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狀元榜眼探花怎麼選出來的

狀元榜眼探花怎麼選出來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0 13:26:18

編輯:漢宣團隊(孫婷婷)無授權禁止轉載

古代科舉制度,是一種選拔人才的方式,主要是以智商、能力來選拔的。這一科舉制度,從隋朝的時候開始,一直延續到清光緒三十一年舉行的最後一科進士考試,實行了将近1300年的時間。古代的科舉可以說是每個讀書人都需要走的流程。既然是考試,就會有名次之分,名次高的話,以後的前途是無可限量的,可以說是一馬平川。

狀元榜眼探花怎麼選出來的(狀元探花榜眼)1

科舉考試分為三個部分,分别是鄉試、會試和殿試。占最大權重的要數殿試,因為如果能夠被皇帝看重的話,那前途自然輝煌的無需多言呐。對大多數讀書人來講,考一個進士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能考上進士的基本上都是有才之士,因此考到進士基本上都會被分配到一個很好的崗位。這進士也是分名次的,以狀元為第一名,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是探花。但是,神奇的是,大多數讀書人卻對探花趨之若鹜,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有什麼特殊的規定?說出來,大家有可能不信,古代的科舉制度,有時候不隻是看你的學識、能力,還要看你的顔值是否俊朗,長得好。

狀元榜眼探花怎麼選出來的(狀元探花榜眼)2

“探花”這個稱呼,最早來源于唐朝,那時和科舉考試的殿試第三名沒有什麼關系,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不過,當時新科進士的放榜時間是在春季,那時候正是杏花盛開的季節,好多中舉的進士,都會共同籌錢舉行遊園會,以此來慶祝自己中舉,這遊園會也稱作“杏花宴”,另外還要選兩個年少英俊的人作為“探花使”,給我們的第一名,也就是狀元送上鮮花,這“探花使”就是最初的“探花郎”的由來,最初的“探花”隻得就是進士中年少英俊的人。

唐朝那時候,科舉考試中的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第三名都可稱作榜眼。

北宋時期,科舉制度慢慢完善,“探花”這一稱呼也是到了北宋晚期才被确立,這主要是來自這樣一個故事。當時江西豐城有名叫黃彥正的人,兄弟總共六個,但其中三個都考中了進士,當時皇帝宋徽宗對其大加贊揚,還贈詩一首,其中有句這樣寫道:“勝似狀元和榜眼,探花皆是弟和兄。”這得虧了宋徽宗的這句話提到了“探花”一詞,才被後來傳言道,探花指的就是科舉制度中舉的第三名。

探花雖然指的是第三名,但是也不是比狀元、榜眼差一點。前三名都是由皇帝殿試考核的,都是皇帝親自認定的,因此,這狀元、榜眼、探花又叫做“三甲”,也稱作“三鼎甲”,就如同一個鼎有三個腳一樣,大家都一樣,同是天子門生。

不過,為什麼中了探花的人,比中狀元還要高興呢?我們要知道的是,不是所有的地位都是靠實力來赢取的,科舉考試的前兩位可以說是整個考場中表現最優異的,也是最有實力的。

狀元榜眼探花怎麼選出來的(狀元探花榜眼)3

而這第三位探花就要靠的不僅僅是實力了,還得看看你投胎投的好不好了。這主要是在殿試的時候,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怎麼說呢?這探花一定要長得好看,殿試是要和皇上見面的,皇上看到顔值高的人,也會多看幾眼,畢竟好看的人誰會不喜歡呢,而且這人不僅好看,還有才華。因此,遇到顔值高的人,皇上就不免多聊幾句,多了一些厚待,而且這探花郎絕對是皇親國戚相互搶奪的對象。

所以啊,你要是考中了狀元,說明你非常有才,要是考中了榜眼,也說明你非常有才,要是考中了探花,那你可就不得了了,你不僅非常有才,還長得非常英俊潇灑,才氣和顔值均得到了官方部門的認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