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們插上科技的翅膀?光明日報記者 楊飒用廢紙盒和硬卡紙做材料,制成可以播放和回放的“時光播放機”;利用瓶内外的壓強差制作風車、水吸乒乓球、飲水機、液體沙漏;用太陽能、電能制作小風扇,小台燈……西安市西港花園小學寒假期間舉辦的科技作品展活動上,學生們的奇思妙想在科學知識的助推下,成為創作源泉,舊電器、舊玩具等廢棄物品,運用“聲、光、電、磁”等科學技術,變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科技作品,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給孩子們插上科技的翅膀?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光明日報記者 楊飒
用廢紙盒和硬卡紙做材料,制成可以播放和回放的“時光播放機”;利用瓶内外的壓強差制作風車、水吸乒乓球、飲水機、液體沙漏;用太陽能、電能制作小風扇,小台燈……西安市西港花園小學寒假期間舉辦的科技作品展活動上,學生們的奇思妙想在科學知識的助推下,成為創作源泉,舊電器、舊玩具等廢棄物品,運用“聲、光、電、磁”等科學技術,變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科技作品。
“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科學精神從小培養,科技素養也要“從娃娃抓起”。在國務院印發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中提出,要在“十四五”時期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激發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強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夯實人才基礎。
自“雙減”政策落實以來,中小學生的作業總量和時長全面壓減,以往過重的作業負擔得以減輕。在“雙減”後的第一個寒假,不少學校、社區更加注重學生的科技知識和科技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做好科學實踐,感受科學的魅力。
1、培養科學興趣,從娃娃抓起
家長王倩很重視對孩子的科學啟蒙。她發現,上五年級的孩子很認真地根據課本上的指示,獨立完成了水鐘的實驗。于是在這個假期,王倩不僅提前購買了很多科普書籍,還準備了許多科學紀錄片,繼續陪孩子做實驗,“希望能夠通過實踐,激發他更濃厚的學習興趣”。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在2020年舉行的科學家座談會上,如此強調。“提升科學素養要從小抓起”,正在成為共識。
首都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所長丁邦平撰文指出,重視青少年科學素養教育,增強其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是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關系到能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問題。
丁邦平考察發現,曆史上,科學教育主要是從中學開始。但當代認知科學(包括腦科學)、科學教育學和學習科學的研究都表明,幼兒園和小學開展科學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大有裨益。因此,當今各國科學教育都是“從娃娃抓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每年都開展寒暑假科技周活動,隻要是對科學感興趣的學生都能報名參加。校長蔣國和認為,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是在播撒科學的種子。即使學生将來不一定從事飛行員、科學家等職業,但一旦有适合的土壤和養分,科學的種子就會生根、萌發,甚至長成參天大樹。從小抓起,實際上是引領入門,為其創造更多可能性,培養他們的科學興趣,用科學的影響、科學的态度、科學的方法,塑造其科學精神。
2、科學作業分層分級,讓科學的種子生根發芽
南京市梅山第一小學一年級學生李一嘉拍攝了關于三原色混合實驗的短片。面對鏡頭,她毫不怯場,從容不迫地向觀衆展示“紅色 黃色=橙色;藍色 黃色=綠色;藍色 紅色=紫色”這些規律。這是她的寒假科學作業。
為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梅山第一小學開展了“玩轉科學High翻寒假”的創意作業活動。
一年級的周鼎添利用木棒和小馬達制作了迷你小風車;二年級的張文煜利用家裡廢舊材料自制了一台環保小台燈;四年級的楊瑞湦利用包裝盒、舊玩具輪子和毛巾組裝了一台掃地機器人……
孩子們還憑借無限的想象力,用畫筆創造一個個奇特場景:遨遊太空、未來的智能房屋、中國高鐵通往火星……
在學校老師看來,通過活動,孩子們能在動手操作中愛科學,在動手操作中學科學,在動手操作中用科學。
科學作業科學安排,陝西省西鹹新區沣東新城第八小學的老師們根據不同年級和學段給學生們安排了不同的寒假科學作業。學校老師介紹,一年級的孩子,居家期間可以把科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幫助父母解決如何用肥皂來區分自來水和純淨水的問題。
二年級的同學已經懂得了什麼是科學,可以利用身邊的工具做紗網托水實驗。
到了三年級,同學們可以從可樂牛奶反應條件的實驗中,認識到其中的化學成分,直觀感受蛋白質的變化。
而四到六年級的同學可以動手完成更多實驗,比如“雞蛋立正”和“拉不開的書”以及自制簡易淨水器等比較複雜的實驗。
“讓同學們走進科學實驗,通過動手動腦體驗科學實驗的神奇魅力,從而激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科學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學校老師對學生的努力感到欣喜,而家長們則看到,這些小小的科學實驗,讓孩子們充分體驗生活中的科學,時刻保持着思考和探索的精神追求,在生活中獲取力量,學習用科學智慧戰勝困難。
3、走進科學殿堂,感受國家創新發展的蓬勃動力
除了學校布置的科學作業,還有各種各樣的寒假活動,進一步促使青少年樹立“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觀念。
寒假剛剛來臨,江蘇省太倉市東方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的“觸摸科技脈搏 玩轉缤紛寒假”活動就熱鬧起來了,這次是青少年體驗無人機、RC模型車。
活動開始,志願者們通過簡短的視頻介紹了無人機和RC模型車的基本知識,随後把模型車卸下外殼,展示内裡,馬達、轉軸等部件顯露無遺。“RC模型車實際就是現實汽車的‘縮小版’,等比例縮放。”志願者介紹。
志願者為學生們示範操作無人機,并讓每位同學都依次參與到無人機和模型車的體驗中。在老師們的指導下,無人機“嗡嗡嗡”地起飛了、RC模型車“滋滋滋”地出發了。學生們逐漸掌握漂移、急刹、旋轉等技術動作,充分感受科技的魅力和科技帶來的新奇體驗。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顧誦芬手捧戰機模型就像捧着自己的孩子,南航博士劉舒霆利用廢舊物品設計200架無人機斬獲26項冠軍……從老一輩科學家到青少年大學生,他們獲得的成就都來自對于藍天的憧憬、對于科學的熱愛、對于夢想的努力。”活動中,一個個鮮活的例子,不僅讓青少年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更引發了他們對科技的興趣。
一次小小的活動會點亮一顆對科技充滿向往的心靈,一次心靈的碰撞則可能引領着青少年們走進科學的殿堂。
從“嫦娥奔月”到魯班制作木鳥,再到中國航空事業的蓬勃發展,這一場“航空航天漫談”講座,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的同學們看來,幹貨滿滿。這是在“邀約牽手·星光聯動”航模科技周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幕式上,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鄭祥明帶來的分享,這也是學校寒假科技周活動的内容之一。
校長蔣國和介紹,舉辦校園科技周活動旨在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強化學生的科技意識,拓展學生的科技視野,增強學生的科學素養,發揮學生的科技特長,展示學生的科技成果,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
每個假期全南京市約有200位學生參加科技周活動,一星期的時間裡,學生們跟着科學家們一起徜徉在科學的海洋,聽講座、做航模、去科技企業實踐,各色活動應接不暇。
讓蔣國和感到欣慰的是,航空科技創新教育已經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第二十二屆“飛向北京——飛向太空”全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競賽(江蘇預選賽)中,學校榮獲中學男子組兩個單項團體第一名,中學男子組綜合團體一等獎,中學女子組綜合團體三等獎。
“我們希望學生們能夠在這段時間裡感知到科技發展的腳步,以及科學技術對國家發展戰略的影響。祖國的發展與科學技術分不開,每個人都應該立志為民族為國家努力,報效祖國,為國奉獻。我相信,學生們将來不管去哪所大學,隻要有了對科學的興趣,一定能在這方面有所成就。”蔣國和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