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開學季,一大波新生即将開始嶄新的大學生活。殊不知,眼下也是各類詐騙分子“集中出手”的時機,大學新生缺乏社會經驗,很容易成為他們下手的目标。在此盤點幾項常見詐騙陷阱,學生和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上當受騙造成損失。
“新生群”陷阱——
近來,在QQ平台上,黑龍江、吉林、北京等地山寨“新生群”亂象頻出。有人建群後,向新生每人收取數元入群費;還有人瞅準新生,将已有的普通群改名為“xx級新生群”,吸引新生入群,在群裡發兼職廣告賺取提成;或以學長、學姐名義騙取新生錢财。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提醒新生們一定要及時與學校的老師聯系;遇到詐騙和敲詐勒索,可以直接報警。
“校園貸”陷阱——
近幾年,一些網絡貸款平台專門面向在校大學生推出貸款業務,由于無任何抵押,手續簡單,吸引了很多學生,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校園貸”。然而,這看似簡單的貸款模式背後卻隐藏着不小的風險。學生無穩定收入,若出現無力還款的情況,則會一步步走入被設計好的陷阱中,最終利滾利導緻學生面臨巨額債務。
大學生要秉持正确的消費觀,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選擇安全可靠的金融機構進行貸款。對于身陷校園借貸泥潭的大學生,應向家長和學校求助,并盡可能及時還款。同時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轉賬憑證、消費憑證、還款記錄等電子記錄作為自己的維權證據。對于正在遭受網絡平台騷擾威脅的學生,應當及時向老師和同學反映情況并向公安機關報案。
“掃一掃”陷阱——
出門不帶現金,付款時拿手機“掃一掃”,已經成為我們最主要的支付方式。需要提醒大學生的是——警惕其背後的陷阱。如果在路邊遇到掃碼得紅包等促銷活動時,請謹慎辨别,盡量遠離。
警方提醒:對于陌生的二維碼不要随便掃,更不要随意将自己的付款二維碼給别人。在通過網絡社交軟件非面對面轉賬時,不要使用識别圖片二維碼的方式進行轉賬彙款等。
“熱心人”陷阱——
在入學報到時,切不可相信所謂的“熱心人”,更不要讓别人代替自己去繳納相關費用。騙子通常會假冒迎新人員的身份與家長、學生主動搭讪,取得信任後,以代繳學費、前往銀行取錢為由趁機詐騙。
提醒新生,一定要按照學校的相關規定,到指定的繳費地點辦理入學手續。同時,學校會出具相應的收費票據,如有疑問,可以咨詢學校老師。遇到詐騙行為,要及時報警。
“老鄉求助”陷阱——
剛入學時,新生相互不認識,一些不法分子常喬裝打扮冒充在校大學生或者老鄉,以沒帶錢、急用錢等方式博取學生的同情進行詐騙,并乘機盜走學生的财物。
警方提示:這類詐騙往往選擇銀行網點已關門的傍晚或晚上作案,而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往往很容易相信騙子編造的故事,産生同情心,進而被騙。對陌生人,應想辦法确認其身份,離開宿舍時應将貴重物品随身帶走,或者存放起來。夜晚睡覺一定要注意關好宿舍門窗。
“免費體驗”陷阱——
美容咨詢十分鐘,貸款3.5萬元,反悔要扣1萬元違約金;拿身份證拍個照、簽個字,不僅免費做美容還能拿小費,最終卻發現倒欠6萬元信用卡債……
如今,一些美容機構瞄上了涉世未深的學生們作為“獵物”。消協提醒,大學生在消費時應考慮個人和家庭的承受能力,避免過度消費,給家人和自己帶來麻煩。不要被“免費”“優惠”“便宜”等字樣沖昏頭腦,每一次的簽字與個人證件的出示、複印、掃描都需要三思而後行,對于合同款項要仔細研讀,對于對方的承諾更需要白紙黑字保留證據。
推銷陷阱——
目前,許多在校大學生喜歡做兼職,而詐騙分子經常冒充校内兼職代理,通過推銷産品及尋找代理進行詐騙。他們一般會在傍晚或者午休時間進入宿舍,巧舌如簧、手腳麻利,先是假稱自己是校園代理商,并迅速與大學新生建立起校友關系,然後給大學新生試用産品,利用他們不好意思拒絕的心理,兜售存在各種質量問題的産品。
警方提示:對方在推銷的同時會利用大學生期待在校内有一份兼職的心理,抛出誘餌,大學新生遇到這類推銷詐騙,要果斷拒絕,不要懼怕或者難為情,更不要輕信任何廣告、推銷。
流量陷阱——
在校期間,許多大學生經常因手機流量不夠而煩惱,有的會從網上尋找低價流量套餐,其實,這正是許多犯罪分子挖好的坑。
警方提示:購買流量套餐後通過加QQ聯系後進行支付,非第三方支付平台頁面進行支付的都可能是騙局。
“電話詐騙”陷阱——
詐騙電話要多提防。有的電話内容以資助新同學學費、生活費為由,騙取銀行卡密碼。還有的打電話自稱是教育部門或校方,以返還學費等為名,讓學生提供卡号、密碼。警方提醒:對自己的隐私要嚴格保密,遇到此類事件要先向有關機構電話求證,遇到欺詐行為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
同時,新生對自己的身份證等重要證件應妥善保管,不能借給他人使用。防止他人借用你的身份證以及複印件辦理各種銀行卡、電話卡、借記卡等相關有價憑證。
資料來源:新華社、新華網、中國青年網、北京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