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是這樣想的】 017 周易正解第二卦,為什麼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坤 下坤上坤
坤: 元亨 利牝(pin)馬之貞。 君子有攸往, 先迷, 後得主,利 。 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坤卦,始生萬物,亨通無礙,利于像雌馬一樣柔順中正。君子有所往,貿然争先則迷于歧途,随順于後則有人作主,自然會有好處。向西南方向去會得到朋友。向東北方向去會失去朋友。安順守正則吉祥。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乘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鹹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彖傳說:坤,地的美德真是大極了。萬物靠它生長,它則順乘天意。坤德深厚,載負萬物,與天合德,恩澤無量。它含容宏大,使萬物順利成長。牝馬和地有相似之處,奔馳在遼闊的大地上。它生性柔和馴順,象征着坤地的利物之德和貞正之德。君子有所往,貿然争先則迷失方向,随順于後則符合常道。朝西南去會得到朋友就和朋友同行,朝東北去會失去朋友。但最終會有吉慶。安順守正的吉祥舉止,是和坤地的無限柔德相适應的。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象傳說:大地情勢和順,君子取法于地,君子以厚德載物。
初六;履霜,堅冰至。
第一爻 踏上寒霜,不久就是嚴寒的冬天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緻其道,至堅冰也。
象傳說(在以後每卦的排序中,爻辭下面都是象辭,即‘象傳說’,故自此以下省略):履霜堅冰,是說陰氣開始凝結。順着自然規律推斷,地凍三尺的日子将要來臨。
六二曰: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第二爻 正直,端方,寬厚,即使不學習,也無所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六二爻的變動,是表現出,坤地内正外端的的德性。無習無不利,是說不去盲目地模仿,效仿他人的作為,坤道光也,是說保持了坤地正直、端方、寬厚的品德。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第三爻 蘊含章美,能行正道。如果參與君王的事業,即使沒有多大的功績,也會有個好的結果。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含章可貞,是說能随時局而動。或從王事,是說要發揮、光大自己的作用。
六四曰:栝囊,無咎,無譽。
第四爻 像紮緊了布袋口一樣緘默不語,沒有災禍,沒有榮譽。
《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括囊無咎,是說小心謹慎自己的言論可以避免禍患的危害。
六五曰:黃裳,元吉。
第五爻 黃色的衣裳十分吉祥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黃裳元吉,是說人的表現是中規中矩的。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第六爻 龍在原野上交戰,流出青黃色的血。
《象》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龍戰于野,是說坤道發展到上六已經窮盡了。
用六:利永貞。
用六爻辭說,隻有永遠守持正道才有利。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象傳說,用六,就是要永遠守持正道,才能最後獲得好的結果。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乘天而時行。
文言說,坤道極其柔順,發展,動作起來也是剛健的。自身是安靜,方正的,然後遇明主而跟随就能獲得正常、常遠的利益。坤道包容萬物,化育萬物,并使其光大。坤道是多麼柔順,它禀乘天道,謹遵時序而運行。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辮之不辮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積善人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民殺死國君,兒子殺死父親,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原因,事情的發生是積漸而成。是應該察覺卻沒有察覺的原因。易經上說,履霜堅冰至,這是告誡人們要堅守正道,注意時局的變化和存在的危險吧。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所謂‘直’就是正直,所謂‘方’就是仁義。君子以謹慎的态度端正思想,以仁義為外在的行為準則。保持恭敬、仁義就不會擔心品德的缺失。保持自己正直,仁義,寬厚的品德,不盲目地去效仿他人的作為,就不會出現不利的局面,就不用疑慮自己的行為。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也,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陰柔在下者,盡管有美德,仍然含而不露,不去故意張揚,去輔佐君王做事,不敢居功為己有,這是為地之道,為妻之道,也是為臣之道。為地之道就是雖然不自居功,但實際上是繼天之事業而使其完成。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隐。《易》曰:“栝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
天地變化,草木就繁茂。天地閉塞昏暗,賢人就會隐居不出。易經上說,‘括囊,無咎,無譽’,大概是說賢者一旦處于亂世必會言行謹慎。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肢,發于事業,美之至也。
君子的作為美好中正順通事理,端正品行,美德體現于其中,身心舒暢,緻力于事業,生活的美好就會自熱而然地到來。
陰疑于陽必戰,為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言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陰所代表的坤道,或人道,會疑惑于是否符合天道,必辮之、證之,故曰:必戰。
坤道或人道追問的是天道,故稱“龍”焉。
坤道或人道是有其自身的現實性和特殊性的,是不能完全類同于天道的,故也可以說是殘酷的、現實的。
玄者,天色也。
黃者,君子之色也。
天人相雜,君子之問也。
君子之道也。
坤,言人道也。
問答:
乾者,天道也。
“潛龍勿用,見龍在田,或躍在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群龍無首”,
“龍”行于天地之間。
乾者,言天地之道,自然之道也。
坤者,地道也。
“馴緻其道,直以方也,含章可貞,栝囊無咎,文在中也,永貞大終”,君子明其德也。
坤者,言人道也,言君子有其德焉。
故曰:君子以厚德載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