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到底是根據環境來調節體溫的“冷血動物”;還是通過自身系統調節體溫的“溫血動物”?生物學家一直對此争論不休,如今,這個研究卻找到了兩種觀點的中立地帶。來自美國阿布奎基的新墨西哥大學的生物學家約翰•格雷迪(John Grady)表示,“其實還有第三類動物—中溫動物”。
恐龍既不是恒溫(溫血)動物,也不是變溫(冷血)動物,代謝相關分析表明恐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體溫。同時擁有恒溫動物和變溫動物的代謝特征,這賦予了恐龍得天獨厚的生态優勢。現在有研究表明,恐龍和懶散的蜥蜴以及能量充沛的哺乳動物都有所不同,但又和二者都有相似之處。
溫血動物和冷血動物之間的代謝形式,賦予恐龍獨特的生存優勢。
在這個“中立地帶”中包括金槍魚,鼠目鲨以及棱皮龜。格雷迪認為,研究這些生物控制體溫的方式可以揭示出幾百億年前恐龍是如何控制自身體溫的。中溫動物會利用體内能量,從而控制體溫,但是卻往往不能像哺乳動物或者是鳥類那樣體溫恒定不變。以金槍魚為例,在一般情況下,它的體溫比身處的水域要高出20度,但是當它潛入較冷水域情況就不是如此了時,因為它的代謝速率大大降低了。
為了能夠确定恐龍的代謝類型,格雷迪和他的同事收集了包括21種恐龍在内的381個物種的生長速率數據。分析報告發表在《科學》雜志上,其中的數據來源于早先使用不同方法測量生長速率的研究。用于測量恐龍的方法就包括,統計恐龍骨頭化石上的“年輪”(Growth rings)數量來估計恐龍的年齡;以及測量骨頭化石的長度來推測恐龍的體重。上文提到的研究對象包括生長速度緩慢的鳄魚以及發育極快的馬。
格雷迪的小組随後對比了動物生長速率和動物消耗的能量,發現哺乳動物的生長速度是爬行動物的十倍,二者的代謝速率同樣為十倍的關系。研究者正是利用這個信息來推測恐龍的代謝速率。格雷迪的小組認為,恐龍的代謝類型應該處于恒溫和變溫之間,與研究團隊提出的所謂“中溫動物”類似。
這種跨越恒溫動物和冷血動物世界之間的能力給了恐龍生态學上的優勢。恐龍應該比鳄魚移動速度更快,同時它比相同體積大小的哺乳動物需要更少的食物。恐龍之所以占據統治地位長達1.3億年,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就是它們有一些特别的優勢能夠使之生存下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