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穴位裡
蘊藏着無窮無盡的奧秘,
我們的祖先留下了無數的蹤迹與謎題,
等待我們去探索它的名義,
理解它的智慧。
下面讓我們一同走進本欄目第十二期
“手陽明大腸經-扶突”的探源,
揭開腧穴古老而神秘的面紗吧!
手陽明
大腸經
小詩一首
大腸陽明起指端
絡肺下膈鼻口栓
經脈所過二十穴
起于商陽迎香關
— 扶突—
fú tū
出處
本穴最早見于《靈樞·本輸》。
歸經屬性
本穴屬手陽明大腸經。
穴義
大腸經經氣在此吸熱上行。
◆
扶突何處
在胸鎖乳突肌區,橫平結喉,胸鎖乳突肌前、後緣之間。古有“輔四指為扶”之說,四指約等于3寸,該穴位于喉結突起旁開3寸左右,即“一扶”。又因本穴撫之突突應手,有如水泉湧突之狀,故名“扶突”。又如《會元針灸學》曰:天突後四寸,曲頰下一寸五分。仰而取之。
扶突何用
扶突穴就像是煙囪,幽郁之火可以在此瀉除
扶,幫助、扶持也;突,沖也。扶突穴名意指大腸經經氣至此後在外力的扶助下上行天部。本穴的氣血物質為天鼎穴蒸發上行的水濕之氣,性滞重,至本穴後無力上行于天,在心的外散之熱扶助下才得以上行,故名“扶突”。
如果将天鼎穴比作爐竈,那麼扶突穴就像是煙囪,幽郁之火可以在此瀉除,故可治療咽喉腫痛。在頸部有“三突”,即天突、水突和扶突。天突穴以通天氣,水突穴以利水谷之氣,扶突有天突、水突以利氣機之功,故有理氣化痰、清利咽膈的作用。針刺本穴可治療頑固性呃逆、假性球麻痹、喑啞、瘿氣、瘰疬等症。
衆家紛纭
扶突可治咳逆上氣,咽喉鳴喝,喘息,暴暗,氣哽。
《外台秘要》:咳逆上氣,咽喉鳴喝,喘息,暴暗,氣哽。
《針灸大成》:咳嗽多唾,上氣,咽引喘息,喉中如水雞聲,暴暗氣哽。
小試身手
1.扶突定位:A B C
答案
點擊下方空白處獲得答案
A扶突B天鼎C水突
2.扶突名義
A.扶,幫助,扶持也;突,突然。
B.扶,幫助,扶持也;突,沖也。
C.扶,攙扶也;突,沖也。
B
3.扶突功效
A.理氣化痰、清利咽膈。
B.消腫止痛、調和氣血。
C.清瀉陽明、消腫止痛。
A
[1] 黃建軍.經絡腧穴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4.
[2] 柴鐵劬.針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3] 程玮.經穴探源[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
[4] 焦會元.會元針灸學[M].
[5] 高式國. 高式國針灸穴名解[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
大家都在看
指導老師 | 姚斌彬
編輯 | 徐靖妮 陳玺宇
排版 制圖 | 聶利敏
攝影 | 李敏瑩
扶突穴的含義你掌握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