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窦桂梅圓明園教學

窦桂梅圓明園教學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2 14:00:31

引自 語文名仕荟

窦桂梅圓明園教學(窦桂梅賣火柴的小女孩課堂實錄)1

第一課時

一、引出“不幸”

師:(配樂朗讀)媽媽給我兩塊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個。你别問,這是為什麼?

生:(接讀)爸爸給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問,這是為什麼?哥哥給我一盒歌片,我選出了最美麗的一頁。你别問,這是為什麼?晚上,我把它們放在床頭邊,讓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你别問,這是為什麼?我要把蛋糕送給她吃,把棉衣給她去擋風雪。在一塊兒唱那最美麗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誰嗎? 請問問安徒生爺爺——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師:這是當年九歲的劉芊芊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寫下的詩。今天,我們就走進這個女孩(闆書:女孩。學生讀一讀)。加上“小”字再讀,帶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我感覺小女孩身材瘦小。

生:我感覺這個小女孩個頭矮小。

師:那麼賣火柴的(闆書:小。至此補充完整課題)小女孩,給你怎樣的印象呢?打開書浏覽全文,談一談。(學生靜場,進行整體閱讀,之後彙報。)

生:我認為這個小女孩是個非常可憐的小女孩。因為她在大年夜出去賣火柴,而且是非常冷的天氣。

生: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窮苦的小女孩。因為在大年夜裡别人都是一家人團聚,而她卻在賣火柴。

生:我認為這個小女孩是一個缺少疼愛的小女孩,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爸爸會打她的,而且唯一疼愛她的奶奶也去世了。

師:真好!同學們,在閱讀一篇文章的時候,會發現從文章的不同角度去理解,就會帶給你不同的感受。這節課咱們就帶着你們自己的那些感受再回到課文的文字中去,看看課文是怎麼寫出剛才你們的這些感受的。

點評: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一是感知整篇課文的情感基調,再就是感知小女孩的形象。學生通過自己閱讀去獲得感受,通過交流,把讀到的小女孩的形象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并且能夠用課文中的語句說明自己的感受。

二、解讀“不幸”

(一)寒冷

師:(出示第一自然段)來,讀讀第一句話。(重點品味第一句。)

生:(齊讀)天冷極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師:瞧,讀到一個“冷”字,就自然會想到這個冷字背後的信息,這是告訴我們——

生:天氣冷。

師:那麼“雪”呢?它也告訴我們一個信息——(生:冬季)

師:這是什麼季節?(生:冬天。)

師:那“黑”呢?

生:時間。

師:瞧,當你細讀每句話,讀到重點詞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詞後面傳遞給我們的信息。現在,再讀這句話,味道就不一樣了。(生随着老師的手勢有感情地齊讀)

師:一個“冷”極了(闆書“冷”),就已經讓我們感覺到很冷了,再加上“雪”,再加上“黑”呢?

生:看到這樣的三個字,讓我感到那不是一般的冷,那是冷極了!

師:那我們應該在這個“冷”的前面加上哪個字,才能體現這不是一般的冷呢?

生:加一個“寒”,讓我們感到寒氣逼人,令人覺得冷得可怕。(生闆書:寒)

師:好,就是這句話,我們又讀到了一層意義。來,我們把讀到的寒冷送到句子中去,讀讀。(指導學生用兩種形式朗讀這句話,一種是由強到弱,一種是由弱到強。朗讀略)

師:我發現咱們班同學真會閱讀。窦老師在閱讀這句話的時候,也你們一樣抓住重點的詞語讀出了和你們相近的感受,于是在旁邊把那些信息和感受批注了下來。

(課件展示教師閱讀批注的文本内容。)

點評:抓住開頭一句話,這句話看似簡單卻傳遞出一個重要的信息,這是一個非常冷的夜晚,預示着這一天的不同。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到天氣寒冷,并且能夠引導學生用兩種形式進行朗讀。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基本功,也是理解文章内容的有效手段。教師展示自己對文章的批注,給學生進行示範,學生看清楚以後,也能夠根據“例子”,寫出自己的感受。這裡看似簡單,其實蘊含着執教者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方法指導的深意。

(二)恐懼

師:在下面的幾句話中,哪個詞語觸動了你,就把你讀出的信息或感受等分享給我們。

生:我覺得“光着頭、赤着腳”說明了小女孩的窮苦,大冬天卻是“光着頭、赤着腳”。

師:是啊,小女孩從頭冷到腳。

生:還有“大年夜”。“大年夜”本來是一家人快快樂樂溫暖地在一起,而“光着頭、赤着腳”的小女孩還在街上走着,說明了寒冷不僅僅是天氣的寒冷,小女孩的内心深處更寒冷。

生:“一向是他媽媽穿的”說明小女孩非常窮,沒有屬于自己的一雙鞋。

師:那就是說,小女孩一向就沒有鞋穿。好啊,就這樣細細地讀,慢慢地品。

生:“男孩撿起來拿着跑了,他說将來他有孩子的時候可以拿它當搖籃”——我覺得這個男孩太調皮了,也不懂事,說的話挺氣人的。

師:是啊,一個“搖籃”讀出了豐富的信息和情感。

生:小女孩已經夠可憐的了,“她在穿過馬路的時候,兩輛馬車飛快地沖過來,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我從這個“吓”字看出小女孩當時一定很害怕,所以她拼命地跑,把鞋都跑掉了。(闆書:“恐懼”)

師:就在這樣寒冷環境裡,小女孩心中充滿恐懼,沒有辦法(出示第二自然段,師引讀:這一整天,誰也——生接讀:沒有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生接讀:沒有給過她一個錢)。

師:想象這裡的誰,都會是哪些人?我把你們想象的這些“誰”去掉,看看句子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課件出示去掉“誰”的句子)

生:我認為用上兩個“誰”,我眼前就浮現了那些形形色色的、衣冠楚楚的人,他們根本沒有注意這個小女孩,可以看出人們的冷漠。

生:“誰”指每一個人,“沒有人”指一批人,範圍很廣泛,沒有第一句的程度嚴重。“誰”字特别強調沒有一個人買過她一根火柴,沒給一個人給過她一個錢。更能看出社會的冷漠,人們的無情。

師:還是這句話,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課件出示變換了角度的句子,引導學生完成:這一整天,小女孩 ,小女孩 。)

生:這一整天,小女孩沒有賣出過一根火柴,沒有掙到一個錢。

師:既然如此,安徒生為什麼偏偏不這麼寫?

生:“誰”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說沒有人買她一根火柴,沒有人給過她一個錢。而第二句話是站在小女孩的角度來說的。

生:站在别人的角度說,讓人體會到小女孩辛辛苦賣了一整天,也沒有一個人同情她,這樣更加強調了這個人世間的冷漠無情!

師:此刻,自然環境的寒冷,加上社會環境的冷漠恐懼,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這對小女孩來說那可真是——生:(齊說)雪上加霜!(屏幕出示教師的批注)你看,剛才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可以抓住一個重點的句子,反複推敲、比較,還可以聯系上下文感受,不也一樣像你們這樣獲得了豐富的閱讀體驗嗎?

點評:從這部分的教學來看,表面上教師是讓學生抓住一些詞語談感受,其實教師是在一步步引導學生從外到内地體會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小女孩的貧窮、寒冷,學生能夠一下子感受到,教師就沒有再進行指導。在體會周圍人的冷漠無情時,教師抓住了重點句子“這一整天,誰也沒有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有給過她一個錢。”通過變換句式,讓學生了解了内容,更讓學生體會到沒有人同情她,可憐她。教師在這裡進行了及時的總結,抓住重點句子,反複推敲比較聯系上下文能夠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這樣能夠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過程有意識地積累學習經驗。

(三)饑餓

師:閱讀的時候,抓住一個詞,一句話,把你閱讀的信息或者感受寫在文字的旁邊,不就是我們常說的批注嗎?批注就這麼簡單——下面就請你也試着從三、四自然段中任選一段。哪個詞,哪句話觸動你,就把你讀到的信息、感受批注在旁邊。(學生充分自學第三、四自然段,并批注)

師:我們先來看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來,談談你讀到的信息、感受。

生:“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我覺得小女孩“哆哆嗦嗦”就是因為她一整天沒有吃東西,又“光着頭,赤着腳”走,“又冷又餓”。

師:你很會聯系上下文讀書、思考。這一整天,那可是從早到晚,這裡的“餓”是我們平常說的餓嗎?

生:小女孩是餓極了,那叫“饑餓”!

師:(闆書:饑餓)讀出了這寒冷,這饑餓,你一定會在此處批注一個成語——(師手指闆書)

生:饑寒交迫!(學生在文章中批注:饑寒交迫)

生:“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上,那頭發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我覺得小女孩很美,可是她卻沒有注意到自己的美麗。

生:“每個窗子裡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着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說明富人家很有錢,而小女孩卻在這個大年夜在街上走着,冷着、餓着,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師:這個對比說得好!是啊,小女孩這麼美,她沒有注意,就在這沒注意當中,卻還有她忘不了的。(課件突出:“她可沒有注意這些”,“她可沒有忘記這個”。)一個沒注意,一個忘不了,你又讀出了什麼?

生:小女孩這麼美,她沒有注意,沒有人和她一起過大年夜,可是她卻忘不了,我覺得這個對比,更讓我感覺到小女孩的可憐和不幸。

師:其實,對比閱讀也是一種方法。通過對比,我們發現小女孩該注意的顧及不了,不用記住自然來到的大年夜她卻忘不了。一個沒注意,一個忘不了,這強烈的反差更突出了作家的匠心之處。注意第一句話,(課件突出第一句話:可憐的小女孩!)這是誰站出來說話了?

生:是安徒生在說。

師:此時,作者本人已無法抑制自己的情感,于是通過這樣的一句話流露出來。瞧,這就相當于批注!

點評: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教師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對三、四自然段進行批注。學生有機會進行學習實踐,他們能夠把前面學到的方法,積累的經驗,在這兩段中驗證和發展。從學生的批注來看,他們能夠抓住重點的語句進行品評,能夠讀出自己的感受。“她可沒注意這些”“她可沒有忘記這個”的追問,讓學生能夠進入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四)孤獨

師:我們來彙報讀第四自然段獲得的信息和感受(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生:我在第四自然段中,讀到“她找了房子的一角坐下,蜷着腿,縮成一團,可她覺得更冷了。”一句,我覺得這個冷首先指天氣非常寒冷惡劣,第二我覺得她的内心非常寒冷。從下面的一句可以看出來——“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沒有掙到一個錢,她爸爸又會打她。”

師:聯系上下文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好!繼續——

生:“再說家裡跟街上一樣冷,她家裡是多麼貧窮!用草和破布堵住,可是風還是能灌進來。”這裡“灌”可以感受到風的威力,她的家裡真的很冷。

生:我發現,從開始讀到現在,哪兒都是一個冷字。這裡的“冷”有兩個意思,一是她們家本身很冷,二是她們家沒有關愛,“她爸爸會打她的”,我想如果她爸爸能給她一點溫暖,她也不會在這麼冷的天氣裡在牆角呆着,一定會回家呆一會兒的,所以,她的心一定也是冷的。

師:你們很會注意整個段的聯系與把握。如果說讀到自然環境的寒冷,社會環境的冷漠,我們還讀到了家庭環境的冷淡。可以說,整個世界對于小女孩來說,是冷酷的。看,(屏幕出示小女孩配字畫像)茫茫黑夜,小女孩隻好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高大的牆角邊,想象小女孩什麼心情,為這幅畫像題詞吧。

生:我覺得她的神情是悲傷。

生:我覺得她是那麼孤獨,那麼無助。(生闆書“孤獨”)

生:讀到此處,看到小女孩蜷縮在牆角的樣子,我想流淚,她怎麼這麼不幸啊。

點評:體會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已經從環境的寒冷,周圍人的冷漠,進入到家庭的冷淡,學生通過這樣一步步的體會,能夠走進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他們會感受到一個無助的小女孩。讓學生為小女孩的畫像題詞,一是能夠讓學生把積蓄的情感表達出來,二是讓學生能夠更深切得關注小女孩的内心。既重視了情感的領悟,又能夠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

(五)痛苦

師:痛苦、無助的小女孩!她實在太孤獨,太難過了,她要點燃這些沒有賣出去的火柴。她一共點燃了幾次?(生答:五次。師引導說出分别看到的景象:溫暖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那第四和第五次呢?

生:第四、五次點燃火柴,她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奶奶。

師:盡管如此,可每一次火柴都滅了。要知道這可是令人們歡樂無比的大年夜啊,可小女孩呢——

生:(齊)小女孩赤着腳走,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

師:盡管小女孩穿着那雙沒有多大用的大拖鞋,然而她穿過馬路的時候——

生:(齊)兩輛馬車飛快地沖過來,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師:一隻怎麼也找不着,另一隻呢——

生:(齊)一個男孩撿起來拿着跑了。他說将來他有了孩子的時候可以拿它當搖籃。

師:本來應當赢得人們的同情與幫助,但是——

生:(齊)這一整天,誰也沒有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有給過她一個錢。

師:本來應當受到父母的那些深深的關愛,但她卻——

生:(齊)她在一座房子的牆角裡坐下來,蜷着腿縮成一團……她不敢回家,因為爸爸一定會打他的……

師:小女孩本來想點燃火柴,獲得溫暖與快樂,然而——

生:(齊)火柴又一次熄滅了。她面前隻有一堵又厚又高的牆……

師:這寒冷,這饑餓,這恐懼,這孤獨,當我們把這些散亂四處的句子規整一起,整體閱讀的時候,可以想象小女孩的内心又是怎樣的情感?

生:是無奈。

生:是悲傷。

生:是痛苦!(生闆書“痛苦”)

師:飽受苦難的小女孩,當她好不容易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奶奶時,她會怎麼呼喊?

生:“奶奶!”(驚喜地)

師:她那麼饑寒交迫,這回終于看見了唯一疼愛她的奶奶,她又會怎樣的呼喊?

生:“奶奶!”(快樂地)

師:她要驅散内心的恐懼與孤獨,該怎麼請求奶奶?

生:“奶奶,請把我帶走吧!”(急切地)

師:我聽到你急切的請求裡還有哀求,誰再來?

生:“奶奶,請把我帶走吧!”(哀求的)

師:她必須請求奶奶帶走她,因為——

生:“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一個樣,就會不見的!”

師:此刻她的臉上一定還留着傷心無助的淚花,聲音哽咽,誰再來呼喊?(生再讀)

師:這個“啊”一定是内心抽泣的聲音。那聲音裡就是哀求啊。(生通過“啊”的處理讀出抽泣的聲音。)

師:這哪裡是懇求,分明是在哀求,此刻她一定是仰望奶奶,把雙手伸過頭頂,祈求奶奶——(學生把雙手伸向天空再讀)

師:盡管如此,火柴還是熄滅了。随火柴一起熄滅的還有——(生齊:小女孩的生命。)

師:(出示句子:“她死了 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如果請你為小女孩的死加上你心中的标點,你會怎麼加?

生:可以加上兩個感歎号,小女孩在大年夜裡死了,沒有人關心、同情,我非常憤恨。(生讀)

生:我覺得中間可以加上逗号表示沒有說完,後面加句号。句号就是故事沉痛的結局,表現人們的冷漠無情。

師:生命的戛然而止,如此脆弱,小小的句号也就是生命的終結。更是在表明一個殘酷的現實,驚醒那些冷漠的人們。

廣告

查看詳情

生:我會給它加上逗号和省略号,小女孩會到哪裡去了呢?生命就這樣死去了嗎?有一種憂愁的感覺沒有訴說完,給我留下回味的餘地。(掌聲)

生:我覺得中間的還可以用破折号,我覺得這樣更突出了小女孩是在大年夜死去的,更突出了大年夜,正說明了小女孩的凄慘。(生朗讀)

師:你和葉君健爺爺用的一樣,他也用的破折号呢。……

師:看來,不僅是一個詞,一句話,甚至一個小小的标點,都會給我們帶來豐富的理解。因你們的創造,讓我們感受到,一個美麗的天使死去,弱小生命定格于狂歡的聖誕夜,定格于絕望的呼喊,定格于令人心碎的死亡的微笑!

點評:通過一次次的引導,讓學生體會到小女孩的痛苦。這種體會不是脫離課文的語言空泛的談論。把課文中的語言進行重新組合,一次比一次感覺強烈。這種對語言的有意識組合,是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課文,應該把前後的内容聯系在一起,逐步深入體會。為了更好的體會情感,在前面讓學生集體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讀請求奶奶的一段話,這種讀是入情入境的讀,融入的是學生自己的感情,進入的是小女孩的心境。對标點符号的探讨,是語文學習的一項重要訓練。閱讀中需要讀者去推斷,教師出示了沒有标點的句子,就是讓學生利用上下文的信息來合理推斷。這種情境的設置,讓學生能夠盡快進入文本,他們需要調動一切信息,還要動腦筋來想,最後才能得出結論。教師并沒有給出唯一答案,可以看到,執教的重點就是通過加标點的過程,加深理解,培養學生整合信息,合理推論的能力。

第二課時

一、引出“幸福”

生:(配樂朗誦)寒冷的夜晚,最冷,不是呼嘯的北風。饑餓的小女孩,怎能承受生命的沉重。為什麼,有家卻流浪風中?為什麼,人們忘記了同情?火柴燃盡,夢卻在夜空。為什麼?天堂的路,沒人肯送你一程?為什麼?……

師:你們看,一個和你們同齡的同學,在讀完這個童話後,他并沒有像劉芊芊,像我們一樣停留在同情憐憫的層面,而是産生了進一步思考,批注了這段話。看來,批注不僅可以寫下信息,寫下感受,還可以寫下疑問、寫下思考。為什麼,有家卻流浪風中,為什麼,人們已忘卻了同情,為什麼,天堂的路,沒人肯送你一程?面對這一個個“為什麼”,我相信,你也一定有許許多多的“為什麼”要問。

生:為什麼,人們放棄了憐憫?

生:為什麼,爸爸要打她?

生:為什麼?連大年夜,她竟然連烤鵝也吃不上?

生:為什麼?那個小男孩要欺負她?

生:為什麼偌大的世界容不下小女孩小小的身體?!(掌聲)

師:這是課文的最後一段——(生讀)“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師:讀罷此句,你一定也要問個為什麼——

生:到另一個世界其實就是死了,為什麼說是幸福的呢?

生:明明是悲慘地死去,為什麼嘴角還帶着幸福的微笑呢?

師:一個最大的“為什麼”需要我們好好來梳理、來回答。讓我們再一次回到課文裡去,再細細地品讀。

點評:在此處引入文本,讓學生從其他讀者的角度來看看别人是怎麼來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她會有什麼樣的感受,為學生抒發閱讀感受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讓學生問出自己的“為什麼”,把情感引向深入,同時讓他們以引入的文本的形式,把自己的話說出來,也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語言訓練的機會。

二、解讀“幸福”

(問題:為什麼第一次憧憬和第二次憧憬颠倒了呢?是排版錯誤還是有意為之?)

(一)滿足(第二次憧憬)

生:(讀“烤鵝”一段)我仿佛看到了這樣的畫面:瞧,烤鵝正從盤子裡跳下來,太有意思了。

師:瞧瞧安徒生,把這烤鵝寫得就仿佛走到了我們面前,我們仿佛聞到了香氣,那可是肚子裡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啊,該怎麼從盤子裡跳下來,怎麼搖搖擺擺地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呢?用你的朗讀告訴我們吧!(學生朗讀,配以形體的動作,體會“搖搖擺擺”的樣子。)

師:多麼富有童話趣味!它要帶給小女孩什麼呢?

生:這隻烤鵝要讓小女孩把自己吃下去。

生:有了食物,小女孩就不必再忍受饑餓了。

師:這樣,小女孩也就獲得了滿足。(闆書:滿足)注意啊,小女孩那麼饑餓,沒有沖上去,而是烤鵝主動奉獻自己的身體呀。謝謝你們,讓我們分享了小女孩此時的幸福一刻。繼續交流。

(二)溫暖(第一次憧憬)

生:(生讀“火爐“一段)小女孩看到了火爐,她一定感到很溫暖。(闆書:溫暖)

師:謝謝你。又讓我們分享了小女孩這一刻的幸福。讓我們再來讀讀吧!(生再讀)

師:瞧,這一段特别有意思,前後有這樣一個巧妙的對應,(課件突出這一段開頭和結尾的句子:“多麼溫暖多麼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支小小的蠟燭。”“火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麼舒服啊!”)你能找到對應的詞語嗎?

生:開頭一個溫暖對應後面的“暖烘烘的”;明亮對應後面的“旺旺的”。

師:多美的對稱語言。再來讀出這溫暖的感受吧!(女生讀第一句話,老師讀中間的部分,男生讀最後一句話,師生合作完成。)

師:你看,閱讀批注的時候,不僅注意句子的對立的一面,還要注意句子照應的一面,體會得會更豐富。

(三)安甯(第三次憧憬)

生:“這棵聖誕樹,比她去年聖誕節透過富商家的玻璃門看到的還要大,還要美。翠綠的樹枝上點着幾千支明晃晃的蠟燭,許多幅美麗的彩色畫片,跟挂在商店櫥窗裡的一個樣,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畫片伸出手去。”這顆聖誕樹太大了,太美了。

師:謝謝你讓我們看到了這麼大、這麼美的聖誕樹。那是怎麼個大,怎麼個美呢?用你的讀讓我們感受到。(生讀)

師:聖誕樹上那許許多多美麗的畫片,不就是聖誕節時候我們送給别人祝福的賀卡嗎?瞧!它們正向小女孩眨眼睛。眼睛可是心靈的窗戶,每張畫片都寫滿了祝福,你們就是那一張張的賀卡,你們在向小女孩眨眼睛,想送給小女孩怎樣的祝福呢?(找到一個女同學扮演小女孩,進行口語交際)

生:小女孩,願你遠離寒冷,不再饑餓,我們會永遠陪伴着你。

生:小女孩,你已經承受了那麼多的孤獨與寂寞,讓我來安慰你的心靈吧。

生:小女孩,相信未來,你一定會告别寒冷、告别恐懼,告别痛苦,隻要你内心擁有美好!(掌聲)……(舉手的同學更多了,紛紛急切的想送去自己的祝福)

師:(采訪剛才的“小女孩”)小女孩,聽了他們的祝福,你的感受如何呢?

生:我很感動。我不僅感到了溫暖和滿足,而且更感受到了他們對我的關愛,此刻我覺得這個世界是多麼的溫馨、美好。(生闆書:美好)

(四)疼愛(第四次憧憬)

師:是啊,也可以說是安甯。(闆書:安甯)她第四次、第五次點燃火柴就看到了奶奶。

(出示句子,生讀。師闆書:慈愛)

師:有了溫和慈愛的奶奶,小女孩就不再孤獨,她多麼高興啊,可以想象當她見到奶奶的時候,該怎麼呼喊——

生:“奶奶!”(興奮地)

師:小女孩得到了溫暖,該怎樣呼喊?——

生:“奶奶!”(激動地)

師:為了和奶奶一起走,小女孩該怎樣請求——

生:“奶奶,啊!請把我帶走吧!”(懇切地)

師:就這樣,她向奶奶慢慢地訴說着把她帶走的原因——

生:“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一個樣,就會不見的!”

師:那麼此刻看到了奶奶的小女孩的淚,還是傷心的淚嗎?

生:不,那是幸福的淚花。

師:那麼這裡的“啊”應該是怎樣的語氣?(指導學生朗讀“啊”的不同感歎,體會不同語境下的不同語氣。學生創造性的朗讀,引起聽課老師陣陣掌聲。)

師:現在,小女孩好不容易見到了疼愛她的奶奶,她可能還有更多的話兒想講給奶奶聽,你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吧。

生:奶奶,隻要我賣不出火柴,爸爸就會打我。請把我帶走吧!

生:奶奶,我知道隻有您才能給我溫暖,給我慈愛,所以,您就把我帶走吧。

生:奶奶,請您把我帶走吧。把我帶到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恐懼、沒有孤獨、沒有痛苦的地方去吧。

師:親愛的同學們,其實我們怎麼想象、怎麼朗讀也無法完全再現小女孩當時幸福快樂的時刻,那就讓我們把雙手放在胸口,靜靜傾聽這心靈的呼喚吧!(配樂靜聽,課件滾動課文文字。)

(五)快樂(第五次憧憬)

師:就這樣,她的夢想終于實現了。(生讀最後一段)小女孩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她們倆是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闆書:快樂)

點評:通過五次憧憬的畫面深刻領會小女孩的“幸福”,從多個角度讓學生感受到文章帶來的意義。這種多角度的對幸福的注解應該關注到,學生也能夠感受到。最應該關注的還應該是執教過程,使用了什麼樣的方式達到這種目的的呢?可以看到教師時刻抓住了課文的語言,讓學生體會“搖搖擺擺”的動作,讓學生注意“溫暖”對“暖烘烘的”,“明亮”對“旺旺的”,學生的注意力不僅在于體會幸福上,而且時刻離不開課文的語句。再就是教師讓學生有感情朗讀的方式,多次指導學生朗讀,通過感情朗讀體驗這些幸福感覺。教師還不忘記口語交際的訓練,讓學生說出自己想在送給小女孩的畫片上寫上什麼,達到了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目的。

尋源“幸福”

師:為什麼安徒生把這些夢想安排在女孩每一次擦燃火柴的過程中呢?

生:正是火柴一次次的擦燃,才實現了她一個又一個的夢想,才可以看出女孩對夢想的不放棄。

生:她一次一次的擦燃,說明她在不斷追求自己的夢想,可見小女孩内心的渴望多麼強烈。(生闆書:渴望)

師:我會批注下面的話:小女孩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點燃火柴,體現着這些夢想來自于小女孩内心的渴望。這樣寫讀起來一波多折,引人入勝。你們再來對比課文的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你發現了什麼?(對照黑闆兩節課批注的詞語。)

生:我發現了殘酷的現實生活與小女孩的美好的夢想是完全相對的。

生:越是孤獨,就越是渴望慈愛;越是痛苦,越是渴望得到快樂。概括來說,正是因為現實的不幸,她就更渴望内心的幸福。

師:(對比左右概括總結)弱小與強大,黑暗與光明,寂滅與狂歡,痛苦與歡樂——感謝同學們的發現,讓我們懂得了小女孩的渴望源于内心。就在這樣的閱讀對比中,我們發現了文章的結構。到此,我想你的思考一定沒有停止,你一定還會産生追問,會是什麼呢?

生:小女孩能看到這麼多美麗幸福的東西,她怎麼就偏偏看得到呢?

生:因為小女孩心中的夢想是那麼美好。

生:因為女孩心中一直被這些美好的東西占據着,越是痛苦,越希望心中的那份美好實現。

師:讓我們再次走進故事中,進行角色轉換。假如把小女孩換成你,試想:(屏幕出示,上節課梳理女孩不幸的語句)

大家都在歡度大年夜,可你赤着腳走,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時候;當你好不容易有了一雙媽媽的大拖鞋,可是兩輛馬車飛快地沖過來,吓得你把鞋跑掉了,一隻怎麼也找不到,另一隻讓一個男孩撿起來拿着跑了,他說将來他有孩子的時候可以拿它當搖籃,你是什麼情緒?

生:我很生氣。

師:當這一整天,誰也沒有買過你一根火柴,誰也沒有給過你一個錢……當你在一座房子的牆角裡坐下來,蜷着腿縮成一團……你不敢回家,因為爸爸一定會打你的時候,你的心情又會怎麼樣?

生:我特别傷心,我恨爸爸。

師:當你一次次點燃火柴,可是火柴一次次熄滅,你面前隻有一堵又厚又冷的牆……

此刻,你會怎麼想、怎麼做、怎麼說?(學生紛紛舉手,這時老師不讓說出來。)

師:你們剛才說的,甚至你們想要說的,我都可以理解。可課文寫的小女孩如你們一樣的表現了嗎?别忘了,小女孩那麼饑餓,都沒有沖向烤鵝,而是烤鵝自己向小女孩走來,死亡來臨的時刻,小女孩也是兩腮通紅,嘴上帶着微笑。那麼這些字裡行間究竟隐含着小女孩一顆怎樣的心靈?就請拿起筆,把你最想對小女孩說的話,批注在課文中吧。哪怕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都行。(闆書:隐含。配樂,生寫,之後彙報。)

生:小女孩,你經曆了寒冷、饑餓、恐懼、孤獨和痛苦,你得到了溫暖、滿足、美好、慈愛和快樂是應該的,祝你以後過得更幸福。

生:小女孩,别人對你那麼冷漠,就連小男孩都嘲笑你,可你為什麼選擇沉默?要是我,我就受不了,我會埋怨,難道你願意在殘酷的現實中掙紮,你應該在美好的世界裡飛翔啊。

生:小女孩,你是那麼善良、那麼美麗,但是蒼天卻是對你那麼不公平。如果我生活在那個時候,會把你帶回家,讓你在幸福中生活。

生:小女孩,面對這樣冷酷的現實你都能忍受,你有一顆向往美好的心靈啊。俗話說吃虧是福,你一定會得到應有的幸福的!

師:你說的忍受,不就是隐含在課文中的小女孩的隐忍之心嗎?(要求學生批注在課本中)。這是埋藏在心的忍耐,承受。是苦難把女孩放到塵埃裡,卻開出了幸福的花兒。原來,心懷渴望并不難,而在苦難中擁有一顆隐忍之心,才是這小小的女孩獲得幸福的真正原因啊。(闆書:把“隐含”的“含”改成“忍”,最終變成“隐忍”。)

點評:實際教學的困難不是是否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而是用什麼樣的方式恰當的實施教學。在這裡給我們展示了很有效的語文學習方式。把兩節課的闆書讓學生對照,學生就會産生思維的矛盾,一邊是痛苦,一邊是幸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學生會用自己的頭腦進行思考。當要求學生把文中的“她”換成“你”以後再讀的時候,學生的情感投入更多了,理解就更充分了。

提升“幸福”

師:小女孩也許不懂這些,可我們的閱讀賦予了小女孩這麼高貴的形象,她就是我們人間的天使!正是如此,她和奶奶一起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哪是什麼地方呢?

生:是有上帝的地方。

師:所以葉君健尊重安徒生的原作,寫上了這句話——(出示課件:“她們兩人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既沒有寒冷,也沒有饑餓,也沒有憂愁的那塊地方——她們是跟上帝在一起。”)

師:上帝是西方文化的代名詞——那麼,跟上帝在一起,就是和什麼在一起?

生:跟上帝在一起,就是跟一切善良、美好的東西在一起。

師:所以有着西方文化信仰的安徒生創作這篇童話後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話——“幸福不是藝術家的名聲,王冠的光輝。幸福存在于對清貧的滿足,對苦難的承受……追求幸福的途中,才是最幸福的。此刻,上帝與我們同在。”(生讀)

師:在安徒生的心中,離上帝最近的人,或許不是——(生讀)不是藝術家的名聲,王冠的光輝。而是——(生讀)存在于對清貧的滿足……對苦難的承受。追求幸福的途中,體會到真正幸福的人。到此,你就會明白課前的追問,為什麼說小女孩是幸福的。童話讀完了,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天使飛走了。剩下我們,該怎麼辦?

生:我們要尋找自己内心的幸福,即便是生活對你不公,你也要無條件地尋找幸福。

生:小女孩點燃的不僅是小小的火柴,而是夢想,是執着,我們無論何時一定心懷夢想和渴望,而不是抱怨和不滿。

生:我想,人與人之間一定要擁有愛。有愛就有溫暖,就有安甯,就有快樂,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也能點亮整個世界!(掌聲)

生:想想賣火柴的小女孩,我感到我們多麼幸福啊,要好好珍惜這樣的日子,感恩自己的爸爸媽媽、家人,感恩這個社會。

師:無論是從哪個角度的閱讀,重要的是回到了我們自己的心靈。我們不是把希望寄托于上帝,而是在小姑娘所獲得的這份“幸福”中,你們已經學到面對生活的勇氣和力量,并引起我們對生命的珍愛與警覺,相信你們越來越高尚起來,越來越走向高貴。幸福着幸福當然好,不過,我相信,即使生活遇到磨難,我們最後批注的一段話一定是——

生:即便生活遇到不幸,也能夠在寒冷中播種溫暖;在饑餓中獲得滿足,在恐懼中創造安甯,在孤獨中尋求慈愛,在痛苦中追求快樂。隻要你擁有一顆隐忍之心,并不放棄對夢想的渴望,你就能獲得幸福!(和學生一起總結闆書,完成上面的内容。)

點評:引入了原文中的一句話“她們跟上帝在一起”,引入了安徒生寫作以後的話,讓學生能夠跳出這篇文章,從作者的角度來看這個小女孩。安徒生的希望就是他寫作這篇文章的出發點,讀者有必要了解作者的想法,否則的話,閱讀認識就會顯得單薄或片面。教師的引導不僅在于知道安徒生是怎樣想的,還讓學生回歸自己的内心。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幸福不在上帝那裡,而在自己的内心深處。

總評:

這篇課文的教學,突破了以往的文章解讀方式,改變了小女孩在讀者心中的形象。窦老師通過多個角度,讓我們看到一個“痛苦”的小女孩,同時又看到一個“幸福”的小女孩。相信學生學習以後會有新的感受。六年級的多數學生已經知道這個故事,在他們的心中小女孩是“可憐”的,這是他們走進教室以前的看法。當學完這兩節課以後,小女孩不僅僅是可憐的,她是寒冷的、饑餓的、恐懼的,她還是美麗的,乖巧的。周圍人是冷漠的,爸爸是冷酷的,但是小女孩心中是充滿了美好向往的。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小女孩已經可憐到極點,因為她一無所有,但是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小女孩有一顆“富足”的心,在如此的艱難面前,在别人看來已經無法生存的時刻,她憑借着小小的火柴的光亮,看到了她真切的夢想。窦老師通過教學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完美的小女孩的形象,一個在痛苦與幸福中交織的勇敢者的形象。讓聽者的思維從以往的社會學角度跳出來,也從盲目的同情中跳出來,看到一個在艱難中跋涉的小女孩的形象。如果原來的教學讓我們産生對那個社會的憎惡,對小女孩同情的話,那本文的教學就讓我們感到一絲溫暖,一種現實生活的勇氣與力量。

如果說文學的力量是滋養人生,那麼這篇童話也應該帶給學生現實的思考與生活的力量。窦老師在讓學生感受到小女孩的“幸福”以後,再回到現實,回到對學生内心的追問。我覺得這很有必要。童話總是給人美好的想象,安徒生寫這篇童話同樣是為了帶給人們節日的歡樂。在安徒生的眼裡,小女孩真的走向了天堂,走進了永遠的幸福。語文教師教學,不應該讓學生停留在童話的角度,如果說整個的幸福的教學是對學生的催眠的話,那回到現實就是喚醒學生。如何讓學生回到現實?我認為在這裡用的時間可以再多一些,可以問學生:為什麼一整天,誰也沒有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有給過她一個錢?為什麼她賣不掉火柴她的父親會打她?對這種現實的思考,能夠看到現實的殘酷,是世情的冷漠讓人們喪失了愛心,是家庭的窮困,讓親情蕩然無存。在這樣殘酷的現實面前,小女孩仍然沒有放棄夢想,更能體會到她是一個堅強的、不屈不撓的小女孩。相信,做這樣的對照,學生心中的小女孩就會更突出,也更現實。

如果說這篇文章的教學讓我們看到了多角度解讀文本的話,隻是看到了一半。另一半就是窦老師始終在以語文的方式教語文,她在利用課文來教閱讀。

多角度解讀文本,本身就是閱讀的一種有效方式,是學生今後學習語文的一項重要能力。窦老師讓學生從小女孩的角度,從周圍人的角度,從父親的角度,從學生自己的角度,從安徒生的角度來感受一個小女孩的形象,這個形象是立體的,是從文字中走出來的形象。教師又時刻關注了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挖掘文本價值的時候始終立足于文本語言,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對标點符号的推敲,對口語交際的訓練,對感情朗讀的指導,這些都沒有脫離課文,都是在有意識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窦老師讓語文學習變得富有情趣,細微處的點撥與指導,讓學生的朗讀能夠達到一個新的境界。找出文章中的關鍵詞句,讓學生用心揣摩與體會。窦老師在引領的前提下,沒有忘記放手給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看了老師的批注以後,學生也有足夠的時間來寫自己的批注。在學生談感受以前,給學生充分自由朗讀的空間。在教師指導朗讀以後,讓學生能夠自己讀一讀,體會一下。課堂不再是教師展示自己風采的地方,也不是展示教師解讀能力的場所,課堂成了教師和學生互相幫助,共同發展的地方。

對幸福意義的挖掘是課堂的明線,對語文學習方式的引導是課堂的暗線。窦老師通過兩條線的編織,讓我們感受到語文課堂的魅力。以我之見,窦老師其實還可以把語文學習的因素滲透得更多,讓學生能夠從暗處跳到明處,大膽的進行領悟表達的教學。引導學生體會童話這種體裁的結構特點、語言特點,體會本篇的原譯文與課文的相同與不同。那樣的話,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是不是就會提高得更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