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廣漢人,先說廣漢,不喜勿噴。[作揖]
一些名詞的特殊稱謂。螃蟹,廣漢話說“ngá nga”;泥鳅,廣漢話說“來wer”〔也說泥鳅兒〕;幹蘿蔔條,廣漢話說“蘿蔔jer3”等。
有以小漢鎮為中心的湘方言島人群,也就是平時說“幾港幾打幾,幾港幾冇打幾”的那些人。
幾個在外很少聽到的廣漢方言詞彙。
久幾,說人就是“自以為是”的意思,說東西就是“稀罕”的意思。
①你好久幾啊?你不得了了。
②你這東西好久幾嗦?
争欠
“争”,字典有收錄,表示差、欠的意思。廣漢方言有“争欠”,引申有對外人劃分立場的含義;對家人無可奈何的樣子。例:
①(對旁人)莫得哪個争欠你的!
②(對家人)死娃娃,我硬是争欠你的,又給我闖這麼大一個禍事。
哦呦
哦呦本身是個歎詞,表示驚異。引申為厲害,多用于貶義。例:
你默奪你好哦呦嗦?(默奪,以為)
油二
由油大而生出油二,義為“了不起”。廣漢過去有句方言土話“吃油大,屙油二”的诙諧說法,加大了“油二”的貶義。
例句:你覺得你有好油二嘛?
冕甯1.基本沒有圓唇音,比如:魚yu讀yi 、袁yuan讀yan 、斷duan讀dan 、軍jun讀jin。2.zh ch sh遇到u也要變音,書shu發fu音 、水shui發fei音 、涮shuan發fan音 、說shuo發fo音。
3、出chu 穿chuan 春chun裡的ch在拼音裡沒有相似的發音,是用上牙輕咬下嘴唇用氣頂開嘴唇的感覺。豬zhu 專zhuan 桌zhuo裡的zh在拼音裡也沒有類似的發音,也是用上牙輕咬下嘴唇,在松開的瞬間發音。
zh和ch就算是本地人教也不一定會,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但這應該就是冕甯話的精髓了
德陽旌陽區雙音節或多音節詞彙,當4聲在2聲以後時,4 聲變讀為1聲。 如絕對 ( 絕堆) 、肥肉 ( 肥rou1) 、郵電局(油颠局)等。
因此,以為德陽市區人把德陽說“德央”,其實是一種誤解,就像我們以為自貢人所有平舌翹舌,一律翹舌一樣,其實自貢人是分平翹舌的。
岷江小片的射西鹽片區韻尾喉塞音消失,但入聲字發音仍較非入聲字短促,入聲韻尚完整,受成渝片影響較小,如“屋(vo)頭”,“讀(do)書”,“叔(so)叔”、木讀mo,竹讀zo……
魚讀yüu!先發yü音再與u相拼!
劍閣有入聲,分尖團,分平翹,分nl
什邡、射洪沒有兒化音er,er音一般發ê。
射洪話“刮好”中的“刮”,即是由 “格外”先合音為“怪 guai”,再蝕去韻尾 i而形成的新音節、新副詞。
榮縣沒有韻母ian,一般發成in。賣鹽就是賣銀。
蒲江
沒有韻母ie,念成單韻母i的音節。例如:爺、野、夜、葉 (零聲母) ,姐、且、些、寫、謝 (為ie與聲母j、q、×構成音節) 等,蒲江方音都念成i韻。
普通話均是uan韻,蒲江方音都念成an韻。例如:端、短、 段、斷、巒、亂、轉、團等字。
正宗蒲江話:“缺巴pā子,載蛛子落到你的腦門心上了”
達州“那歪”(那個)、“勒歪”(這個)、“已”(你)才是最典型的方言,望跟兒表示大後天
“娘”讀“yang”,“牛”讀“you”等。
巴中把 連(全部)暗 昭(遲了,不早了)耳 哒(扔了、甩了)打 黃 騙(賴賬)粑 門 子(不逗硬)莫 眼 子(無能、不咋樣)打 撈 蹿(打趔趄)扯 長(經常)順 绺(辦事順利)喔 咧(是的)歪 臊(很厲害)
背 載 勾 子 時(倒黴、走黴運)翻 葫 蘆 倒 水(反複無常)不 愛 所(身體不舒服)忏 不 忏(幹不幹、同意不)過 尖 崗(給人出點子)逗 濫 筋(故意壞人之事)袍 臊 子(不誠實、愛出風頭)有 談 頭(有毛病、缺陷)二 殘 個(另外的人)不 嘎 利(不順利)
不 逗 龍(不合适)打 開 銷(調解糾紛)打 坳 卦(故意制造麻煩)打 閃 班(事情突然受挫)忽 而 碼 子(突然、不先招呼)敵 倒 把 子(不停頓、很快)三 不 打 時(時間少或隔三岔五)
泸州話
它說那na、去說及、克ke。
“些、邪、姐、且、寫、野、也、爺、借、謝、夜”等帶“e”韻母的字讀" i "韻母,例如“姐”字,泸州話讀“ji”而非“jie”;“夜”字,泸州話讀“yi”。章組:“者社蛇”等字讀[ei]韻母
宜賓話
宜賓方言往往把不送氣聲母念成送氣聲母,以緻b{p}與p{p'},g{k}與k{k'}, j{tq} 與q{t'},z{ts} 與c {ts'}等相混淆。
宜賓方言有 iai、üai 韻母,這兩個韻母分别與普通話的 ian、üan韻母對應
宜賓方言i與 ie韻母有相混現象。
自貢話四川人往往錯誤地認為自貢話一律卷舌,其實自貢話是區分平翹舌音的!!
自貢話還有兩塊飛地:第一塊飛地是宜賓市筠連縣——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連片大部,第二塊飛地是泸州市古蔺縣——茅台鎮小部。
樂山話
常用“日齊”(qíe)表示不以為然,“啊喝”(ǒhè)表示沒辦法了。
名詞詞尾常加“子、兒、咡(ēr,按樂山方言調值發音,下同)”,如“妹子(mèizi)、妹兒(mèiér)、妹咡(mēiēr);樹子、杯子、帽子;帽兒、襪兒、豬兒、狗兒;雞娃咡(小雞)、牛咡、杯咡。仄聲字後一般用“兒”,平聲字後一般用“咡”。如“妹”讀去聲時加“兒”,讀陰平時加“咡”。但“豬”後面一般隻有“兒”字。有時“子”、“咡”有區分大小的作用,如“盤子”(大)、“盤咡”(小);有時“咡”表示親熱、喜愛,如“妹咡”、“牛咡”。
表示“很、極、非常”常用“溜、噴(pong)、梆、澆、浠、咪(min)”等作性狀副詞。
一些縣“那裡”叫“路咡”;“哪裡”叫“哪塌、啥咡(sáêr)、咳咡(háêr)、咳咡古子”;
“什麼”叫“啥子、抓子(zuàzǐ)、娘各咡;
“怎麼”叫“咋個、詫些、除咡、從咡、從塊咡”;
“這麼多”叫“衆多、弄多、母多”;
“那麼長”叫“衆長、弄長”。
量詞、動詞、形容詞與書面語詞差異較大,如:一塊(個)人、一杆(支)煙、一空(kong、間)屋子、一匣(xià,座)房子、一丢丢兒(一點點)、一哈哈兒(一會兒);
啳(罵)、撈(拿、扛)、夻(zā,張口)、㝩(kǎng,蓋物);
咡(響)、歪(uāi,兇、兇惡)、歪(uǎi,假冒僞劣)。
廣元話
污拉 (髒) 伶行些 (快些) 架式 (開始)
蛆 (使壞心眼)坐骨墩 (跌坐下去)
長撲趴 (向前跌倒)盤環 (拉扯)
氣出 (舒服)尖 (聰明)咋塊 (怎麼/什麼)乜乜(miēmiē)(小的)沒搞場(無用)嗖起 (不振作)神倒起 (支持住)月亮娃兒 (私生子)失一顆 (跳一下)恰一步 (邁一步)一哇子 (一下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