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京津冀主要内容?新華網天津9月23日電(記者李鲲)在京津冀交界處的山區,海拔800多米山頂的長城烽火台舊址之上,一塊高約1米的正三棱體界碑靜靜地伫立着,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十四五規劃京津冀主要内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新華網天津9月23日電(記者李鲲)在京津冀交界處的山區,海拔800多米山頂的長城烽火台舊址之上,一塊高約1米的正三棱體界碑靜靜地伫立着。
這塊界碑的三面,分别連接着北京市平谷區金海湖鎮、天津市薊縣下營鎮和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因此也被當地居民形象地稱為“三界碑”。從1996年伫立這裡開始,三界碑見證了山下三地百姓生活的差距,也目睹着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後,三地之間悄然發生的變化。
公路:從“一颠便知回河北”到“同鄉不用繞天津”
對于很多地方的人來說,“去北京打工”是一種“長途遷徙”,而對于三界碑下的興隆縣陡子峪鄉瀝水溝村村民來說,則隻需要沿着村邊主幹道往南走不到1公裡,就來到了北京金海湖鎮将軍關村。
然而,同一條連接兩座村子的道路,在北京和河北境内路況卻大不一樣。當地流傳着這一樣一句話,“坐車時不用看路,一颠簸就知道到河北了。”
記者站在藍色分界牌的北京一側向河北境内看去,柏油馬路與水泥磚塊拼接的道路路況差距明顯。
“從将軍關村過來,人家的路是北京的市級路,相當于我們的省道,而我們的路是縣道,河北省村村通工程的修路補貼1公裡為10萬元,而北京的路1公裡可以補近40萬元,差距很大。”時任陡子峪鄉黨委書記司海濤2014年9月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而一年以後,這條道雖然仍是坑坑窪窪,但陡子峪鄉鄉長賈國告訴記者,它已經被省裡批複升級為省道了,相信很快就可以開始翻修并和北京的道路對接了。
2014年9月,站在三界碑旁向河北方向望去,一條正在修築的小路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一年後,記者了解到,這條路已經建成通車。據賈國介紹,這條路連接着鄉裡的龍門村和前幹澗村,由于前幹澗村所處的地理位置,過去從鄉政府去前幹澗村還得繞道北京金海湖鎮、天津下營鎮才能到達。
“現在有了這條路,就不用繞了。”賈國說,2014年底,這條路通車後,從鄉政府去前幹澗村的車程由原來的1個半小時縮短到了半小時,加強了鄉裡和該村的聯系,也大大方便了該村百姓的出行。
通信:從“一步跨越加區号”到“手機跨省無漫遊”
2013年7月,記者第一次登上三界碑的時候,國電天津薊縣下營供電營業所運行班班長李述記告訴記者,在三界碑上有個有意思的事情,往不同的方向走幾步可能就會收到京津冀三地手機通信運營商發來的短信,因為這裡是信号交叉覆蓋的邊界。
記者采訪了解到,這種情況在三地交界處的村莊普遍存在,然而,這種對于遊客或許是“好玩兒”的體驗對當地百姓來說,卻意味着高昂的漫遊話費。瀝水溝村村委會副主任蔡金蓮說,過去自己經常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漫遊狀态,“我經常從村委會用手機給家裡打電話都得加撥區号,費用也随之變高。”
而今,困擾蔡金蓮的問題解決了。為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已于今年8月1日取消京津冀手機漫遊費和長途費。
不過,關于電話通信,陡子峪鄉還有個有趣的事,鄉政府附近四個村用的區号是0314,水廠、龍門兩個村用010,而前幹澗村用022,因為那幾個村用戶少,河北沒錢架設備,收不回成本,都是天津北京的通信運營商給架的設備,“一個鄉用三個不同省市的區号,在全國可能也是獨一無二的了,隻是麻煩在鄉裡聯系那三個村都得打長途。”賈國說,雖然固定電話現在依然是這樣,相信未來也會有統一的辦法。
期盼:從“差距為何這麼大”到“相信協同可實現”
今年48歲的蔡金蓮還兼任着村婦女主任等職務,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剛開始被廣泛讨論時,聽了多年“京津冀一體化”的蔡金蓮一臉疑惑地對記者說:“我就不明白,既然一體化,差距為何這麼大?”
說起自己的工資,蔡金蓮笑道“隻能說年薪是3000多塊錢”,除此之外,今年家裡種的核桃賣了1000多元,栗子賣了400多元,49歲的愛人張永付在北京打零工一年可以賺2萬元,是家裡的主要收入。
雖然隻住在一個幾間平房的小院子裡,但蔡金蓮的家境在瀝水溝村已算是中等偏上,而生活在1公裡外的北京将軍關村,蔡金蓮的四姐蔡金榮的生活卻大不一樣。
蔡金榮家住在将軍關村二期别墅内,别墅共上下兩層,214平方米,還帶一個挺大的院子,蔡金榮的愛人張立中是村裡的水電工,他告訴記者,自己工資一個月1900多元,蔡金榮工資雖然不高,一年1000多元,但每年都有免費的婦女體檢。
張立中告訴記者,将軍關村裡打機井、通上自來水已有20多年,然而,記者沒有想到的是,在距離首都北京這麼近的瀝水溝村,村民卻仍然使用水窖存儲山泉水供日常飲用。
據賈國介紹,陡子峪全鄉現在有2600多戶人家使用2800多個水窖,其中前幹澗村最缺水,甚至需要存儲房檐上留下來的雨水飲用。他說,三界碑附近地下為頁岩結構,存不住水,如果打井對技術和深度要求都很高,成本也高,與河北前幹澗村相鄰的天津的前幹澗村由于補貼高,當地可以吃機井打上來的水。
天津前幹澗村主任張雪松告訴記者,雖然兩個村名都叫前幹澗,但由于天津有水、河北沒水,為了加以區别,天津方面有意申請将他們的村子改名為“前甘澗”。
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以來,國家制定出台了詳盡的規劃綱要,三地在交通、生态環保、産業等方面的合作和錯位發展不斷推進,讓百姓逐漸看到了變化。
除了道路變通暢、通信變自由以外,蔡金蓮告訴記者,今年自己看病的門診報銷費用也比去年提高了100元,而更令她欣慰的是,今年春天,村裡終于打了機井,目前正在安裝入戶管道,
“雖然還是因為資金缺乏,入戶管道安裝緩慢甚至斷斷續續,但這一年來的變化讓我相信,這一次,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定可以實現。”蔡金蓮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