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生活更好而吃苦的精神

為生活更好而吃苦的精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7 11:43:06

為生活更好而吃苦的精神(能吃苦不等于幹苦力)1

近日,微博話題“現在的年輕人能吃苦嗎?”登上熱搜,在社交平台掀起了一場關于吃苦和奮鬥的讨論。此話題源于董明珠在《楊瀾訪談錄》節目中的一段發言,她認為: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在蜜糖中,對“艱苦”沒有概念。過去有大把的人在大學畢業後進車間幹活,但現在很多人做不到,更多的喜歡去做投資、金融和工商管理。但筆者認為,“能吃苦”并不等同于“幹苦力”,對“努力”的定義當因時制宜。

首先,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産方式的變革,社會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興行業,在這些新領域中,工作方式或許早已與傳統行業大不相同。在勞動力密集型産業中,“撸起袖子加油幹”是職員們奉行的準則,工作環境艱苦、整日面對機器、鋼筋、水泥是常态;而在技術密集型産業中,追求效率才是職員們開展工作的最高宗旨,寫字樓、辦公室、電腦屏幕是他們最熟悉的工作夥伴。此時,若根據職業類型和工作環境來判定寫字樓中的職員們“不能吃苦”,實在讓人無法認同。車間的工人為工作付出了體力,他們面臨着工作環境的艱苦和體力勞動的艱苦,而寫字樓裡的職員們,又何嘗不是面臨着腦力勞動的疲憊和工作績效的壓力?二者同樣付出了努力,卻又為何要對“努力程度”加以帶有偏見的區分?

其次,“能吃苦”的本意是指能夠克服萬難并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将其簡單地定義為“能幹苦力”“能做苦差事”便會造成意義偏差,以是否“勞其筋骨”來判定個人是否努力實在有些不妥。每一代人的生活環境不同,在不同時期,社會發展狀況也不同,因此,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人人都有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董明珠将過去人們的就業選擇與當今社會的擇業潮流進行簡單對比,得出“當代年輕人不能吃苦”的結論,未免有些草率。在追求高效率、快節奏的職場生活中,當代年輕人面臨着來自各方的壓力,但他們仍能保持積極的心态認真完成工作,這值得社會大衆的肯定,而不應該因為沒有“幹苦力”而被加以批判。

如若在當今社會,體力勞動仍是人們奉行的“正統職業”,人們便會不敢涉足新領域,而是争相穿梭在工廠中成為大機器上一顆顆不停運轉的螺絲釘,此時,生産效率如何進一步提升?科技如何進一步開拓創新?社會又如何進一步發展?沒有走進車間就是不能吃苦,沒有幹體力活就是對“艱苦”沒有概念,這實質上是刻闆思維對當代年輕人的一種否定,“能吃苦”在于态度和行動,而并不在于特定的勞動形式,“能吃苦”不等于“幹苦力”,對“努力”的定義當因時制宜。

文/徐竹芳(湖南師範大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