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生物有很多斷絕近親繁殖的手段,雄獅在完全性成熟之前就會被趕出家族,猴群也有這樣的行為,虎幹脆是獨立活動,食草動物中也有很多在成熟之後離開母親、家庭,到處遷徙尋找自己的配偶。
而在生物上,近親繁殖有一定的危害,原因是來自于同一個家族内的個體,可能都攜帶某種緻命、緻病的基因,如果恰好雙方的生殖細胞中有形成于同一個家族的缺陷基因,就剛好形成了純合子。隐性遺傳問題必須純合子才能顯現,顯性遺傳隻要有相關基因就會發生。近親繁殖使遺傳病的發生幾率增加。
看起來,似乎是大自然排斥近親結婚,導緻在生物演化的過程中,有近親繁衍傾向、行為的物種,由于遺傳問題的不斷積累,導緻生物種群逐漸衰弱,或者生出較多的畸形、殘疾後代,不利于種群的持續存在。自然選擇就把那些有近親繁衍傾向的生物淘汰了,現代考古發現,曾經有不少物種在滅絕前期都有近親繁殖的可能。
在曾經存在的人科動物中,尼安德特人就可能發生過較為嚴重的近親繁殖現象。他們活動的地區較為寒冷,對于現代人來說不是什麼大事,可是那時的人保暖條件較差,生産力不發達,尼人因為環境的變遷少了很多,然後又活動在較為狹窄的地區,最終導緻近親的結合;猛犸象也是這樣,他們曾經從亞洲北部遷徙到更為寒冷的地方尋找草場,又不幸地遭遇了人類,被人類大量捕捉,也因為數量的減少發生了近親繁殖。
但是,大自然真的排斥近親繁殖嗎?其實并沒有,大自然沒有意識,它隻是提供了生物生存的環境,生物要是能适應,無論怎樣的繁衍方式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一些極端的繁衍方式還有助于生物适應更加殘酷的環境,至少可以保住種群。連種群都包不住,那就是徹底地不能适應環境了。
在現實存在的物種中,有些生物就保持了近親繁殖。螞蟻、蜜蜂這些昆蟲最為典型,蟻後、蜂王的生殖細胞(單倍體染色體組)就可以獨自發育為完整的雄性個體,這裡是孤雌生殖。誕生的雄蟻、雄蜂拐過頭又和蟻後、蜂王交配,産生工蟻、工蜂,這又是近親繁殖。不過,它們都演化出了防止近親繁衍危害的手段。
通過單獨一個蟻後或者蜂王繁育出的種群,慢慢地也會經曆種群的衰敗。不過,蜜蜂還可以通過婚飛的方式,找到合适的配偶然後有性繁殖。而一些蜜蜂還長出了特殊的腺體,可以通過氣味的方式分辨是否具有親緣關系,如果有親緣關系,雄蜂就可能拒絕交配。
而在複雜的多細胞動物中,也存在類似的繁殖方式,這裡先說一個故事。英國在早年間引入了科摩多巨蜥,本身引入的隻有雌性,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後卻發現突然多出來一條雄性個體,後續研究發現科摩多巨蜥可以孤雌生殖,這樣就産生了異性。然後這個異性反過頭來又和它的母親或者其它的雌性個體結合,進而繁殖出更多的後代。
它的方式比較巧妙,雌性的卵子可以變性,變得像精子那樣,然後和自身的卵子結合,生出的個體就也擁有雙倍體染色體組。這種繁衍方式也會使科摩多巨蜥的基因多樣性衰退,但是它們又時常生活在孤島、荒漠等較為地帶,種群之間有一定的隔離,在交配季節相互吸引的機會很少,所以它們具有近親繁衍的傾向,這至少可以在一定的時期内保持種群的繁衍,這樣極端的情況下若沒有近親繁衍這個手段,那麼它們會很快滅絕。
我們人類認識到了近親繁殖的危害,可是在人類曆史上,很多地方都講究所謂的血統,因此搞什麼親上加親,出現了不少不斷衰敗的王朝家族,法國、英國等國家曆史上有段時期,一些王室的人有明顯的畸形。因此,在全世界工業化進程中,很多國家都立法禁止三代内血親的結合,為的是提升人口質量。
而現在人類已經75億,哪怕是僅僅靠我們的軀體、靠我們的基因多樣性,世界上已經再沒有生物可以危害人類,即便是最恐怖的病毒也難以導緻全世界的人快速死亡,人類幾乎沒有滅絕的危機,因此也不需要通過那樣極端的方式保持種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