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南方和北方哪裡比較冷

南方和北方哪裡比較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6 22:43:10

“北方的冷是物理攻擊”

“南方的冷是魔法攻擊?”

“北方過冬靠暖氣,南方靠一身正氣?”

蘇州最近迎來了新一輪降溫

南方和北方哪裡比較冷(南方濕冷北方幹冷)1

南方的濕冷透髓

北方的寒風呼嘯

今天,大家和小科君來比一比

冬天,南北方哪裡更冷?

幹冷,濕冷怎麼比較?

氣象上常會用基于感知的概念描述溫度

例如,體感溫度,風寒指數

南方和北方哪裡比較冷(南方濕冷北方幹冷)2

體感溫度,主要由氣溫和濕度決定

同樣的低氣溫條件下

環境中的水分含量更高時

會帶走身體更多的熱量

冬天南方的“濕冷魔法”

就是降溫 高濕度的組合效果!

南方和北方哪裡比較冷(南方濕冷北方幹冷)3

幹燥的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北方人在冬天就算穿的不多,也足夠守住身體散發的熱量以維持正常體溫,隻是暴露在空氣中的部分比南方在感覺上更冷。

南方普遍潮濕,空氣中水分含量要遠多于北方,并且濕空氣熱傳導的速率要比幹空氣大,從而導緻了我們身體更多的熱量散發到空氣中,并感覺到異常寒冷

南方和北方哪裡比較冷(南方濕冷北方幹冷)4

我們日常穿的衣物,蓋的被子都是紡織物,具有一定的吸濕能力。南方相對濕度很大,這就導緻衣物易潮濕,保溫效果大打折扣。不僅如此,身體産生的熱量很快就會被傳導到空氣中散發掉,衣服穿再多效果也不明顯。

南方和北方哪裡比較冷(南方濕冷北方幹冷)5

科學研究表明,當空間内的溫度降低時,飽和蒸汽壓降低,随之相對濕度升高。這也就解釋了,南方寒潮來臨,盡管降溫後的氣溫和北方相差不大,但是南方人體感上的冷卻更刺骨。

南方冬天為什麼不裝暖氣?

感覺冷不冷,也要看室内溫度!

冬季,大家的戶外活動時間逐漸變短

室内待得更久時,過冬看的就是室内溫度

南方小夥伴在室内瑟瑟發抖時

總想問為什麼南方不像北方那樣集中供暖呢?

南方和北方哪裡比較冷(南方濕冷北方幹冷)6

在過去,由于能源緊張,國家大緻沿着秦嶺淮河劃分了一條供暖分界線,分界線以北地區集中供暖,暖氣以南不進行供暖。而當初決定北方為集中供暖區,南方不集中供暖是基于三大因素:

南方和北方哪裡比較冷(南方濕冷北方幹冷)7

氣候因素:當時是在日平均氣溫穩定低于或等于5℃的天數大于或等于90天的地區實行集中供暖,以此為标準,秦嶺—淮河線就成為了南北集體供暖的分界線。但是當時對人體感受影響很大的濕度,沒有考慮進去。

南方和北方哪裡比較冷(南方濕冷北方幹冷)8

工業因素:當時集中供暖的安排還有發展工業的考量。“一五計劃”的106個民用工業企業中,有50個設在東北,其餘大部分企業都位于結冰區,南方基本沒有。通常意義上理解的集中供暖,主要是熱電廠的熱電聯産供暖,由此,熱電廠和煤炭就顯得很重要。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熱電廠大部分都在北方,尤其是東北三省,因此北方更有利于供暖。

南方和北方哪裡比較冷(南方濕冷北方幹冷)9

2020全國煤礦企業分布圖

社會因素:房屋改造成本高,在南方全面建立起取暖管道、供暖泵房等基礎設施,是一筆非常龐大的開銷。再者是,北方常見的法定供暖期為當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共約四個月,而南方冬季天數總體比北方少。如果集中供暖設備運轉不充分,或者每年冬季開不了幾天,集中供暖的效果就難以顯現,平攤到用戶身上的費用會很高的。

沒有暖氣,南方人如何保暖呢?

“北方的冬天有暖氣護航”

“南方人卻被封印在被子裡”

在南方的小夥伴們

又該如何解決取暖的問題呢?

南方和北方哪裡比較冷(南方濕冷北方幹冷)10

設備采暖地暖采暖,符合人體“腳暖頭涼”的舒服感覺,被稱為最舒适的采暖方式。而且安裝地暖隻會對層高有一定的影響,對裝修沒有任何影響。空調采暖,現在的家用空調,基本都是冷暖式的,這就使得空調采暖成為了南方冬天采暖最簡單直接的方式。

南方和北方哪裡比較冷(南方濕冷北方幹冷)11

降低濕度:在室内,可以利用除濕機等除濕設備,抽取空氣中水分。這樣不僅能夠降低空氣濕度,提高室内的體感溫度,還能防止物件發黴。

食物驅寒:冬季嚴寒,和家人朋友們圍爐而食,充滿了暖意與溫情。此外,在平時還可以多吃薏仁、芋頭、赤小豆等健脾利濕的食物,在寒冷時,比平時多吃一些,可以有效禦寒。

南方和北方哪裡比較冷(南方濕冷北方幹冷)12

冷空氣抵達蘇州

不管是幹冷,還是濕冷

大家都要時刻注意做好保暖準備

雖然南北寒冷有區别

但我們想舒服過冬的心情是一緻哒!

南方和北方哪裡比較冷(南方濕冷北方幹冷)13

編輯:文刀

本文編輯自:科學辟謠、生命時報等

科普蘇州

ID: kepusuzhou

科普蘇州Q3:94803309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