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原因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原因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8 18:04:04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才是真正的“身在曹營心在漢”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原因(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1

“身在曹營心在漢”出自《三國演義》,說的是關羽與劉備失散後,被曹操圍困在屯土山,不得已投降了曹操。但關公提出三個條件:一、降漢不降曹;二、贍養劉備兩個夫人;三、一旦知道劉備消息,無論千裡萬裡赴湯蹈火也要投奔兄長。曹操愛惜人才說,隻要雲長歸順,什麼條件都答應。曹操對關羽優待有加,黃金美女,糖衣炮彈,又是封侯,又是贈馬,上馬金,下馬銀,但關羽始終沒有忘記桃園結義,最後,還是千裡迢迢“過五關,斬六将”追随劉備而去。關羽雖然“身在曹營心在漢”,但是,斬顔良,誅文醜,華容道放曹等等,算是報答了曹操的恩情,關羽的忠義,令後人敬仰。

但真正“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卻是徐庶,他在被迫“棄劉歸曹”後,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雖然身在曹營卻“終身不設一謀”,因此,徐庶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光輝典範。

吳貫中的《三國演義》說,徐庶化名單福,聞玄德是仁德之主,前去投靠,拜為軍師,接連打了兩次漂亮的勝仗,還襲取了樊城,使劉備聲名鵲起,也讓劉備集團在逆境中看到了希望。可是,好景不長,其身份被程昱識破,并設計将徐庶老母騙至許昌,又假借徐母家書,逼徐庶就範,這就是俗語典故“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由來。

徐母被捉,史籍與演義皆同,所不同的是細節,《三國志·諸葛亮傳》曰:“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征,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衆南行,亮與徐庶并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

這段記載,與“演義”有兩點不同。第一點,這時的諸葛亮已經在劉備陣營,說明“三顧茅廬”在徐庶辭劉之前。第二點,徐庶的母親并非曹操用計捉取的,而是在追擊劉備時俘獲的,說明此時的徐庶已經将老母接至劉備軍中或安排在樊城、新野居住,隻是當時劉備的力量薄弱,實力不足以保護部下及家小,甚至連自己的家眷都差點被捉。

另外,魏略曰:庶先名福,本單家子。說明單福也不是化名,而是本名。單也不是姓,而是出身寒門的意思,《三國演義》正是采用了《魏略》的記載,将其化名單福,顯然是以訛傳訛。徐庶的原名,應該叫徐福,因行俠仗義,不得已改名,信史中也無曹操僞造徐母家書的記載。

徐母被捉後,徐庶急忙辭别劉備說:“本欲與将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别。”看來,徐庶侍母至孝,為了盡孝,連王霸之業都可以抛棄,說明徐庶是個視家庭比事業更重要的行孝之人,隻是可惜了徐庶的滿腹經綸。

徐庶是位足智多謀又文武雙全的人物,年輕的時候,他隻身闖入仇家手刃仇人,武功可謂了得。後棄武從文,雖然出場很少,也是屢有建樹,曹操的頂級謀士程昱稱,徐庶之才十倍于己,當是肺腑之言。曹操正是看中徐庶的聰明才智可以為己所用,才想方設法将其賺至自己門下,曹操愛才心切,但卻忽略了徐庶是一位真正的忠義之士。

徐庶投奔曹營後,确實謹記諾言,恪守誠信,即使在曹操将遭到毀滅性打擊的時候,也不願透露機密,隻是采用了龐統的計謀,避之而去。據《三國志》記載,當時,與徐庶一起投奔曹操的還有一位石韬。諸葛亮北伐時,韬仕曆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将、禦史中丞。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徐庶字)、廣元(石韬字)仕财如此,歎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徐庶至曹營後,的确沒有進獻任何針對劉備的計謀,諸葛亮之歎,恰好為徐庶的“身在曹營心在漢”作了有力注腳。

小說家沒有濃妝重彩升華徐庶的忠義節操,這的确是極大的遺憾!

(本篇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