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吉林碳纖維企業

吉林碳纖維企業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3 01:52:36

吉林碳纖維企業?本報記者 吳勇吉林碳谷沖刺精選層日前被首輪問詢,涉及公司核心競争力、毛利率、研發投入、同業競争等方面問題,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吉林碳纖維企業?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吉林碳纖維企業(吉林碳谷深耕碳纖維領域)1

吉林碳纖維企業

本報記者 吳勇

吉林碳谷沖刺精選層日前被首輪問詢,涉及公司核心競争力、毛利率、研發投入、同業競争等方面問題。

此次公司拟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人民币普通股不超過2500萬股,募集資金将用于償還銀行貸款。

産品應用領域廣泛

招股書顯示,吉林碳谷專注于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原絲的研發、生産和銷售。

吉林碳谷介紹,公司在國内首家采用三元水相懸浮聚合兩步法生産碳纖維聚合物,DMAC為溶劑濕法生産碳纖維原絲。公司碳纖維原絲整體規模、研制、生産能力及技術水平在國内均處于行業先進水平。

據了解,碳纖維是一種絲狀碳素材料,由有機纖維經碳化以及石墨化處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具有輕質、高強度、耐高低溫、耐腐蝕等優異特性,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國防、交通、能源等領域。

業内人士表示,我國碳纖維産業高速發展。數據顯示,2008年-2019年我國碳纖維需求量從0.8萬噸增加到3.8萬噸,年複合增長率為15.22%。2019年我國碳纖維需求量占全球總需求量的36%,預計到2025年我國碳纖維需求總量将達到11.9萬噸。

前期國内碳纖維的需求主要通過進口來滿足。随着國内碳纖維企業技術研發水平的提高,逐步實現了進口替代。2019年,中國碳纖維理論産能為2.69萬噸,較2018年增長0.37%。2020年,中國碳纖維産能預計能達到3萬噸左右。

受益行業高景氣度,2018年至2020年(報告期),吉林碳谷分别實現營業收入2.28億元、10.63億元、11.02億元。2018年-2019年,歸母淨利潤分别虧損7594.11萬元、1652.97萬元,2020年扭虧為盈,實現歸母淨利潤1441.47萬元。

突破技術封鎖

業内人士認為,碳纖維行業屬于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在輕量化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國防安全、航空航天等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由于碳纖維用途的敏感性,發達國家對我國國内碳纖維行業進行嚴格的技術封鎖,包括限制高端進口設備等。

吉林碳谷表示,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來,一直緻力于自主研發,突破國際技術壟斷,逐步實現了小絲束系列産品和大絲束系列産品的穩定大規模生産,逐步獲得了國内外客戶的認可,市場需求逐步擴大。

公司專注于攻關小絲束碳纖維原絲技術,成功實現了軍工級别的1K、3K、6K等小絲束産品的研發,該類産品碳化後可實現T400。在此技術基礎上,公司繼續研發了12K/S類中小絲束碳纖維原絲産品,于2016年、2017年逐步實現了12K/S的産業化穩定生産,碳化後可部分達到T700。據吉林碳谷介紹,在掌握小絲束碳纖維原絲技術的基礎上,于2016年下半年開始研發大絲束碳纖維原絲,已于2018年實現了24K、25K産品的規模化生産,于2019年實現了48K産品的規模化生産,産品碳化後可達到T400水平。目前,公司正在研發實現50K産品的産業化。

吉林碳谷指出,碳纖維屬于高度集中型市場,複雜的工藝流程、高額研發投入及很長的研發、産業化周期,使得國際上真正具有研發和生産能力的公司屈指可數。

公告顯示,公司主要生産碳纖維原絲産品,相對于國外先進碳纖維複合材料生産商的産品附加值較低,同時國内碳纖維産業化技術人員、生産工藝和設備裝置與國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産品競争力受關注

在首輪問詢中,全國股轉公司關注吉林碳谷的産品核心競争力。招股書顯示,全球大絲束碳纖維市場基本被美國Zoltek和德國SGL兩家公司控制,Zoltek全球産能占比49%,德國SGL全球産能占比33%。

監管機構要求吉林碳谷量化分析公司與美國Zoltek和德國SGL兩家公司的産品在經營情況、市場地位、技術實力、衡量核心競争力的關鍵業務數據等方面的比較情況,分析實現進口替代的技術難度,充分披露公司實現進口替代的程度和依據,說明是否具備與國際知名巨頭在同類産品競争的實力。

對此,吉林碳谷回複稱,美國Zoltek(2013年被日本東麗收購)發展碳纖維較早,屬于國際化大廠,通過并購取得了較高的産能,且在碳纖維全産業鍊均有布局,其規模遠大于吉林碳谷。SGL也是碳纖維國際大廠,碳纖維行業模塊包括從碳纖維到制品到複合材料全産業鍊。SGL的業務規模也遠大于吉林碳谷。報告期内,吉林碳谷大絲束原絲技術取得突破,得到了客戶認可,主營業務收入持續增長,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92億元,同比增長率達到91.35%。

吉林碳谷表示,通過公開資料查詢、與行業人員交流,公司沒有發現國際碳纖維巨頭向國内批量出口碳纖維原絲的情況。國際碳纖維巨頭主要向國内出口碳纖維。根據廣州賽奧統計,2019年全年國内碳纖維消耗量為3.8萬噸左右。其中,1.2萬噸為國産,2.6萬噸為進口。換算成碳纖維原絲,2019年國産碳纖維原絲共消耗約2.5萬噸,2019年公司銷售原絲為1.17萬噸,占比在50%左右。

2020年,公司内銷碳纖維原絲達1.95萬噸(扣除直接出口量),較2018年大幅增長,推動了碳纖維的國産化,顯示了公司在大絲束穩定大規模生産技術突破後,主要産品為市場所認可,具有進口替代優勢。

對于大絲束碳纖維原絲是否具備定價優勢,監管機構要求吉林碳谷說明,公司具有“較強的産品定價能力”的依據,結合報告期内淨利潤變化趨勢,發行人在行業中的競争地位,說明相關表述是否準确。

吉林碳谷對此回複稱,公司采用“三元水相懸浮聚合兩步法”生産碳纖維聚合物、以“DMAC為溶劑濕法”生産碳纖維原絲的技術,産品實現了以大絲束為主導,大小絲束共同發展的局面。經過十餘年的技術、管理、市場積澱,公司實現碳纖維原絲穩定大規模生産,尤其是報告期内實現了大絲束的穩定大規模生産,一級品率、滿桶率穩定提升,技術、規模、管理和市場效應顯現,獲得了市場認可,形成了較高的壁壘。

報告期内,公司在主要原材料價格回落、産品單耗下降,成本下降情況下,主要産品銷售均價呈上升趨勢。2020年公司主要産品平均成本較2018年下降10%-20%,而主要産品銷售均價上升。其中,大絲束産品價格上升10.32%,小絲束上升13.56%,呈現出較強定價能力。

來源: 中國證券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