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蠟梅為什麼隻有一隻顔色

蠟梅為什麼隻有一隻顔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5 15:11:40

今年恰逢臘八和大寒趕在同一天,俗話說,“冷不過大寒”,喝過臘八粥後,天氣果然一天天轉暖,昨天晚上竟淅淅瀝瀝下了半夜的小雨,早上起來,院子裡的草坪隐隐透出綠意,林子裡氤氲着霧氣,恍若春天已經到了。走在黑色玄武岩鋪就的小徑上,我呼吸着濕漉漉的空氣,忽然有一縷若有若無、高雅幽回的香氣飄過鼻翼,往前走了幾步,這股香氣卻再也追尋不到,返身折回,又聞到絲絲縷縷的馨香,這可真稱得上是“暗香浮動”了。循香尋去,牆邊那片淡竹的後面,有一叢灌木,高不過三米,枝條是灰褐色的,長有皮孔,顯得有些粗糙,葉片還沒有萌發,枝條上綴滿了一個個黃色小燈籠一樣的花苞,有的微微張開口,沁人的香氣就是從那吐露出來的。

蠟梅為什麼隻有一隻顔色(蠟梅看上去不起眼)1

蠟梅為什麼隻有一隻顔色(蠟梅看上去不起眼)2

蠟梅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說的就是這個吧,不過在我的印象中,北方是不産梅的,除了那種冬天可以搬到室内的白梅、紅梅盆景。這應該是蠟梅吧,它和梅又有何區别呢?

回去查資料,在植物學分類上,蠟梅與梅一點關系都沒有。梅為薔薇科杏屬落葉喬木,蠟梅為蠟梅科蠟梅屬落葉灌木。梅的葉子寬卵圓形,和杏葉差不多(如果簡單粗暴的理解,梅就相當于生長在南方的杏,隻不過比杏要婉約一些),蠟梅的葉子是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有點像桃葉。

蠟梅為什麼隻有一隻顔色(蠟梅看上去不起眼)3

蠟梅為什麼隻有一隻顔色(蠟梅看上去不起眼)4

梅的花色從白、粉紅至暗紅,甚至還有淺綠色,蠟梅的花色則以黃色為主調。梅可分為花梅和果梅,花梅可賞花,果梅的果實為核果,可食,俗呼“梅子”,宋賀鑄《青玉案》:“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說的就是它。春末夏初梅子黃熟的一段時期,長江中下遊地區連續下雨,空氣潮濕,衣物等容易發黴,稱作“梅雨季節”。

蠟梅為什麼隻有一隻顔色(蠟梅看上去不起眼)5

青梅

梅子是青的,所以又稱作“青梅”,“青梅竹馬”,青梅象征着女孩子的青春和青澀,還有成長和愛情。《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操曰:‘适見枝頭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張繡時,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計,以鞭虛指曰:“前面有梅林。”軍士聞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見此梅,不可不賞。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會。’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

蠟梅為什麼隻有一隻顔色(蠟梅看上去不起眼)6

青梅煮酒

曹操先講了一個“望梅止渴”的故事,然後二人相對青梅煮酒,注意這裡不是把青梅放在酒裡煮,“煮酒”是高溫煮沸過防止酸敗的酒,在當時算是精心加工過的好酒,青梅是用來下酒的,以其酸甜爽口豐富酒的味道。

蠟梅為什麼隻有一隻顔色(蠟梅看上去不起眼)7

後世有了蒸餾酒,才可以用青梅泡酒做青梅酒。青梅幹制可以做梅幹,

蠟梅為什麼隻有一隻顔色(蠟梅看上去不起眼)8

話梅

鹽漬或糖腌做話梅、梅醬,

蠟梅為什麼隻有一隻顔色(蠟梅看上去不起眼)9

烏梅

蠟梅為什麼隻有一隻顔色(蠟梅看上去不起眼)10

可以熏制成烏梅,入藥或做酸梅湯。青梅味道偏酸,是古時重要的酸味調料,《尚書·商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孔安國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這是殷商高宗武丁對傅說說的話,作羹需要鹽和青梅來調味,治理國家,你要做我的鹽和青梅。蠟梅的果實是瘦果,外面包裹一層毛絨絨的果皮,看上去“幹皮喳歪”的,且有毒,無法食用。梅的枝幹講究虬曲多姿,龔自珍《病梅館記》:“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态。”蠟梅則是蓬頭亂服不事修飾。或許是梅的姿态更符合文人雅士的審美吧,古人踏雪尋梅,關于梅的詩句數不勝數,唐王維《雜詩三首》其二“來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黃蘖禅師“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宋林逋《山園小梅》其一“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南宋盧梅坡《雪梅》“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以及我們熟知的勵志警句“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說的都是梅,與蠟梅無關。

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關于蠟梅的寫法,有寫作“蠟梅”的,也有寫作“臘梅”的,明初周王朱橚《救荒本草》卷六“臘梅花”:“多生南方,今北土亦有之。其樹枝條頗類李,其葉似桃葉而寬大,紋脈微粗,開淡黃花,味甘,微苦。救饑采花煠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本草綱目》“蠟梅”條稱其又作“黃梅花”:“此物本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又說:“蠟梅小樹,叢枝尖葉。種凡三種:以子種出不經接者,臘月開小花而香淡,名狗蠅梅;經接而花疏,開時含口者,名磬口梅;花密而香濃,色深黃如紫檀者,名檀香梅,最佳。結實如垂鈴,尖長寸餘,子在其中。其樹皮浸水磨墨,有光采。”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卷三十五“蠟梅”條:“蠟梅,《本草綱目》收之。俗傳浸蠟梅花瓶水,飲之能毒人,其實謂之土巴豆,有大毒。《救荒本草》雲,花可食。李時珍亦雲,花解暑生津。殊未敢信。”“蠟”,讀作zhà,古代歲終之大祭。“蠟”讀作là,《篇海類編•鱗介類•蟲部》:“蠟,蜜滓也。蜂脾融者為蜜,凝者為蠟。”建國後推行簡化字,“蠟”“蠟”通寫作“蠟”。“臘”,讀作xī,幹肉,柳宗元《捕蛇者說》:“然得而臘之以為餌。”“臘”,讀作là,《說文•肉部》:“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段玉裁注:“臘本祭名,因呼臘月臘日耳。”建國後推行簡化字,“臘”“臘”通寫作“臘”。那麼到底是該寫作“蠟梅”還是“臘梅”(按繁體字的寫法是寫作“蠟梅”“臘梅”的)呢?

據考證,“蠟梅”一詞出現于宋代,蘇轼在《蠟梅一首贈趙景贶》一詩中寫道:“天工點酥作梅花,此有蠟梅禅老家。蜜蜂采花作黃蠟,取蠟為花亦其物。”黃庭堅(号山谷道人)《戲詠蠟梅二首》宋任淵注:“山谷書此詩後雲:‘京、洛間有一種花,香氣似梅花,亦五出而不能晶明,類女功撚蠟所成,京、洛人因謂蠟梅。”

蠟梅為什麼隻有一隻顔色(蠟梅看上去不起眼)11

蜂蠟

蠟梅不是梅,隻不過其花色質感特别像蜜蜂的蜂蠟,又黃又溫潤,香氣似梅,因此得名。宋範成大《梅譜》:“蠟梅本非梅類,以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蠟梅。”也是持同樣觀點。南宋王十朋的《蠟梅》:“蝶采花成蠟,還将蠟染花。一經坡谷眼,名字壓群芳。”指出蘇、黃庭堅的定名之功,經二位大名士吟詠後,時人才稱之為蠟梅。在古人看來,蠟梅在寒冬臘月開花,不畏嚴寒,這是最有風骨的體現。花有香氣,如蘭似芝,品性高雅。花不豔麗,不媚俗,如文人士大夫之絕世而獨立,所以五代南唐人張翊在其所著《花經》中,将“蘭花、牡丹、蠟梅、酴醾”等列為“一品九命”,為花中最高等級。

但後世以其開在寒冬臘月(梅開的要晚一些,約在春節前後),多寫作“臘梅”,側重開花時序,更能凸顯其傲雪迎春的風骨。故《現漢》(1-4版)僅收“臘梅”詞條而未收“蠟梅”。但這裡有個問題,“臘梅”在古代并非專名,可以指稱兩種植物:一是蠟梅,得名于臘月開放;二是臘月開的平常梅花。杜甫《江梅》“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溫庭筠《途中有懷》“越嶂遠分丁字水,臘梅遲見二年花”,杜牧《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臘後寒梅發,誰人在故山”,這些詩句中的“梅”和“臘梅”指的是冬季開花的梅花,但是臘梅抑或是臘月開放的梅花還未可知(因為閏年的關系,有時梅花也會在臘月開放的)。而“蠟梅”專門為蠟梅這種植物命名,具有指稱的單一性。根據這一情況,《現代漢語詞典》從2005年出版的第5版起,增收了“蠟梅”并作為推薦詞形,釋義後附注“也作臘梅”,把“臘梅”詞條處理為非推薦詞形。故正确寫法應寫作“蠟梅”,明王世懋《花疏》:“蠟梅是寒花絕品,人言臘時開,故以臘名,非也,為色正似黃蠟耳。”他還是很有見地的。

蠟梅在中國有很多栽培品種。有一種葉狹花小,花被片(當萼片和花瓣長的很像而無法分辨的時候,二者合稱為“花被片”)狹而尖,盛開時狀若星芒,内被片有紫斑,氣味稍淡,稱為“狗蠅蠟梅”,南宋範成大在《梅譜》裡就記錄過這個品種:“花小香淡,其品最下,俗謂之狗蠅梅。”黃縣人稱為“狗牙蠟梅”,指的是其花被片形如狗牙。

蠟梅為什麼隻有一隻顔色(蠟梅看上去不起眼)12

狗牙蠟梅

另一種叫做“磬口蠟梅”,花被片沒那麼狹長,盛開時花朵不完全張開,形如寺廟中拜佛禮忏時敲打的缽形響器“磬”,由此得名。

蠟梅為什麼隻有一隻顔色(蠟梅看上去不起眼)13

蠟梅為什麼隻有一隻顔色(蠟梅看上去不起眼)14

磐口蠟梅

還有一類蠟梅的品種,叫作“素心蠟梅”,内被片無紫色條紋,從裡到外都是蠟黃色的,有濃香,是蠟梅最名貴的品種。

蠟梅為什麼隻有一隻顔色(蠟梅看上去不起眼)15

素心蠟梅

汪曾祺先生在《臘梅花》一文中,說到他老家的後園有四棵湯碗口粗細的臘梅,“這四棵臘梅的花心是紫褐色的,按說這是名種,即所謂‘檀心磬口’。臘梅有兩種,一種是檀心的,一種是白心的。我的家鄉偏重白心的,美其名曰:‘冰心臘梅’,而将檀心的貶為‘狗心臘梅’。臘梅和狗有什麼關系呢?真是毫無道理!因為它是狗心的,我們也就不大看得起它”。“檀心磬口”即磬口蠟梅,“冰心臘梅”即素心蠟梅,“狗心臘梅”即狗牙蠟梅。我散步時所見的那株就是狗牙蠟梅,為最下品,但我仍覺得香得很。

蠟梅是很好的庭園觀賞植物,也是很好的香料植物,蠟梅花可以提取芳香油和蠟梅浸膏,花蕾油可治燙傷。花有解暑生津之效,可治療心煩口渴、氣郁胸悶,用來窨茶,可制成蠟梅花茶。蠟梅全株含有毒生物堿,種子和嫩莖葉裡尤其多,根、葉可藥用,有理氣止痛、散寒解毒之效,主治跌打、腰痛、風濕麻木、風寒感冒、刀傷出血等。故《救荒本草》裡隻說其花可食,還是很有實踐經驗的,而《植物名實圖考》說蠟梅花浸在水裡可以毒人,則隻是道聽途說罷了。

部分圖片引自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部分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