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一般給人的印象都是才高八鬥、出口成章,詩仙李白就是這樣才情勃發。其實很多詩人寫詩時字斟句酌、煞費苦心,人稱苦吟詩人,其中典型代表就是"詩囚"孟郊,《夜感自遣》:
夜學曉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閑,心與身為仇。
孟郊生性孤直、一生潦倒,因而憤世嫉俗、情緒低沉。他的詩精思苦吟,險奇艱澀,慣用狠字、硬語,營造奇崛的藝術感受。
但他并非終身苦吟,其詩也并非全是硬語,韓愈看到他"敷柔肆纡餘"的一面,蘇拭喜愛他"鄙俚頗近古"的詩歌。他既有具有悠遠情緻的詩歌,又有氣勢雄渾的作品。
孟郊不少詩歌具有古淡閑雅的特點,以平淡的詩語寫出深婉的情緻,詩歌清新纡餘,跌君生姿。孟郊愁苦之詩所獲褒不一,而他古淡閑雅的詩歌獲得較為一緻的好評。
七年(791年),四十一歲的孟郊才在故鄉舉,進京應進士試次年下第。可能就是在這次應試期間,他結識了。孟郊比韓愈大17歲,寫詩筆力也與韓相當,反倒是在韓愈推崇下才詩名大振。貞元九年,孟郊應進士試,再下第。
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歲,奉母命第三次來應試,才得進士登第。喜不自勝的苦吟詩人一改"思苦奇澀",一氣呵成一首節奏輕快的《登科後》:
昔日龌龊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在這首詩裡,詩人情與景會,意到筆随,不僅活靈活現地描繪了自己高中之後的得意之态,還酣暢淋漓地抒發了得意之情,明快暢達而又别有情韻。因而,這兩句詩成為人們喜愛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風得意"、"走馬觀花"兩個成語流傳後世。
"春風得意" 意思是和暖的春風很适合人的心意,後形容人處境順利,做事如意,事業有成。"走馬觀花" 意思是指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但是現在多指粗略地觀察一下,已經偏離孟郊的原意了。
貞元十七年(801年),孟郊又奉母命至洛陽應铨選,選為溧陽(在今江蘇省)縣尉。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将母親接來同住。仕途失意飽嘗世态炎涼,愈覺親情之可貴,孟郊寫出這首發自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這首詩沒有華麗的辭藻,淳樸素淡中抒發出赤子對慈母熾熱的情感,千百年赢得無數讀者的共鳴,是當代人最喜愛的唐詩。
做縣尉不能舒展他的抱負,孟郊遂放迹林泉間,徘徊賦詩。以至公務多廢,縣令乃以假尉代之,因此窮困至極。貞元二十年(804年),孟郊辭去溧陽尉一職。
元和元年(806年),河南尹鄭馀慶任孟郊為水陸運從事,定居于洛陽。他的生活到這時候才富裕一點,可以免于凍餓了。
60歲時孟郊因為母死棄官,不久又遭到喪子之痛。元和九年(814年),鄭馀慶鎮興元,奏孟郊為參謀。孟郊聞命自洛陽往,八月二十五日(公元814年9月12日),以暴疾卒于河南阌鄉縣,終年六十四歲,死後的喪事也是韓愈等友人集資操辦的。
孟郊詩歌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他詩歌中那種剛直猛烈、嫉惡如仇的批判精神,在後世也時有回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