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是一門間接性的繪畫藝術,它有别于油畫、水彩等直接描繪的繪畫,是利用媒材的性質,通過雕刻、腐蝕、照相感光等方法制作出印版,并借助于印刷的方式,将圖像轉印到紙張、織物、金屬、玻璃、合成材料等承印物上。
簡而言之,版畫就是“印”出來的繪畫。
在英語中Print一詞其意為印刷、版畫。可見版畫與印刷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版畫是對原版轉印作品的總稱,由于每一版畫種類所采用的版材和制版方式的差異,因而版畫的品種顯得名目繁多。
李仲《一号線.都市現在時》
木版 60×45cm 2016年
從一般意義上講,大多數是根據所選用版材材質,分别冠以“木版”、“銅版”、“石版”、“絲網版”、“金屬版”、“麻膠版”等名稱,若以制版方法來劃分,還有“雕刻版”、“腐蝕版”、“照相感光版”、“拼貼版”等。
二十世紀以來,新的制版材料和新的印刷技術憑借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不斷地産生并被版畫藝術所吸納利用,攝影、數碼合成等新的技術手段不斷被引入版畫領域······
作為一門與科技進步密切相關的畫種,其發展的速度、拓展的空間相當巨大,新的版畫種類勢必不斷出現。
劉月《垣NO.1》
銅版 40×50cm 2013年
盡管版畫在制版材料上如此寬泛,制版技術又層出不窮,然而從版畫印版表面的構成形态來看,諸多的版畫品種基本上可以歸結為凸、凹、平、孔四大類型,其間所衍生出來的混用版、拼貼版等,也都是四大基本類型的原理和綜合運用。
木版版畫屬于凸版畫,其主要類型有黑白木刻、油印套色木刻、水印木刻。相較于凹版、平版、孔版的制作條件,木版版畫在版材的來源和制作技法上更加便利,沒有專門的印制設備也可以制作木版版畫。
工具材料
本期 #5分鐘# 欄目,我們邀請到了四川美術院版畫系的李仲教授,讓他來為我們介紹一幅木版畫的創作全過程,有圖有真相,解說得也很細緻哦!
1. 繪稿
在畫稿中對畫面的構成、造型、黑白灰關系及刀法組織都要有一個完整的考慮。從木刻的藝術特征而言,其畫面的組織帶有很強的“設計性”。
在最初的小稿中,應對畫面的語言和最終效果,以及制作過程有一個基本考慮,但畫稿并不需要将每一細節具體畫出,而應根據創作的整體構想和畫面的生成關系,随機處理。
繪稿
2. 備版
版材在刻制前需進行抛光和硬化處理。硬木版材經細砂紙打磨後即可用于刻制,對于木質較綿軟,表面有凹痕的版材還得刮填膩子找平,并且使版面硬化。
轉稿之前要在版面表面塗刷一層顔色,以便刻制時能夠清晰地看出畫面關系。可以塗刷紅色墨水或者水粉顔料。
磨版
刮膩子
塗色底
3. 轉稿
一種方法是事先将硫酸紙覆于畫稿上,用鉛筆将圖形主要輪廓及點線基本走向勾描下來;把拷貝紙翻轉覆于版面上,在其中夾入複寫紙,再将線稿複寫到版面上。
再就是用複印機複印下來的黑白畫稿,翻轉朝下放在版面上,四周用膠帶紙固定,拿小塊棉布蘸香蕉水在複印紙背面塗擦,使複印紙上的炭素溶離轉移到版面上。
轉稿
4. 刻制
木刻版畫的刻制方法與一般直接性繪畫相反,是不斷從版面上減少,畫面刻制具有不可逆轉性。木刻版畫是利用各種刀形産生的不同刀觸來塑造形體,“以刀代筆”、“放刀直幹”。
刻制時在畫稿提示的思路上,依照基本運刀的設想,不必拘泥于畫稿的每一細節,充分發揮刻制時的随機性、創造性。
刻制
5. 打墨
印版刻制完成之後,用棉布或毛刷清除版面碎屑,即可施墨試印。先将油墨取出,用墨鏟反複調壓,并測試其流動性。
用墨鏟将油墨平鋪于調墨台,再用膠滾往複滾動,直至墨台和膠滾都布滿薄而均勻的一層油墨;然後用膠滾反複滾輾印版,直至版面油墨均勻。
每次上墨需少、薄,油墨過多會滲入刻痕,造成糊版。
上墨
磨印
6. 修版
第一次打樣印出之後,對照試樣進行修版。修版時應根據畫面整體關系進行調整,版畫是做減法,出現失誤的地方要通過畫面相應關系來調整。
特别重要的部位如果刻壞,可另用小版進行挖補。修版完畢便可正式印刷,印出的作品懸挂晾幹後才可收存。
完成品
文 | 李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