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各地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降溫,降雨和降雪成了普遍現象,對不少蔬菜的行情都産生了影響,黃瓜、青椒等蔬菜的價格都有不小的漲幅,批發價達到了5塊多。而降溫對水果并沒有造成影響,不少果農都感到慶幸,但面對低迷的行情,也十分着急,尤其是砂糖橘、沃柑、耙耙柑等應季水果。即使現在臨近春節,這些柑橘類水果也是銷量起來了,而價格卻沒太大波瀾。
冬季的國産水果,除了柑橘類之外,種類并不多,枇杷、楊桃、龍眼等在此時都算是比較小衆,而且産量也十分有限。此外,青棗算是最近10年來發展得比較快的秋冬季水果,種植規模已經發展得很大,在福建、廣東等地有很多農民種植,但最近幾年的行情卻并不如意,口碑也是越來越差。相比起5、6年前的一斤5、6元的收購價格,如今已輝煌不再,果農們開始愁賣。
與衆多被認為容易上火的柑橘類水果同時上市,青棗顯得比較特别,成熟度達标的青棗汁水豐富、口感清脆,是冬季不錯的補水水果。青棗的采收期長,從11月份一直能持續到第二年的2月,正好趕上春節的銷售旺季,占盡了天時。同時在很多人看來,春節吃了很多上火的、油膩的食物,其間吃幾個青棗既解膩又清熱,是非常完美的搭配,所以前幾年的春節青棗都有不錯的銷量。
隻是這兩年青棗開始暴露出一些問題,讓果農們開始愁賣,沒有了往日那種火熱的銷售場景。其中疫情還算是比較小的意外,除了2020年春節後的影響外,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主要問題還是出現在種植和果子本身的品質上。在種植上,青棗的管理是比較繁瑣的,其中對于果子的生長,要套袋防蟲、保溫等,還得提供人工照明促進生長速度,這都是不小的投入,因此果農對于價格尤為敏感,随着種植的人越來越多,害怕虧損而早采的現象也越來越多。
要說青棗的品質,正常成熟的并不差,頂多被嫌棄味道寡淡(這本就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其他幾乎沒得挑,但是成熟度不夠的,那就差強人意了。如今市場上售賣的很多青棗,個頭大、顔色青綠,看着十分誘人,但不少網友購買之後表示:果子又硬又澀,一點也沒有清甜的感覺,誰還買?其實成熟度較高的青棗應該是顔色偏黃或偏白,吃起來才會水分充足、口感清脆,又硬又澀的完全是成熟度不夠。
如今的青棗與前幾年的猕猴桃有着相似的遭遇——早采,所以造成了它的口碑變差,随着越來越多消費者踩坑,也就不斷放棄購買青棗。市場銷售不給力,也就直接反映到了産地,如今在廣東部分産區,青棗的收購價格已經跌至1元,在1.5元左右的果子比比皆是。這讓付出人力物力的果農感到很受傷,甚至已經陷入了虧本狀态,一些果農也動了改種的心思。
面對現在這樣的困局,隻有提高采摘成熟度,将品質更好的果子呈現在消費者面前,才有可能改變現狀,隻是會給商家們帶來的銷售壓力也就更大了,這也是目前需要調和的關鍵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