使他們活得更好。然而劇場是一個你可以獲得成功的地方,我們沒辦法讓一個業餘提琴手在幾周的訓練之後上台表演,但是一個人排練幾周就可以上台表演《哈姆雷特》。劇場賦予人們不平凡的體驗,也讓他們靠近自己的心靈。”

開幕大戲《安提戈涅》:

現實複雜,我們不是非友即敵

今年阿維尼翁戲劇節的開幕大戲是由日本話劇導演宮城聰(Satoshi Miyagi)執導的《安提戈涅》(Antigone)。在歐洲最大的中世紀哥特式建築、興建于14世紀的阿維尼翁教皇宮裡,數十位日本演員以日語講述了索福克勒斯的古希臘悲劇,法語字幕投影在宮牆之上,來自世界其他國家的觀衆戴着實時顯示英文字幕的眼鏡觀劇,“藝術無國界”的真義在開幕之夜彰顯。

作為阿維尼翁戲劇節曆來最主要的演出場地之一,教皇宮新宮中庭廣場曾經被花海麥田所點綴,但四十米長的中庭覆滿清水、變身池塘,這還是自1947年以來的頭一回。水光與夜色相映,在巋然不動、高聳堅固的巨石宮牆前泛起漣漪,模糊了這一巨大的露天舞台與整個自然環境之間的邊界。這一舞台的水如同冥河,也仿佛神廟,以死亡為主題的《安提戈涅》在此展開了所有對話與沉思,上演了一出對于仇恨、暴力和不公的控訴與對抗。當演員的身影被燈光放大,打在數十米高的教皇宮宮牆之上,明月高懸,音樂節奏款款重複,古希臘戲劇最初強調的“舞台上的神靈”仿佛真的降臨于此。

作為社會紐帶的戲劇藝術正向所有人張開懷抱(作為社會紐帶的戲劇藝術正向所有人張開懷抱)3

除了頗具日本特色的音樂之外,其中一個重要形象的設置也體現了宮城聰對于文化碰撞的态度——在冥河之上泛舟來去、掀開這一場悲劇的序幕并為此作結的人物,竟不是希臘神話裡的船夫卡戎,而是一位來自亞洲的佛教僧侶,在水面上播撒着一盞盞佛燈。值得一提的是,從1990年開始,宮城聰便将戲劇表演中的台詞與身體分割開來,劇中每一個角色對應着兩位演員,一人負責台詞表演,另一人負責身體表演。當一意孤行的國王站在巨石之上憤怒發狂之時,負責台詞的演員雙膝跪在水中歇斯底裡,與另一人的所有動作一一對應,分毫不差。

在首演之後,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記者對導演宮城聰進行了簡短專訪。當時已是淩晨兩點鐘,參加完慶功晚會的演員們已回到舞台上開始了新一輪排練。

界面文化:這部古希臘戲劇在今天看來依然有很強的政治指向和隐喻,有觀衆說可以看出你在指向女權主義甚至是特朗普上台這樣的政治背景。你出于何種考慮,在這個時代再次把這部古老的劇作搬上舞台?

宮城聰:《安提戈涅》這部劇在過去的20年裡都沒有在日本演出過,原因大概是日本的年輕世代對古希臘戲劇中的種種掙紮全無興趣。我第一次排演《安提戈涅》是在2004年,為了參加一個紀念索福克勒斯誕辰2500周年的希臘戲劇節。這次之所以把它帶到阿維尼翁,并不是單純想呈現一個弱女子對抗強大的政治勢力這樣的議題。我想通過《安提戈涅》表達的是,世界至今依然如此,人類二元對立地粗暴看待這個世界,要麼好要麼壞,要麼善要麼惡,要麼友要麼敵,近幾年來這種趨勢更加顯著了,于是,怒火和戰火在全球各處肆虐。教皇宮作為劇場是很特别的,幾個世界以來的宗教、政治和軍事力量曾在此彙聚,所以我希望在這個特殊的舞台上,以這種日本式的、對于古希臘戲劇的呈現方式,讓觀衆們認識曆史、現實與人性的複雜。

界面文化:看這部劇最深刻的感受是,整個環境都成為了戲劇的内容本身,包括教皇宮的城牆、舞台上的水面,甚至月亮也成了一盞場燈。

宮城聰:這部劇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阿維尼翁教皇宮這個劇場“定制”的。我2016年7月來過這裡,再一次被它巨大的舞台所震撼。大多數觀衆面對的其實是高大的城牆,而不是低處的舞台,于是我将城牆也設置成了一個舞台,巨大的影子會投在上面。這個舞台本身有40米寬,對于一個導演來說,在這裡演出要面對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如何處理這麼大面積的舞台。之前在此演出的一些劇并不成功,因為那些導演安排了太多的元素,希望可以把這個舞台填滿。所以我的想法是,隻用一種東西,讓這個舞台變得更有趣、更可控,于是我就想到了水。

作為社會紐帶的戲劇藝術正向所有人張開懷抱(作為社會紐帶的戲劇藝術正向所有人張開懷抱)4

界面文化:你會把《安提戈涅》帶到中國演出嗎?

宮城聰: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演出場地,我十分樂意!

……………………………………

歡迎你來微博找我們,請點這裡。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衆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