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劉禹錫為何寫望洞庭

劉禹錫為何寫望洞庭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1 01:12:07

論劉禹錫《望洞庭》美的意境深遠高雅有多雅?

聽我評論解讀劉禹錫和他的《望洞庭》劉禹錫(772年—842年),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他的詩很美,内境很深,很高雅。詩性豪放内煉,詩意深廣久遠,照耀在古代和當代文學詩壇,是難得的詩人。也是令人深思的浪漫詩作品。誦讀其詩作品,如見其景,如見其人,如入其情,能讓衆多讀者嚼勁有味,這應該是詩人具備的一般人格魅力和詩品素質。好,下面請大家欣賞這首七言絕句:

劉禹錫為何寫望洞庭(論劉禹錫望洞庭美的意境深遠高雅有多雅)1

《望洞庭》

劉禹錫唐代詩人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劉禹錫為何寫望洞庭(論劉禹錫望洞庭美的意境深遠高雅有多雅)2

我繼續解讀:秋高氣爽的明月與平靜如鏡的洞庭湖水,是多麼的柔和。潭面沒有一絲的風,平靜的象銅鏡一樣,不用打磨就能照出人的影子。這是在近的距離看這八百裡的一潭湖水。

引深解讀:洞庭湖号稱中國第二大湖泊,洞庭湖屬于湖南省。嶽陽樓下的洞庭湖是遠古時代雲夢澤的遺迹。它是全國第二大淡水。僅小于中國第一大湖,牡丹江鏡泊湖95平方公裡的水面。總面積1200平方公理。中國這兩大湖,都有美麗的神傳力量。鏡泊湖據神話傳說是紅羅箫女(漁家女),美麗動聽的箫聲,迷落了瑤池寶鏡,落在湖中,由此而得鏡泊湖的美名。

劉禹錫為何寫望洞庭(論劉禹錫望洞庭美的意境深遠高雅有多雅)3

這幅是鏡泊湖景色。

劉禹錫為何寫望洞庭(論劉禹錫望洞庭美的意境深遠高雅有多雅)4

而洞庭湖是72個螺姑看到來往船帆在洞庭湖上風浪很大,有很多船被風浪打翻,沉入湖底,這72個螺女舍去成正果仙位的修煉機會,化做72座山峰,就是君山群島,使洞庭湖的水平浪靜,美麗迷人可稱天下第一的洞庭湖,注入了多少内涵文化?又有曆朝曆代著名詩人留下了數不清的優秀詩詞作品。劉禹錫的《望洞庭》就是其中的優秀作品之一。

劉禹錫為何寫望洞庭(論劉禹錫望洞庭美的意境深遠高雅有多雅)5

好,我們繼續解讀原詩的後兩句:剛才我們是跟劉禹錫在近距離領略了洞庭湖,遙望洞庭湖的山水是碧綠如玉的翡翠。又如翠竹。一下将洞庭湖又縮小到,白銀盤裡的一個青螺,這樣時常把玩在手邊,真是從心裡喜愛不失手啊!劉禹錫的這句也有72螺女大公無私化做72山峰君山群島,為民造福的引深意。下面一段段文字來自網絡:

劉禹錫為何寫望洞庭(論劉禹錫望洞庭美的意境深遠高雅有多雅)6

網絡文選:又相傳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女英随後趕來,船被風浪阻于洞庭山。忽聞禹帝已死于蒼梧(今廣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絕,扶竹南望,涕淚縱橫,點點淚珠灑于竹上,呈現斑斑點點,因此便成了現在君山北邊生長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恸過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在君山東麓有二妃墓。民間有詩曰:“禹帝南巡去不還,二妃幽怨雲水間。當時垂淚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堅石柱,上刻麒、麟、獅、象浮雕。墓前一對石柱,上刻楹聯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二妃稱為君妃、湘妃,為了紀念她們,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也叫湘山。據說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稱的由來。

劉禹錫為何寫望洞庭(論劉禹錫望洞庭美的意境深遠高雅有多雅)7

繼續我的評論解讀:我們不得不欽佩劉禹錫,短短四句詩28個字,确隐藏隐含了這麼多的深意。要後人必須聯想典故,分析每個字的字意,還要揣摩詩人此時的心境,才能完全徹底的洞徹劉禹錫此時的創作思想。這就是古代有素質,有含養詩人的偉大之處。一首七言絕句有不同層次的解讀,不同層次的理解。而且是圓滿圓融的,怎麼理解都不離其譜,隻是解讀理解的層次問題了。請欣賞我剛作的一首洞庭湖的七言詩:

劉禹錫為何寫望洞庭(論劉禹錫望洞庭美的意境深遠高雅有多雅)8

《洞庭湖外湖鏡美,山中山峰巒螺女》原創作者張大河

八百裡洞庭湖外,七十二座山峰巒。

風光绮麗四季異,浩瀚漂渺帆輕點。

竹林青翠天水連,鷗鹭翔鳴沙落雁。

洞庭秋月暮暖雪,螺女君山境平安。

2019年9月18日作于中國牡丹江。

文章原創古典詩詞研究藝術領域作品。歡迎朋友們審核評論,轉發收藏,贊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洞庭湖景,鏡泊湖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